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巩书》)。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仁宗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了解到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三不足”精神)。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新法,企图通过变法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宋王朝。列宁说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xxx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以适用为本,务求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盛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就是他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诗词作品举隅: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字音
  始舍(shè)于其址 有碑仆(pū)道     无物以相(xiàng)之
  窈(yǎo)然    褒之庐冢(zhǒng)也  长乐王回深父(fǔ)
  三、内容分析
  文章的一、二段,从褒禅山写起,记山,记碑,记游;第三、四段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第五段补记游山同伴的籍贯、姓名以及本文的写作时间,作者的籍贯、姓名。三个部分,重点在议论部分。
  第三段,作者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世之奇伟……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
  2.有志矣,……然力不足,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
  4.“然力足以至,……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熟能讥之乎?”这两层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
  第四段从仆碑又联想到对待传闻应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总括全文,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四、能力训练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屠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有碑仆(pú)道
  B.盖音谬(miù)也         有穴(xuè)窈然
  C.或咎(jiù)其欲出者       瑰(guì)怪
  D.无物以相(xiàng)之       长乐王回深父(fǔ)
  2.对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舍于其址(山脚)    其至又加少矣(更加)
  B.褒之庐冢(坟墓)也    则或咎(错误)其欲出者
  C.夫夷(平坦)以近     非常之观(景象)
  D.拥(持、拿)火以入    火且(将要)尽
  3.根据“泰山之阳,汶水西流”,“达于汉阴”这两句话,指出“汶水”和“汉阴”的地理位置为
  A.汶水在泰山南面,汉阴指汉水北岸。
  B.汶水在泰山北面,汉阴指汉水南岸。
  C.汶水在泰山南面,汉阴指汉水南岸。
  D.汶水在泰山北面,汉阴指汉水北岸。
  4.下列红色词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选出“之”字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
  A.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B.则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D.遂与之俱出
  E.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F.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G.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试解释下边各句中“其”字的不同用法。
  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⑵距其院东五里
  ⑶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⑸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⑹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⑻其孰能讥之乎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F
  6.
  ⑴那。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
  ⑵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
  ⑶它。代词,称代仆碑。
  ⑷前“其”,它的。代词,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其”,那些。代词,指代好游者。
  ⑸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指代游客。
  ⑹自己。代词,称代作者。
  ⑺他们。代词,指代“古人”。
  ⑻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永远的云雀,永远的雪莱,永远的天使

高二(7)黄岩

  飞翔!飞翔!飞翔!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喜欢雪莱是从喜欢他的《致云雀》开始的。那时以为这个名字也很浪漫的诗人一定是个“欢乐的精灵”,因为在他的笔下,月亮总能从一片孤独的云背后流出光华,然后渐渐地,渐渐地光华溢满了整个夜空,黑夜有如白昼般明亮。但那不是阳光,是柔和的,冷清的,静谧而又浪漫的月光。从此喜欢上了这个叫雪莱的诗人,和他月光般的诗篇,以及他的云雀。

——去吧!月下的荒野是如此幽暗,
流云已吞没了黄昏最后的余晖;
 去吧!晚风很快地要把夜雾聚敛,
天庭的银光就要被午夜所遮黑。

  就像“天庭的银光要被午夜所遮黑”一样,雪莱的其他诗篇也包含了太多愤怒,抗争,悲伤和无奈。但这些并没有破坏雪莱的形象,反而让其更为生动和真实——可能这就是他有别于华兹华斯的缘故。但雪莱就像一只云雀。飞翔!飞翔!飞翔!在暴风雨中飞翔!在暴风雨中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他憎恶专制,憎恶黑暗,所以他追求自由,追求光明。他的形象不单是个欢快的云雀,更是个不屈的云雀,他飞翔,他抗争,他预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再读雪莱,总能在沉痛的诗中,找到几缕月光,好像它从没消逝,只是有时被阴云遮蔽而已。然后这一缕月光逐渐溢满整个夜空,我们看到了月亮,凝视月亮,猛然间会看到一片光辉,那是日光,是雪莱不灭的热情。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
……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马太·安诺德说:雪莱是一个“美丽的然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他说对了又说错了,雪莱是个天使,他有火热的激情,有清灵的词句,还有执著的意志。他坚定,不屈,但他的努力不枉然。他那“高贵的,以灵为翼的心!不断扑击着无情的铁栏”。他的诗不仅有月光,有阳光,透过阳光,你能看到一片七彩的灿烂的光辉,那是天国之光。而雪莱在天国的入口,挥着银白的翅膀,向我们微笑。

——阿童尼的灵魂,灿烂地
穿射过天庭的内幕,明如星斗,
正从那不朽之灵的居处向我招手。

  评语:本文是黄岩同学写的一篇读书笔记。文章的标题既有形式上的新意,又体现作者对雪莱及其诗歌有较深入的理解。三处诗歌的引用恰到好处,既能使读者对雪莱有一些感性认识,同时使文章的思路得以展开。文章的语言也很有诗歌的特点,富于音韵美。

 

 

    以上《《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