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纸上。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第Ⅱ卷一并交回。一、(18分)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露脸巷道抹不开乳臭未干A.1òuhànɡmāchòuB.1ùxiànɡmāchòuC.1ùxiànɡmòxiùD.1òuhànɡmòxi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置疑陈陈相因少纵即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淳美不假思索察言观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凋零再劫难逃料敌制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奇崛出神入化名门望族水能载舟,亦能复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心头,挥之不去。②学生宁愿唱社会流行歌曲,也不唱校园歌曲,说明了现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和音乐课的歌曲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③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A.缠绕缺失随意B.萦绕缺憾肆意C.萦绕缺失肆意D.缠绕缺憾随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B.对于小泉提出的反对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理由,希拉克指出,对华军售禁令是16年前就制定的一项决定,现在早已事过境迁。C.一些学校将奥数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一些家长亦步亦趋,送孩子上奥数班,以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D.病毒、病菌这种小东西,实际上你也杀不绝,尤其是当你破坏了微生态的平衡,不知道今后病毒、病菌将要如何花样翻新。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告诉孩子,你真棒!》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以什么方式爱孩子,怎么爱孩子,爱孩子的什么。B.生态健康不仅包括人与环境、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C.由于没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顾虑,每到放学,总有许多孩子围着老师,仰着脸,热切地邀请——“老师,今天去我家!”D.“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安徒生在他创作的《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开场一句话真实而生动地概括了自己的“童话人生”。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B.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停滞甚至萎缩以后。C.一些假劣及偷减养分的复合肥,由于成本低,成为不少经销商争相推销的对象;对于产品质量好、利润较小和正规厂家的复合肥却冷眼相待。D.今年海南省财政投入1.56亿元,在全国率先实行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无序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问题。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涉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节选自《百科知识》xxxx.4)7.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8.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也不例外。B.我国正处在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C.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逐步蓄积,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无序的社会力量必然爆发出来。D.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公平。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稳定的持久的独立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C.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通常伴随的不稳定这一特定现状而言的。D.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阵痛是每个社会必然要经历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也是无能为力的。10.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l~14题。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典:主管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劝:勉励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简:选择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散:散落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B.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3.下列分别表明国渊直言和自守的一组是:A.屡陈损益,相土处民//五年中仓廪丰实B.渊上首级,如其实数//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C.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禄赐散之旧故宗族D.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布衣蔬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B.国渊办事踏实有才干,为太祖屯田,安置百姓,设置官吏,办法明确,各有所依,五年之中就使粮仓丰实,百姓乐业。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余党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所立战功是在境内平叛,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D.国渊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II卷(选择题,共108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四、(18分)15.把文言文阅读理解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相土处民,计民置吏。(2分)译文:(2)可求能读者从受之。(3分)译文:(3)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3分)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拜新月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1)这首小诗写的主人公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3分)答:(2)第三句中说,别人听不见诗中主人公的“细语”,结合诗中的意境,想一想这些“细语”该是些什么内容?第四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答: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2)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3),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听泉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阴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打这里飞过。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是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飞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鸟儿依然呼啦啦拍击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森林中有一泓泉水,发出叮叮冬冬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来说,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鸟儿想错了,它们最大的不幸是以为只有尽快飞翔才是进步,它们以为地面上的一切都是为了鸟儿而存在着。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18.作者在文中写到“鸟儿的飞翔”,也写到“泉水的絮语”,请回答“鸟儿的飞翔”的特点是什么?“泉水的絮语”喻指什么?(6分)答:19.这篇散文题为“听泉”,但文章开篇却用较大篇幅写鸟儿的飞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20.