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三语文暑假入轨综合练习(4)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勘乱(kān)  炮烙(luò)  稽首(qǐ)   面面相觑(qù)
  B、青睐(lài)  颔联(hàn)  隽永(juàn)  莘莘学子(xīn)
  C、粗犷(guǎng) 苫布(shàn) 孱弱(chán)  觥筹交错(guāng)
  D、湍急(tuǎn)  莅临(lì)  疮痍(chuāng) 刚愎自用(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引申 黯然失色 金壁辉煌 走投无路
  B、谰言 别出新裁 世外桃源 人尽其才
  C.抉择 不骄不躁 粗制滥造 因材施教
  D、欢度 各行其事 勉为其难 原形毕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小平同志来到特区,走到群众中间,亲切地_________他们的生活情况。
  (2)他的演出很成功,这其中也有__________师的一份功劳。
  (3)接到群众检举后.有关部门开始对王某进行___________。
  A.询问 化装 侦查 B.过问 化装 侦察
  C.过问 化妆 侦察 D、询问 化妆 侦查
  4、下列句子中红色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春节晚会帷幕的拉开,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味脱俗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B.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儿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C.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工作上。
  D.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和音乐的关系就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王伟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B.能否增长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广泛而有效地阅读课外的好作品。
  C、我漫步在幽静、狭长的石路上,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雨后那清新并夹杂着几分草木、泥土特有的芳香的气息。
  D、篝火晚会上,一陈欢快的舞蹈过后,同学们小声地围坐在篝火旁说话。
  6、填入下面向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记忆是作家的财富,作家的资本,作家的原料。______________。汽车驾驶员对于道路方位,公安侦察员对于犯罪征兆都会有杰出的忆力,而作家,他的记忆力主要是对于人,对人的精神活动和内心体验,对于各种生动细节的记忆。
  A、有了许多许多栩栩如生的记忆,才有思索、有想象、有虚构,没有记忆的人是白痴,而作家尤其是善于记忆的人
  B、没有记忆的人是白痴,有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记忆,才有思索、有探求、有想象、有虚构,而作家尤其是善于记忆的人
  C.而作家尤其是善于记忆的人,没有记忆的人是白痴,有了许多许多栩栩如生的记忆才有思索、有探求、有想象.有虚构
  D.而作家尤其是善于记忆的人,有了许多许多栩栩如生的记忆,才有思索、有探求、有想象、有虚构,没有记忆的人是白痴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已之言故也。”转太子校书。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龠,登降有序,蛮酋大喜。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完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待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劾,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先奏而廷劾义府。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色。

(《旧唐书·王义方传)

  7、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进魏征甚礼之   礼:礼待。
  B.转太子校书     转:调任。
  C.高宗特原义府之罪  原:赦免。
  D.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 毁:毁坏。
  8、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将以侄女妻之
  A、┗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
   ┏贬为儋州吉安丞
  B、┗集生徒,亲为讲经
   ┏倍道将往焉
  C、┗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劾
   ┏将加弹劾,以问其母
  D、┗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
  9、下列句子中红色部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贫,事母甚谨    事母甚谨:侍奉母亲很恭谨。
  B.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 闻病驾:听说父亲生病很重。
  C.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虽死不恨:虽然死了也没有遗憾。
  D.秩满,家于昌乐     家于昌乐:安家在昌乐县。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王义方做事合乎道义的一项是
  ①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
  ②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③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
  ④义方以义府好蠹害政,将加弹劾,以问其母。
  ⑤母卒,遂不复仕进。
  A.①③⑤ B.①③ C.②④ D.②④⑤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义方参加科举考试时到京城去,半路遇到一个有急事而步行的人,他把自己驾车的马送给那个人骑用,并不告诉自己的姓名。
  B.王义方因事被贬为儋州吉安丞,他重视当地教育,亲自传播礼仪文化,这使得当地人的首领很高兴。
  C.王义方做侍御史,在高宗赦免有权势的李义府之后,在贤母的鼓励下,敢于奏告而揭发李义府罪过。
  D.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了朝廷的很多大臣,而且言词不逊,把他贬职,做莱州司户参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
  2月16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我有幸前往观看。20多个节目的演出者都是当今舞台上的顶尖高手。可惜,我欣赏水平不高,看后

