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学习要点
  1.写作背景: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既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xxx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军阀的xxx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xxx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4月1日,鲁迅又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君,是对人的尊称。
  2.文章结构的把握:文章共七个部分,第1、2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和哀悼,3、4、5部分是记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和控诉,6、7部分侧重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及到三类人:xxx派及其走狗文人,爱国青年,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他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一方面告戒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高度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文章表现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
  3.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①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理解。
  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早”表明要写文章的愿望由来已久。这愿望含有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沉痛悼念,对刘的悼念,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出于师生的情谊,其实不然。鲁迅所编的期刊如《莽原》等,都是战斗性很强的革命刊物,因而常遭到xxx当局的查禁,以致“有始无终”“销行寥落”,因此有人就不敢订或不愿订,而刘和珍不但爱看先生的文章,而且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说明刘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
  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
  ②怎样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③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痛的“沉默”,“于无声处听惊雷”,预示着革命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沉默”;一种是逆来顺受,真正“默无声息”,不敢反抗,走向灭亡的“沉默”。两种沉默,两种前途,两种结果: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xxx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最有力的号召,启示人们:事情已经到了尽头,对中外xxx派说什么说也没有用,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
  ④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同样,人类是在残酷的流血斗争中前进的,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在鲁迅看来,向xxx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xxx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二、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寥落(liào) 黯然(àn)   攒射(cuán)  惩创(chěng)
  B、浸渍(zì)  噩耗(hào)  立仆(pū)   不惮(dàn)
  C.菲薄(fěi)  踌躇(zhù)  血痕(héng)  干练(gàn)
  D.山阿(ē)   尸骸(hái)  赁屋(lìng)  长歌当哭(dàng)
  2、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编辑 洋溢 桀骜不驯
  B.绯红 屠戳 百折不回
  C.气概 徘徊 陨身不恤
  D.销行 喋血 和霭可亲
  3、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划”√”,错误的后边划”×”。
  ①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

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
  ②《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
  ③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
  ④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
  ⑤“三·一八”惨案后,那些害怕xxx势力,苟且偷生的人,将会被血的事实惊醒,逐渐看到革命的希望,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将更加勇敢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
  ⑥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
  ⑦作品痛斥了xxx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
  4、选出对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
  B、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个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5、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6、“其”指代的是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附参考答案:
  1、B 2、A
  3、(√)(×)(√)(×)(√)(×)(√)
  4、D B 5、C 6、B

无法永恒
高二(6)班 金晓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无法保持不变,我们自己也是。
  我从我上了九年的景山走出,走到四中。光这短短的三个月,或许我就把我九年养成的习惯改变了不少,很多时候,这种变化是令人感到无奈的。
  记得开学初摸底考试的时候,我拿到试卷后习惯性地写上了“九五”,几秒钟后,我用黑炭素笔在“九五”上使劲地划,真的很用力,旁边的同学都在看我。其实如果我只划一下或两下,完全不会有人注意到我写错了班级,因为人们对有划痕的东西总是习惯性地不去看,就算看到了其实也没什么,但我当时好像刻意地掩饰什么,就像我从来不愿让人看到我脆弱,也好像是在狠心地和过去划清界限,总之,我装作什么都没有改变。其实,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在变,我爱的景山,也不再属于我了。而我一直以为自己拥有她。
  我到现在也不否认我对景山的深爱。我今年十六岁,我在景山待了九年,这九年中的大部分时候,我是在景山度过的。我也爱四中,或许三年后,我会比爱景山更爱四中吧!但谁知道呢?这三年中会发生什么事,才能超过我对景山九年的感情?但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和景山谈了一场恋爱。因为我用我的感情和那些爱情故事中的感情来类比,我总能发现许多共同之处。
  教师节那天我回过景山,我看到我的那些哥们儿和另外几个女孩子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时,我曾嫉妒过。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但我当时确实心生敌意过,我恨那几个刚刚转来的女孩子介入我们之间,那本应是我的位置。当她们友好地拉我走进校园时,我并没有对她们表示相应的友好,因为我觉得我才是这儿的主人,我在这儿生活了九年,而她们才到这儿几天?我是个心眼儿很小的人。
  后来我发现我真的很难溶入这里了。不仅门卫不让我进门,我自己也发现我和我以前的哥们儿不再有那么多话说了。我会觉得他们没有我四中的同学知识那么丰富;也会认为他们不够有休养,举止不那么优雅。但有过这些想法后,我仍然会认为,这世界上学识渊博、举止优雅的人很多,但关心你,在你过生日的时候能给你送上一句问候,愿意为你两肋插刀的人却只有那么几个。有了这种想法后,我依然会认定我很爱他们。所以,在我感到我正一步步远离他们,而他们看着我远离却无动于衷、无能为力时,我委屈过、愤怒过、绝望过。我觉得我像个失恋的人,被自己深爱了九年的人抛弃了。
  但最终,一个好朋友的话令我茅塞顿开,我不再茫然了。他说:“如果说抛弃,也不是景山抛弃了你,而是你抛弃了她。如果不是你当初吃了秤砣铁了心不留在景山,你现在还仍然是她的一份子,你们还仍然爱着!”
  这么说,是我变了。但他仍然说不是的。“有时候一段爱情的终止并不是因为爱情的消失,而是因为一颗不甘平凡的心要远飞!所以说,你的生活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留在景山,不停地后悔;要么离开景山,痛苦地爱。”
  是的,我是个从不后悔的人,也不允许自己后悔。所以结局是无法避免的——我与景山无法永恒。
  [评语]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分离,可人又是很喜欢怀旧的,希望美好的东西不要逝去,要永远属于自己。这便带来了一种矛盾,本文要反映的就是这样的矛盾: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高飞的灵魂,作者选择了离开——离开景山,来到四中,可心中对景山的爱使他无法忍受这种分离,她嫉妒,她愤怒,她绝望……最终,对未来的信心,使她能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作者成熟的过程。
  文章把自己对景山的依恋与一段爱情作比,这种提法新奇而贴切,生动而深刻。

 

 

    以上《《记念刘和珍君》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记念刘和珍君》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记念刘和珍君》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