文中说“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三段,分别从鸟儿的规模、数量、飞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示了鸟儿匆忙飞行的状况。B.文中写以前随处可见小河流淌、果实闪烁,而今却处处是漠漠荒原,使人联想到正是由于过于追求“进步”才导致这种变化。C.文章写鸟儿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写鸟儿的辛勤忙碌,然后再批判它们的盲目,前后对比明显,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D。“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去的地方”是因为“泉水”流淌的时间长,地域广,同时鸟儿又总是沿着有泉水的地方飞。E.文章由鸟儿匆忙飞翔,到倾听泉水的声音,最后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层次清晰,内涵丰富。22.为下面漫画拟写一个标题,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漫画的内容。(4分)标题:内容:23.《直播中国·走进武汉》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逾千名听众向电台发送手机短信,评说武汉。下边有两种短信形式,请仿照其一,参与评说。(4分)例一:昔人虽乘黄鹤去,今人却引仙鹤来。荆楚文明喜传承,中部崛起展辉煌。——广州听众例二:发达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开放的心态,好客的人们,这是武汉发展,中部腾飞的优势。——兰州听众答:24.参照下面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叙说自己对父母威信的看法。(50字以内)(4分)一位家长感慨:“唉,现在的孩子真了不起,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还多,弄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常被他们瞧不起,更不要说什么威信了。”答: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会向前看;如果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或许会更多地向后看。其实,目光有时能决定位置,位置有时也能影响目光。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处在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而处在不同的位置上,目光仍然可以投向相同的方向。请以“目光与位置”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xxxx-xxxx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8分)1.D[露,另读lù,如:露头角。巷,另读xiànɡ,如:巷战。抹,另读mā,如:抹布。臭,另读chòu,如:臭氧。]2.B(A“稍”,C“在”,D“覆”。)3.C(“缠绕”是“纠缠、搅扰”之意,多指不愉快盼情绪。“萦绕”是“萦回”之意,与语境相合。缺失:欠缺、不完善;错误、过失、失误。缺撼: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此处用词义含有“过失、失误”的“缺失”一词最能适合前后语境的要求。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此处“肆意”从程度上更切合语句前后的意思。)4.C(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此句应用“趋之若骛”更为恰当,即符合“追逐不正当的事物”的含义,以为上奥数,就能增加上重点中学的几率,实际上大多数家长的行为是不能兑现的。)5.A(B中“人居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逗号应为顿号。C中破折号应为冒号。D中“人生……童话”外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内。)6.B(A中“而且”应改为“同时”,属逻辑错误,前后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C中结构混乱,应去掉介词“对于”,在“却”字后加“被”;或在“却冷跟相待”前加“经销商”为主语,使其结构完整,句意明确。D中成分残缺,或词序不当。应改为“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全国率先实行全部免收学杂费的措施”,或“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全国率先全部免收学杂费。”)二、(12分)7.A(所理解的是“社会”)8.D(具体而明确的阐述了成因)9.C(A“独立”有误,忽略了社会结构诸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B.与第四段第一句比对;D.与最后一段的观点矛盾)lO.C(“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有误,依据原文应是“引导和处理备种社会矛盾”。)三、(12分)l1.D(“散”,散发,分发。)12.D(A“于”,介词,在。“且”,连词,并且。C“而”,但是,却,转接。D“也”分别为判断语气词和肯定语气词。)13.C14.A(A中“直到退休后办事都毫无私心”说法错误,正确的是“退朝后不私下议论朝政。”)【译文】国渊字子尼,乐安国盖县人。曾拜师事奉郑玄。后来与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返回故乡以后,受太祖征召任司空掾属;每每在曹公府上议论政事,常常正色直言,退朝后再无私议。太祖想要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损增益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竟相勉励,乐于从事这项事业。太祖征讨关中,让国渊任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余党人数不少,接律都当伏法,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旧例往往夸大,以一为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太祖询问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捕获士兵数量,是想要夸大战绩,用意在于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国境之内,田银等人叛逆,虽然制胜有功,但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太祖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讽刺朝政,太祖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人是谁。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传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敕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现在虽是首都,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你选择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人,国渊在派遣前先召见了他们,教训说:“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向他请教。”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意图。花了十来天时间就找到了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官吏趁机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与那封信一比较,看出与写信人是同一笔迹。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得到了全部事实真相。升为太仆。国渊虽然位居列卿,但是仍穿布衣吃素食,把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朋故旧,自己保持着谦恭节俭,最后死在官任上。四、(18分)15.(1)(2)(3)见译文。16.(1)一位少妇。(1分)写她思念丈夫对月细语的事。(2分)(2)思夫时的千愁万绪,无限的烦恼,以及深深的关切嘱托等。(1分)第四句写寒风吹动少妇裙带来回飘动的景象,(1分)可见她“细语”的时间长久和她思夫时感情的深沉。(1分)17.(1)鼓瑟吹笙。(2)石破天惊逗秋雨。(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五、(18分)18.急速,盲目。(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心灵深处对诚实、谦虚与朴素的呼唤。(3分)19.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听泉的重要。(2分)可从多角度分析,有具体分析且分析得当给2分。20.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受某些欲望的驱使,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只有舍弃这一切,常常倾听心灵的呼唤,才能找回自己的真实(诚实、谦虚、朴素)的本性。(4分)21.C、D六、(12分)22.标题:路标(2分)内容:是指明化工厂的方向,更是对化工厂的控诉。(或:“控诉了化工厂的危害,标明了人类污染环境的必然后果。”)(大意相符即可。)(2分)23.内容切题2分,形式相仿2分。24.知识爆炸,科学发展,父母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可能不及子女,这是社会进步的使然,无损于父母的威信。(或:家长的威信主要建立在社会、家庭的认可及他们的品行、能力等因素,并非由懂得多少来决定。)(大意相符即可。)(4分)七、(60分)(参见xxxx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以上《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