很快就淡忘了。唯有第九个节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演奏小提琴的旋律,久久地回荡在脑海里。他拉的是独奏曲《行路难》。演奏前,有几句开场白,说自己走上舞台,是充当南郭先生来了,只能比划比划,给大家助助兴。没想到,他的比划还真有两下子。科学家办事最讲认真。他对演奏的投入,竟然像对科研的投入一样.也是那么执著和忘我。
  艺术家演奏名曲,必须追求对作品精神的深刻理解。只有深刻理解,才好艺术表现。袁隆平演奏的那支曲子,是已故的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的作品。科研征程上的“行路难”,哪位小提琴演奏家的理解能比袁老的理解更深刻呢?几十年“行难路”的艰辛,才使他创造出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演奏这支曲子时,倾注其中的那种深厚情感,是久久地积蓄在心头的。即使外行如我者,也能从他演奏的旋律中感受到。
  深深感受袁隆平的创造和奉献,当然不是仅凭曲于,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年秋天,我回了趟老家,乡亲们正收割杂交稻,我下田帮了两天忙。家乡农民的负担还很重,但切实解决了温饱。谈到不愁吃粮,他们都说:“我们是吃袁隆平的。”这句话很平淡。愈平谈,愈饱含深深的感激之情。我的老家在湖区,湖田更适宜种杂交稻。报上说杂交稻平均增产20%,老家的田里都能翻一番。过去种两季稻还缺粮,现在种一季就够了。空出的一季,一半种油菜,有油吃;一半种蔬菜,能卖钱。今春,又听说家乡费改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许多。解决农村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靠科学,家乡农民感到最实惠的,就是他们说的那句话:“我们是吃袁隆平的。”
  袁隆平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但我面见其人,这还是头一次。那天晚上,他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又从舞台回到观众席,两次正好从我的座位前走过。若在农村,没人介绍,准会认作是位实实在在的农村老头,干瘦干瘦的,短小的身材,满脸皱纹,皮肤晒得油黑发亮。这形象深深地刻上了“行路难”的痕迹。这次,他穿着一身西装,据说是到了北京之后,为上台领奖和演出,临时花800元从王府井商场买回的,平时一向穿得很随便。记者问他,他说:“老穿这套西装,我还怎么下田?”然而,就是这么朴实的老农形象,却有着一个走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智慧头脑,深藏着一颗时刻挂念老百姓温饱的伟大心灵。
  听过袁隆平的演奏,我还想,老一辈科学家的多才多艺,对青年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也会有导向和示范作用。他们不仅在其思维驰骋的那个领域走到了当今世界的前沿,就是在别的领域往往也能获得相当高的造诣。李四光能写出这么美妙的小提琴独奏曲,袁隆平能把它深情地演奏出来,就是一个明证。我国的教育向来重视传统文化,别看科学家们是搞自然科学的,但对琴棋书画的兴趣并不小。这次与袁隆平同获最高奖的数学家吴文俊,平时最爱琢磨棋。华罗庚等大科学家的古典诗词,人们早就读过很多了。科学家也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深厚对科研是会有好处的,更不用说对人的全面发展了。

(张雨生《听袁隆平演奏》)

