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人教三年级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人教三年级数学平均数说课稿”这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由学科吧(jsfw8.com)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在说课活动中参考,并期待广大数学教师踊跃为我们供稿。该篇说课稿内容如下: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南排河镇后徐小学教师高红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确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四、说学情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五、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的引入部分我设计了拍球比赛,由3个女生与3个男生拍球的数量,抛出问题:根据统计数据,你认为哪组获得了胜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计算总数的方法得到答案,获胜队欢呼起来。这时我参与到失败的一队,把我拍球的数量加到他们队的数量上,再比较两队的输赢。这时有同学提出质疑不公平,因为两队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合理,我抓住时机设疑:那怎样才能公平合理呢?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个数来比较。从而引出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而能达到引出平均数的效果。)
二、探究新知、建构感知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出示课件1:在一个方形鱼缸中,设置3块挡板,把鱼缸分成4块相等的水域,且每一块水域的水的高度各不相同,由此提问:把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件2: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
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方形鱼缸中的水和移动小球两个动画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三、深化理解、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课本例1):学生们收集旧塑料瓶的图画和统计图
要求:①、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
②、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着统计图说自己的操作方法)
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

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如果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
③、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此步可采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帮助获得答案,因为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一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后叮嘱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上括号并写答语)
在同学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回来解决拍球游戏中还没解决的问题。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随之教师引导学生在一组数据中发现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
(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四、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1、出示课件:快速找出平均数。
(运用以上所学方法来解决,着重说最后一题,以此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2、出示课件: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棵。
A:181B:165C:145
(平均数一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3、出示课件: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上午读了8页,下午读了6页,他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①、(1286)÷2②、(1286)÷3
(这道题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份数加深印象)
4、出示课件:◇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这道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设计,我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很多的预设。因为学生是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生命个体,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生成学习经验,生成情感体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更多小学数学说课稿文章,请访问中国学科吧说课网频道

    以上《人教三年级数学平均数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人教三年级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人教三年级数学平均数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