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以往已经大为不同。现在的课堂上出现了游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气氛中学会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利用各种辅助道具,使教学更为直观,例如多媒体教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因此,教师会适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其思维能力,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在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优美语句时,要求学生圈画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小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动口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为学生之间的友谊打下基础。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建立“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如今,通过新课程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小学语文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课程理念仅停留在认识上。
课改的核心是运用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观念。如今,我国各校都对教师有组织的进行了定期培训,在各个方面都投入很大,希望通过进修学习使教师对新理念有较深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
例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探究式教学变成了问题式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也没有组织学生交流问题,而是设定出一些无趣的问题,由此看出,这并不是老师缺乏创新意识,而是其对新课程理念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没有将理念和教学行为统一。
(二)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不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在课堂上讲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问的学习方式。但是,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单纯追求形式,会失去语文的本位。
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使教室成为了老师和优秀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得不到展示,7终只会“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三)缺乏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对课程的准备和设计更为重视,需要教师注意自己在课堂上对于新理念的理解,并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倡导探究精神。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较弱,并存在程式化倾向,并不能将教学反思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良好的联系起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