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文艺学论文单元(第二单元)练习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粗糙cāo  扼杀è   素昧平生mèi  诘屈聱牙áo
  B.参与yù  稗官bài  妍媸毕露chī  应运而生yìng
  C.屏弃bǐng 颠簸bō   含情脉脉mò  阴错阳差chā
  D.矜持jīn  刚劲jìng  岌岌可危jí  舐犊情深sh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缠绵 无妨 疏朗 耐人寻味
  B.奢望 唐突 连缀 不甚了然
  C.撰修 编纂 国萃 聊以自慰
  D.掩饰 蕴含 碍口 千锤百炼
  3.依次填入下文中空格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
  它不同于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___________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__________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_________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___________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_________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__________它的黄色__________雨的湿润,__________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A.由于 因为 不但 而且 所以 而且 因为 所以
  B.因为 因为 虽然 却  因此 而且 由于 也
  C.因为 由于 不但 而且 因此 而且 因为 所以
  D.由于 由于 虽然 却  所以 而且 由于 也
  4.用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
  ②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③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下来。
  ④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
  ⑤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⑥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的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⑦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
  ⑧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①③⑦⑥⑧
  C.⑧②④⑤①③⑦⑥   D.⑧①②③④⑤⑥⑦
  5.下列著作依照年代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曹雪芹的《红楼梦》②左丘明的《左传》③萧统的《文选》④白行简的《李娃传》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⑤司马迁的《史记》⑦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A.②⑥③④⑤①⑦   B.②⑥④③⑤①⑦ 
  C.②⑥③④①⑤⑦   D.⑥②④③⑤⑥⑦
  (二)填空题
  1.中国小说的起源是___________。神话是把神___________,传说是把人____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萧统编的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书是唐代刘知几著的__________。
  3.到清代,小说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而是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其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
  4.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进行加工整理,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颠峰之作,是长篇小说__________。
  6.清初戏曲作家洪昇,字昉思,他创作了著名传奇作品__________。
  7,屈原名平,是我国战国时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是我国东晋著名田园诗人__________的代表作。
  9.建安文学的代表诗人曹植以诗歌、文赋创作见长,他的乐府诗体诗很重视从汉乐府民歌中汲取创作养料,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艾青、徐志摩、臧克家、闻一多均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第一点是什么?能否用“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题
  1.阅读下列文段,选择填空:
  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 ①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 ② ,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 ③ 。这个“真境逼”是在 ④ 的意义里的,不是 ⑤ 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 ⑥ 
  (1)根据文意,进行选择填空:
  根据文意,①②③处应填:A“真境逼而神境生” B“实景清而空景现”
  根据文意,④⑤处应填:C自然主义D现实主义
  根据文意,⑥处应填:E一样F一体G一致
  答: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2)对“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一句理解无误的一项:
  A、演员身上服装的色彩和图案自然构成剧情所需要的布景。
  B、观众主要是观看演员演技,对布景和环境是没有要求的。
  C、布景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阻

碍演员的表演,因此,演员主要运用表现程式和手法来替代布景。
  D、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现程式和手法,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和布景的要求。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是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
  下列对本文段的解说正确的一项
  A.古代诗歌中很少有诗人用“树叶”这一概念,“落叶”也很少用。
  B.诗歌的语言单凭借概念是不行的,诗歌语言的精妙恰在于不使用一般概念。
  C.虽然“木叶”“树叶”本没有区别,但在“木叶”却在诗歌形象思维中不断发展。
  D.作者举杜甫著名诗句例,是要说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重于形象并敢于冒险。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
  1.C(簸——bǒ); 2.C(萃——粹);  3.B; 4.B; 5.A。
  (二)
  1.神话传说,人化,神化。
  2.《昭明文选》,《史通》。
  3.《金瓶梅》。
  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5.《红楼梦》。
  6.《长生殿》
  7.《离骚》,《九歌》,《橘颂》。
  8.陶渊明。
  9.《白马篇》,《美女篇》。
  10.《我爱这土地》或《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老马》,《死水》。
  (三)
  1.回答此问题应充分考虑文章所提供的事例,例一为《诗经》、乐府、神话传说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也是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例二为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例三为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也开始向民间学习。这三组事例似可以证明上述回答,但也要特别关注以下事例:“说话”艺术、民间话本粗糙又不准确,有错误和疏漏,这些如何纠正?由文人进行改正、润色、丰富。
  由此可见,本条规律应该关照以上两方面情况,概括为:中国小说创作具有文人与民间相结合的特点。结论:在阅读时,应该将论据与结论结合起来关照,然后再进行概括,避免以偏慨全。(显然,教材上的标点有问题:“其一是”的后面不应该是冒号,或将“生活实际的反映”后的句号进行修订。)
  2.“源”是发源是“头”,在本文开头提到,中国小说发展的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流”是在所有阶段都贯穿着的,川流不息。史传文学一直影响中国小说的创作,这在中国小说发展高峰《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即是明证。
  (四)
  1、(1)①A②B③A④D⑤C⑥F(2)D,因为观众不是不需要舞台布景,而是演员的表演可以使观众忘掉布景,使演员充分表现剧情,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
  2、C(A不是少用“落叶”,而是讲“落叶”只是一般形象。B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概念,不能理解为“不使用”D本文段主要是要证明“落木”中“木”字上的形象性,杜甫诗歌只是个例子而已,并不是要证明杜甫诗歌创作的特点。)
  作文题:以“学会说‘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谈话录
                     
