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去括号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材与学生数学现实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

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

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

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

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

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

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

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

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

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

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习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1、什么叫做同类项?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a+2b-c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第

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一: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

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

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

共有多少位同学?①a+(b+c)②a+b+c1、联系:它们等值2、区别

: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

区别?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

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b+c)
=a+(+b+c)

=a
+b+c
动画演示: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

各项不变号。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②、表

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3、对学生的

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问题二: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

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

同学?①a-(b+c)②a-b-c1、联系:它们等值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

有括号。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

区别?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

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a-(b+c)
=a-(+b+c)

=a
-b-c
动画演示: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

各项要变号。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②、表

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3、对学生的

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1、法则以等式、文

字方式出现①a+(b+c)=a+b+c②a-(b+c)=a-b-c①括号前是“+”号,去

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

+”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

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

,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特别是第三个问题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例1:去括号①a+(b+c)②a-(b-c)③a-(-b+c

)④a-(-b-c)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①(x-y-z)+(x-y+z)-(x-y

-z)②(a²+2ab+b²)-(a²-2ab+b²)③3(2x²-y²)-2(3y²-2x²)阅读:当

x=-2,y=-1时求多项式3(2x²-y²)-2(3y²-2x²)的值解:原式=(6x²-3y²)-

(6y²-4x²)=6x²-3y²-6y²+4x²=10x²-9y²所以当x=-2,y=-1时原式=10x²-9y²

=10×(-2)²-9×(-1)²=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

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1、练习教科书P110练习1、2、3题

2、课堂小结(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明确学习目标的效果)。1、教师就学生练习分别给以指导。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

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板书设计

去括号
图示问题
图示问题
法则法则一:……法则二:……
例一
例一
练习
总结

教学设计说明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洪流中,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本节课教学

设计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合观察、探索、发现知识的情

境,以知识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它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应用中得到融

会贯通,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

志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设计理念

1、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及动画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他

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

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取对学习数学的

积极情感。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

探讨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

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的方法组织教学,以问题的设置为主要引导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探索,使学生在积极观察,共同探讨等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快

乐,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进而体现“主动获取,落实双基,发展能力”

的数学原则。

    以上《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去括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去括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全国优质课说课教案精品-去括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