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陕西省澄城中学2019高三语文段考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陕西省澄城中学2005高三语文考试
命题人:成林洲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装帧甄别箴言峥嵘B.魑魅妍媸鞭笞不啻
C.跪拜反馈感喟溃乱D.间谍耄耋更迭叠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号啕大哭精明干练味同嚼蜡面黄肌瘦
B.胸无城府温文尔雅传种接代鸿篇巨制
C.粲然一笑青春常驻寅吃卯粮众擎易举
D.痛心嫉首重峦叠嶂命途多舛无补于事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xxxx年10月16日我国神州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事业进入载人航天时代的。
②记者走进某些乡镇的所谓“开发区”,见有许多土地闲置在那儿,杂草丛生,一片。
③太阳上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是什么地方来的呢?从古以来,人们就在着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④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
A.标志荒凉思考心酸B.标记荒芜思考心酸
C.标志荒芜思索辛酸D.标记荒凉思考辛酸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知道了。
B.列宁曾经指出:《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C.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苟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
B.当夜空中传来悠扬的钟声的时候,我才知道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C.组织少先队员们到敬老院去做一些如扫地、洒水、浇花和擦玻璃等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们尊敬老人的思想品德。
D.新馆长一上任,就着手清理图书馆的藏书,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就使上千册久假不归的图书回到了学校图书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B.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C.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的态度。
D.近日,一家长反映某幼儿园捐款混在学费里同时收取的事,经查基本属实。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虚拟技术(英文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美国的拉尼尔(JaronLanier)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他明确地说,研究此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传统计算机模拟更好的方法。
话说虚拟技术,可以追溯到40年代。当时为了训练飞行员,既节约时间,又减少费用,美国的专家研究了一台飞行模拟器。这实际上是一台复杂而又笨重的机械装置,没有多少质感。以后逐渐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全景式显示模拟器,操作者有了直观的感觉。但是,显示器还不能随着操作者位置的变动而显示不同的景观。
60年代至70年代模拟技术大有发展。头盔显示器研制出来了。头盔上装有液晶显示器和立体声输出装置。随着操作者头部位置的变动,显示器显示出不同的立体图像;不仅有视觉,而且有听觉、触觉和味觉。到80年代,综合集成传感器技术、实时仿真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技术,正式定名为虚拟技术。这同传统的仿真模拟技术相比,使人感觉更加逼真、现实,犹如身临其境。所以,也可叫做临境技术。
人间有许多事情是人难以立即身临其境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开汽车,学习者是不能刚学完汽车原理,便开车上路的。但在练车场练习驾车,同公路上的实际状况又差距太大。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将你带入一个真实的环境,好像真是在公路上行驶。只是撞了人或障碍,有惊险的感觉,而无损失。练熟了上路,自然而然,没有异样的感觉。其他像潜水、到火星上行走、建筑设计、医疗和军事学习等等,都能采用这一技术。
德国技术人员正在修复德累斯登市的一所大教堂。这所教堂建成于100多年前,在二次大战中被摧毁。技术人员将原始蓝图和历史照片输入计算机,应用虚拟技术,构成一个教堂的三维立体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技术人员仔细地研究了教堂的正面结构、屋顶和金加工,并将废墟上的一些残砖断瓦放回原处。据美国《大众科学》报道,预计德累斯登大教堂将在xxxx年恢复原貌。
90年代初发射到太空的哈勃望远镜需要维修。美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同太空环境相同的条件下练习操作,所以,1993年12月,维修人员仅花了35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一项复杂的空间维修工作。
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人类掌握更多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选自杨祖甲《虚拟技术漫谈》)
7.下列对“虚拟技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综合集成传感器、实时仿真、计算机辅助、多媒体等多种高技术,使人置身于逼真之虚拟世界的技术。
B.指依靠计算机等高技术支持的显示器能够随着操作者位置的变动而显示不同的景观的一种技术。
C.指在传统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一种技术。
D.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与传统仿真模拟技术相比,使人更加逼真、现实,犹如身临其境的一种技术。
8.“虚拟技术比传统计算机模拟更好”,其“更好”主要体现在
A.设备和装置虽然复杂,但很轻便,克服了笨重的缺点。
B.显示器能随操作者位置变动而显示不同的立体图像。
C.使人获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直觉。
D.使人感觉如身临其境,非常逼真、现实。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美国利用虚拟技术仅花35小时就完成了对哈勃望远镜维修人员的培训。
B.虚拟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也叫临境技术。
C.虚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D.到火星上行走是人难以立即身临其境的事情。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技术运用于军事演习,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能极大地提高演练的实效。
B.虚拟技术既然能使毁于战火的德累斯登大教堂得以修复,就也能使史书上记载过的古代建筑原貌再现。
C.虚拟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它将有力地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D.虚拟技术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运用,是以该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为前提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隙。(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驻扎B.曩者霸上、棘门军,曩:现在
