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观同课异构《北方民族大融合》有感

观同课异构《北方民族大融合》有感
xxxx年1月8日,我们刘剑中学历史助推站在海口二中举行了同课异构课堂观摩展示活动,由我们站内的两位学员来共同演绎:他们分别是:海口四中的花能伟老师和海口十四中的王花老师,他们的共同课题是七年上册21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现就这两节课做简短的小评。
一、备课中显示出的趋同性
两位年轻的老师在这节同课异构课中展示出很多共同的优点,比如:
1、两位老师在对课程的总体把握上都显示得较为老练,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逻辑思维强,环环相扣。
2、两位老师都应用了大量的图片材料、文字史料、视频资料等,两位教师均是在材料充分应用的基础之上才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
二、同一课题,不同的演绎
1、这两位老师的异构体现在了对教材的处理上,而不是体现在课堂模式的演绎上,花能伟老师对本课进行了大胆整合,对课本中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一孝文帝这一人物贯穿课堂始终,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贯穿有学法的指导,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对孝文帝进行评价时做得比较成功。《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会依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人物活动或事迹,对重要历史人物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因此,初中生对历史人物如何进行正确的评价就突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初中生受到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2、王花老师由于今年刚刚从高中转入初中教学,因此在上课上难免带有一些高中的特点,有教材的挖掘比较深,而且高度较高。但是由于常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因此也使得她的课逻辑性比较强,加上王花老师的亲和力比较好,师生学习互动效果较好。
三、有遗憾还有进步
当然在本次的同课异构当中,还是存在有遗憾的,虽然对课程内容上体现了异构,但是在课堂构建模式上的异构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虽然王花老师开展了课堂活动《北魏大臣的一天》,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活动显得比较粗糙,效果不明显,没有起到很好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也给我们今后带来了思考,在今后的活动课的设计和处理上,一定要精心准备。
另外在课后,海口市教研员林子齐老师还对我们在运用视频、文字史料进行辅助教学提出了几点宝贵意见,这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当中要引以为戒的问题。
有所得、有所思就达到了我们开展研究学习的目的。虽有遗憾,但它将成为我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