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一个教师究竟能走多远》读书笔记

《一个教师究竟能走多远》读书笔记
我的质性敬
时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每天疲于奔命将自身的教学精力用在大量的作业批改上,用在尽可能多地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而忽视对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的质疑。大多数教师平均每天至少要用2~3小时批改作业。而且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所批改的作业对于提高部分学生的成绩作用并不大。当他们想与某些学生交流时却没有了时间,甚至连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的时间也被教学常规工作所占用。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上巧用智力,他们就会发现很多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无效的劳动。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的、整齐划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没有针对性的“题海战术式”的反复练习。这样不仅使教师饮大量批改作业、完成教学常规而疲惫不堪,学生也因天天承受超负劳动而兴趣全无。我们将以上所提到的教师敬业方式称为教师的“量性”敬业。
教师“量性”敬业实质就是教师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数量,而忽略了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效率,即自己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成绩的提高。教师的“量性”敬业是与当前盛行的粗放型教育相联系的,所谓粗放型教育是指通过加大教育的外延性投入如延长教学时间、改善办学硬件等增加效益的教育。这种教育主要依靠经验运作。比如学生记忆某种知识有困难,教师通常提供的办法就是反复记诵。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常用的办法就是强迫他学(如强迫无效,则放任自流)。
粗放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投入的“体力”大于“脑力”。要改变教师“量性”敬业的现状,就必须改变当前所盛行的粗放型教育,实行精致性的教育。什么是精致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创新,创设自己的教学之路,就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因此,在这个时候我质疑着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决心要在教育教学上改变自己,不能只做“量性”的奴隶,而是要做“质性”敬业的楷模。
所谓“质性”敬业,是通过增加内涵性投入(主要是情智投入),如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就是教师在从事任何教学工作时,都要考虑其教学效益,即能否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及促进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
质性敬业主要依靠教师的巧干精神。比如,学生记忆某种知识有困难,教师会根据知识的特点(是否具有逻辑性,是否具有内在规律性)引导学生采用一些符合记忆规律又适合自己情况的记忆方法。又如,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通常会分析其原因,并激发他们那些与学习似乎无关但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兴趣,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些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果以质性敬业为指导思想,教师就会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上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为教师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节省出进行反思或思考的时间。
突然想起小学语文界名师窦桂梅,从一名代过音乐、数学、美术、思品课的“替补队员”,成长为小语界最知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专著,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的教学主张。
她的成长启发我: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作为一个教师,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超越教材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