C.月馀,三军皆罢罢:撤防D.购吴王千金购:悬赏捕捉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B.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
C.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D.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
13.下列表现周亚夫治军威严和用兵有谋的一组句子是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②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③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④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⑤(吴兵)数欲挑战,终不出⑥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A.①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用兵有谋,作者写周亚夫将军的形象,采用的全是正面刻画的方法。
B.“细柳”是汉代周亚夫领兵备胡的地方,也是后人诗文中形容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C.周亚夫一举平定了吴、楚等国的反叛,立了大功,但也因为不奉诏救梁而得罪了梁孝王。
D.汉景帝派人命令周亚夫援救梁国,可是他不奉诏,这正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分)
(2)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2分)
(3)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李冰若《栩庄漫记》说:“‘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将人人共有之情和盘托出,是为善于言情。”请写出作者在此句中表现“人人共有之情”的细节
(3分)
(2)词的最后“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什么意思?
(3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_____________,但愿人醉不复醒。(《将进酒》李白)
(2)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杜甫)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4)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18—21题。
远方
(1)远方似乎总是使人向往的。
(2)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3)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人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溪变成大江,远方的雪原变成绿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被加在我们不了解的远方。
(4)山是纵的远方,有限的高峻是无限的诱惑,长年的沉默是不变的磁力,总是使人自动地往它那里去;登上高山又有高山,登不完的高山,登不完的向往。跛脚的拜伦以眺望写出对山的感情。对一个爱纵的远方的人来说,只能做山下的青草,而不能做山上的云,也是悲哀的了。
(5)东方!中国!曾是西洋人心中的远方,想象中的天堂,招引着多少西洋人金碧辉煌的梦想。虽然它不是天堂,但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意大利青年仍兴奋地向我说:“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从小就向往的东方!”
(6)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远方一直使人向往,那就是天堂。对天堂的向往长久地影响着西方人的生活,他们渴望通过上帝启示的窄门走进那远方。地狱也是最远的远方,关于它的传说令人恐惧。有人因向往天堂而做好事,有人因怕进地狱而做好事。远方,常在冥冥中驱策着人们!
(7)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却一直在拓展着人们的胸怀,成熟着人们的思想。司马迁曾漫游远方,为他的《史记》积淀了底蕴。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从而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化,使伯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写作。
(8)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布满死亡,也充满生机。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不是人生。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抵达远方的奋斗的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
(9)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想。我们发现一颗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即便如此,也只管去走自己这段路,英雄的身后自会有新的英雄。
(10)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鸟桎梏在笼子里,不管笼子多大,笼子不是天空。
(11)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而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18.作者从空间的角度写“山是纵的远方”,此外还写了几种“远方”?请列举出来。(6分)
答:
19.第7段中谈及司马迁、柏拉图等人,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
答:20.作者认为对“远方”应持的态度是(4分)
答:2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远方”为线索,古今中外随处点染,内容丰富,开阖自如,表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文化色彩浓重。
B.作者先写拜伦的“眺望”,又写意大利青年的“到达”,在悲哀与喜悦的对比中,突出了“远方”的魅力。
C.作者笔下的“远方”,充满风险,充满机遇,充满引力;“天堂”与“地狱”的描写,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D.第9段中,作者以星空作比,突出了“远方”永无止境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人及人类前途的一种理解。
E.本文从远方的美丑起,以远方的美丑收,首尾呼应。末句“你去吗?”的叩问,于轻松随意中深化了主题。
答:
六(12分)
22、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相应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成语均可)。(4分)
(1)人常说,“”,你不到生产第一线去,哪能获得第一手材料呢?
(2)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顽强拼搏,她终于如愿以尝,考取了北京大学,真是“”哪!
