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拿来主义》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是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二单元(议论文)的第一篇。下面我从几个主要方面方面说明我的设计意图。

一、关于目标设计及实施过程和方法

保证一堂课的成功,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导向、激励、评价、反馈、调节等多方面的作用。

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支撑目标,没有了这个目标,语文教学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历年《高考考试说明》,结合课文特点,我确定本课“知识与能力”目标是:

1.查阅工具书,能给有关字、词注音、辨形并解释。这个目标作为最基础的目标,是每年高考必靠内容,《高中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我把字词方面的积累梳理整合成“正音”、“辨音辨形组词”和“解词”三个方面,然后通过布置学生预习这样的过程在学生板示和口头回答的检查中予以落实。

2.自学讨论后能说出运用类比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比喻论证时比喻的的本体是什么。作为议论文,学生写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论证时观点+例子,论证无力且不形象,那么,本课运用了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学生只要能说出运用类比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比喻论证时比喻的的本体是什么,经过教师适当的点拨,他就能“感受”、“领悟”(课标语)到议论文如何论证才能把道理阐明清楚透彻,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有助于写作。对课文第三段采用的类比论证法的掌握我是通过学生读文填表,类比推理推出“?”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予以实施的;对课文第八、九两段运用的比喻我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采取比较辨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的。如第九段

喻体类型本体处理

鱼翅有益无害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有益也有害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存放,治病

烟枪、烟灯无益有害文化遗产中的的旧形式保存,毁掉

姨太太有害无益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走散

3.参照“闭关主义”的注释能给“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本文牵扯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几个概念,准确理解这几个概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给这几个概念下定义的办法让学生阅读、思考、辨析,从而理解课文。为了降低难度,给学生以抓手,我简要讲解了下定义的方法是“种概念=种差+属概念”,并明确要求学生参照注释中对“闭关主义”的解释给其它几个概念下定义,有了这样的铺垫和示例,学生下定义应该不会太难。

4.课文学习结束后能列出本文的结构图示并说出结构安排的妙处。结构安排反映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对结构安排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本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结构安排也有多种意见,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划出段落层次那是不现实的,学生即使划分出来也是不准确的,所以我指导学生先将课文分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几个部分,然后再在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及后果的基础上思考以“拿来主义”为中心再反观、整合课文的结构安排,做了这样的分解和铺垫,学生一般会将课文分为“为什么要拿来”(“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有害于中国文化)——“如何拿来”(“拿来主义”的占有、挑选)——“拿来有什么意义”(创造新人新文艺)三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说出课文这样安排的好处便不会太难。

对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确定为第五个目标,即“能明确说出对待一种文化或者文化交流时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情感态度是隐含的,但学习课文后学生能正确说出如何对待一种文化或者文化交流时应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个目标便算达成了。对这个目标,我是在学生归纳主旨的基础上发问“你是否认为对待一种文化(名著、影视)或者事物我们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的办法检测学生的认可程度及目标达成情况的。

二、关于整体教学过程的安排

语文阅读教学总体上应该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既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便于局部精读研讨。所以,我的第一个“整体”安排了预习初读、上课朗读、初步分段;“局部”安排了字词辨识、课文内容逐段学习;后一个“整体”安排了概念辨析、结构划分、结构安排的好处、主旨的把握等。后一个“整体”比前一个“整体”层

次提高了,内容整合了,理解也更准确了,更主要的是给了学生以“思考”“感悟”“发现”“创新”的机会。这样安排学习,学生既能钻进去,也能跳出来。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学习方法有接受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各有所长。因为鲁迅的文章学生学起来历来感到困难,因此,学习本课我采取“师傅指指门,修行在个人”的方法,有机融合了两种学习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冲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傅指指门”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方法上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文章,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修行在个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运用教师指点的方法自己去阅读课文,和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然后独立思考或者互助合作,亲自探究实践,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内化知识,掌握能力。比如下定义是本课的难点,我就指点学生下定义的方法是“种概念=种差+属概念”,并提示学生看课本注释给“闭关主义”下的定义,在我指点并提供示例指门后,“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的定义如何下,那就全在于学生个人的修行了,这其中尽管包含着归纳推理、分析概括、思维转换,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但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培养并内化为他们的东西了。

四、关于对文本的使用

新课程观念认为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而存在。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进程。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一个执行者,而是一个决策者,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广阔空间。

基于上述认识,根据本课鲁迅杂文因嬉笑怒骂、顺手牵羊的文风而在论述“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时插说的有关“拿来主义”的话(课文第二、五段)影响了学生对课文思路理解的具体情况,我大胆决定在学生划分段落时先删除课文第二、五自然段,使文章脉络清晰化。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发现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另外,既然文本是“例子”,那么课时的安排就不一定是预设的固定的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学力和课堂生成的情况灵活决定用两课时还是三课时,所以,我的教案中对可是的安排也不是死的,给上课留有一定的弹性。

以上说课,妥否,谨请专家同仁指导。

    以上《《拿来主义》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拿来主义》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拿来主义》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