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虞美人读书笔记_虞美人读书心得

篇一: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虞美人》 设 计 者:

篇二: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虞美人》

李煜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明确: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何时了”,正所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亡国之痛。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小楼 东风 故国 月

小楼:被困之所

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我”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 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雕栏玉砌、朱颜。

(3)雕栏玉砌指什么?(见注释,指南唐宫殿)朱颜又是指什么?(红颜。) 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小结(板书): 春花 秋月 往事→往事之叹

小楼 东风 故国→亡国之痛 →愁

雕栏玉砌 朱颜→离家之苦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因为想起了美好的往事、已经灭亡的故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词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了对于愁的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也都爱把愁比作江水,如我们曾学过的

诗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 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 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五、延伸拓展

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六、小结:因为悲痛的人生经历,诗人们把自己的满腹愁情均化作文字挥洒而出。同样,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李煜便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愁恨,也不可能写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绝笔之作,感受李后主深沉无尽的亡国愁恨。

七、欣赏歌曲《虞美人》,感情升华。

八、背诵全诗。

篇三:虞美人导学案附答案(原创)

《虞美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字音。 玉砌.() 槛.菊( ) 李煜.( ) 暮蔼.( )憔悴.() 绣闼.( ) 熟谙.( )雕阑.玉砌()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 时期 │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 ││ │ 苏轼、柳永、秦观、│ │ 北宋中叶到南渡 │ 婉约、豪放并举│ │ ││ │ 李清照│ ├─────────┼────────┼──────────┤ │ 南宋前期 │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 └─────────┴────────┴──────────┘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狭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此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无非是表现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

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3.李煜诗词知多少 默写学过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 。, ,, 。 你还知道李煜的哪些词?

二、课内探究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古诗词中的回忆,追忆集锦:你见过哪些表现对往事追忆的诗歌?请自行补充)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表现时序更替的说法有哪些?请结合自己读过的古诗词中的时间变化自行补充)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自行补充课内外读过的写月的古诗词)

4、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收集一些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具体可感的诗句。(每组不少于两句,不得重复)

四、迁移训练: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简析末句中,与《虞美人》末句异曲同工之处。

《虞美人》学案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重光李后主 二、课内探究

1、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2、“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3、“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拓展延伸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7. 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四、迁移训练 1、D

2、以水喻愁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