23、重新排列下列各句的顺序:(只填序号)(4分)
①选择是一种选择②争取是一种选择③“要”是选择④有比争取更重要的选择⑤“不要”也是一种选择⑥放弃选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⑦退让也是一种选择
正确的顺序是:
24、下面分别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请任选一题对出下联或上联。(4分)
(1)白驹过隙韶光短
(2)亲情友情情情深
七、(6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xxxx年8月,爱琴海之滨的希腊雅典,无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7天的顽强搏击,夺金摘银的激烈较量,把众人的目光紧紧牵动……
中国军团收获32金、17银、14铜的累累硕果,令国人振奋,令全球称羡。五星红旗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与亿万国人的心一起跳动……而今,雅典奥运会的圣火早已熄灭,中国运动员挥汗拼搏的身影仿佛还在我们眼前闪现。雅典奥运,留给人们回味的东西太多太多。
请以“聚焦雅典奥运”为话题作文,可以记人,可以叙事,可以写感悟,也可以抒情议论……只要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即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700字。
澄城中学高三语文段考参考答案
一、
1.D(A峥zhēng,其余zhēnB啻chì,其余chīC跪guì,其余kuì)
2.A(B传宗接代C青春长驻D痛心疾首)
3.C(标记,指某一具体事物的记号,通常作名词。标志,作动词,是标明、显示的意思;作名词,标明特征的记号,既可指抽象事物,也可指具体事物,在指具体事物时,和“标记”相通。①句指抽象事物,用标志。荒凉是人烟稀少,萧条冷落,杂乱无生气的景象。荒芜是土地由于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的景象。思考和思索都指比较周到、深刻的思维活动,但后者还有寻求、探索的意思。辛酸指苦难的遭遇。心酸指心里痛苦、悲伤。)
4.B(A两个问号均改逗号。C第3个逗号应放在括号后面。D省略号和“等等”重复。)
5.D(A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思想行为完全一致。校长做完报告,学生鼓掌,是出于习惯和礼节,用此成语不合句意。B万家灯火指点灯时分,与“夜空”矛盾。C微不足道,形容微小,不值得一说,而不是只形容微小。)
6.A[B在句首加“把”,C把“和”改为“或”(还是)D删“基本”A为宪法条文]
二、
7,A(A既说明了“虚拟技术”的科技含量即它是多种高技术的综合运用,又说明了“虚拟技术”的作用,即它能使人进入逼真的虚拟世界)
8.D(A、B、C的说明都没有紧扣题目的“主要”二字)
9.A
10.B(虽有记载而语焉不详,例如没有原始蓝图和历史照片,就未必能够修复,因为不存在“虚拟”对象的客观依据)
三、
11.B(曩,先前)
12.B(句中意为“坚守营垒”,今为藏起来,使不落到敌人手中,多指藏物资。)
13.D
14.A(对比,反衬也是作者刻画周亚夫的突出方法)
四、
15.(1)穿着盔甲的将士不能下拜,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
(2)希望把梁国委弃给他们,断绝他们的运粮之道,这样就可以制服他们。
(3)汉兵就乘胜追击,最终俘虏了他们,纳降了他们的军士,悬赏千金捉拿吴王。
16.(1)话已说了很多,却还未把感情充分表达,已经告别分手了,却又回过头来一再叮咛。
(2)记得临别时我穿的绿裙子,你走到哪里都会爱上绿草的。(2分)言下之意是希望对方不要忘了自己。(1分)
17.(1)钟鼓馔玉不足贵(2)月涌大江流(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待到山花烂漫时
五、18.空间上,东方是西方的远方;时间上,死是生的远方;抽象意义上,向往的目标是人类前行的远方。(6分,每点2分)
19.证明了远行可开阔视野、有助于成功(3分);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1分)
20.不论远方美丑,要去(不能空想,要实际行动),生命有限,远方无穷,应完成自己的使命。(4分,每点2分)
21.CE(4分,每点2分)(C文章对“天堂”与“地狱”没有什么描写,它们也没能使本文充满“神秘色彩”。E结尾的叩问,没有深化主题,有强调意味。)
六、
2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皇天不负苦心人
23.正确顺序②④⑦③⑤①⑥(三个并列的分句“争取、退让”,“要,不要”,“选择、放弃选择”,中间用“是、也是”连接;⑥句中有“也不失为”是补充说明,放在最后。)
24、(1)黑马腾云碧空宽(下联)(2)国事家事事事大(上联)
七、(略)

    以上《陕西省澄城中学2019高三语文段考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陕西省澄城中学2019高三语文段考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陕西省澄城中学2019高三语文段考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