——记李贽、索尔仁尼琴和遇罗克的一次灵魂偶遇

高三(4) 徐小萌

  李贽:我这大明朝廷竟然推崇这一帮道学先生,四百年过去了,我还是不能安心。这些伪君子在当时左右潮流,其实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遇罗克:您还说六经、《论语》、《孟子》都是假道学口头禅,您甚至提倡男女平等!有勇气!
  李贽:是的。这些东西绝不是万世至论,更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是不惮以异端自居的。哪怕是孤身一人,我仍然要向他们说“不”!
  索尔仁尼琴:我很佩服您公开写作的勇气,虽然我们的作品都曾被列为禁书。在苏联监狱和劳改营,我只能背下在头脑中形成的作品,待日后再写出,其中光诗就有三万多行,而他们还以为封住了我的口呢!我是不会停止我挖掘现实的努力的。释放后,我想尽一切办法在秘密监视下写小说。我尽量把字写小。不留边距行距,纸张两面用,写完几张就藏在酒瓶里,再把酒瓶埋进菜地,以防密探搜查。写成的书也只能秘密流传。
  遇罗克:您的“地下写作”是出了名的,我在您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
  索尔仁尼琴:谢谢。小伙子,你是我们之中最勇敢的。你敢于在“xxx”这样狂热而汹涌的潮流中挺身而出,抨击“血统论”,那十年内中国有几人能做到?向一个强大而顽固的体系说“不”,需要多么大的热忱与正义感!
  遇罗克:您在大清洗运动后还敢批评斯大林的错误,被捕流放而仍坚持写作,您无愧于俄罗斯。
  索尔仁尼琴:这正是我所自豪的。而我所痛恨的也正是当时的国家机器打着祖国和人民的旗号来进行迫害,他们最后还是以叛国罪把我开除国籍,驱逐出境!
  李贽:我则被钦定了“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最后老朽我是自裁身亡了。
  遇罗克:我被以“恶毒攻击”和“组织xxx集团”的罪名逮捕,多次批斗后被处决!
  索尔仁尼琴:卡斯特罗说得好:“历史将宣判我们无罪!”
  李贽:如今我们的名誉都被恢复,著作也得以出版了。
  遇罗克:更重要的是正义得以伸张,人民得以解脱!
  李贽:挺起身向一个恶的巨流、恶的社会说“不”,其实比掀起一股新的巨流、缔造一个新的社会更其艰难。
  索尔仁尼琴:尤其是往往要在四周的黑暗中,以一个人的双臂同一个强大上万倍的腐朽肉搏!
  遇罗克:如果没有一个人说“不”……
  李贽:沉默将是捆束我们的枷锁!
  遇罗克:或许我们不能创造一个新的主义。
  索尔仁尼琴:但是我们可以学会说“不”!
  [评语]
  本文是以“学会说‘不’”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学生在考场上用几十分钟即构思了框架、洋洋洒洒挥就成文,实属难能可贵。作者以他丰富的知识积累,将前苏联持不同政见的作家索尔仁尼琴、明代思想家李贽和xxx中为坚持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

青年遇罗克放在一起,让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但有着共同经历的他们用灵魂对话的方式,讨论说“不”的艰辛,论证在腐朽势力占上风的社会环境下说“不”的勇气和所要付出的代价。文章犀利、尖锐,但深刻得令读者深思、反省。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这样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文,但它却告诉我们作文也可以这样来写。作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平时要多多做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工作,让自己的“资料库”丰满起来,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搜肠刮肚去“找”词了。

 

 

    以上《文艺学论文单元(第二单元)练习》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文艺学论文单元(第二单元)练习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文艺学论文单元(第二单元)练习》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