  12.根据文意,第l段中所说“袁隆平演奏小提琴的旋律,久久地回荡在脑海里”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欣赏水平不高,只是对袁隆平的演奏情有独钟。
  B.袁隆平的演奏技艺高超,而且对演奏很投入。
  C.《行路难》这支曲子是李四光的名作,作者对它印象极深。
  D.袁隆平科研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使作者在他演奏中感受强烈。
  13、第3段中,作者两次引用“我们是吃袁隆平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说明袁隆平的创造和奉献。
  B.为了说明农民解决了温饱,己不愁吃粮。
  C.为了说明农民对袁隆平饱含深深感激之情。
  D.为了说明解决农村问题,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14、第4段中,对“行路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应袁隆平演奏的《行路难》。
  B、袁隆平经历几十年的艰辛人生路程。
  C、袁隆平辛勤劳作,生活条件很差。
  D、袁隆平在科研上经历无数艰难困苦。
  15、第5段中所说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老一辈科学家不仅在研究领域领先,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很高造诣。
  B、搞自然科学的科学家对琴棋书画很有兴趣。
  C、科学家应该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D、文化素养的深厚对科研会有好处。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

读无字书

郭启宏

  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
  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汉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图书,哀叹为书所误。当时人和后世人都觉得荒唐。唯有王夫之见地独特:“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船山遗书·读通鉴论》)他认为梁元帝没有从书中得到有关“身心”、“伦物”、“政教”等等切实有用的教益,耽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耽酒、耽色并无两样,所以也可以说因书致亡。他沉痛地指出其症结所在:“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王夫之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我以为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自古以来,或因时代的桎梏、思想的禁锢,或因有意的藏锋、无助的回避,甚或仅仅出于行文上的考虑,书中便有了缝隙处、断裂处、空白处、语焉不详处。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调动自身的观念与体验、学问与识见,去连缀缝隙,弥合断裂,填充空白,推想其详,进而探询其所以如此的隐因,思考,综合,方能读出“大义”“微言”来。这般读书,可称善读。
  读无字书还有另一种模式。即周恩来联语所云,“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诚是至理。周恩来的联语与之暗合。这一点似乎古人早就发现了。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幽梦影》)自然,张潮妙舌如环,说的是慧业文人的话。事实上,生活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海是一本书,文坛艺苑也是一本书。最叹为观止的,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恒河沙数般的“人书”中,有的书好懂,有的书难猜,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山雾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总在这些书中,或微或著,或隐或现,待读书人去探求


  我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碑何以无字?古往今来蠡测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立论。一说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我以为第二种似可排除,武则天分明有功,这是事实,她自己也断不会如此“谦谦君子风”!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们的文学才能,又把武则氏想象得太迂,难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对半开”?如斯大林式过和功“三七开”?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开”?抑或“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主流支流”定性说?第四种似觉有理,却令人疑惑是现代人将高境界作慷慨赠与。看来第一种仿佛差近,但也难定论,说不准哪天出土文物揭开了秘密,那无字碑仅仅由于时间促迫不及镌刻!
  哎呀,读懂一块无字碑已非易事,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除非不读。
  16、文中第2自然优举了梁元帝读书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作者怎样的观点呢?
  答: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第6自然段有“待读书人去探求”的话,“读书人”实际指的是什么人?“探求”的对象是什么呢?
  答:(1)“读书人”实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求”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四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全文看,说明了在研究问题上,应采取什么态度呢?
  答:应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最后“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呢?试从两方面来简要说明。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义方乃先奏而廷劾义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篇名或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4分)
  (1)“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如韩愈的《______》和柳宗元的《______》。
  (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柑》)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2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夜忆舍第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秋边一雁声”有什么含意?请试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试作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冰心有这样的小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三十》)
  仿照这首小诗,请选择别的事物,也写这样很有寓意的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下面的语段续写一句话,注意连贯完整。
  外界事物作用于我们的大脑,于是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意识。带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去看外界事物时,这些事物就打上了我们思想情感的烙印。所以,我们不但可以以景物描写来衬托自己的情感,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而且可以巧妙的构思,将自已的感情寄托在某一个具体的外物上,通过写这一外物而写自己,达到“明为写物,实则写人”的艺术效果。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把下面的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动物疫苗,可以除去牛羊排放的甲烷,从而有益于减缓全球变暖。在澳大利亚,牧场是继公路之后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每头牛每天平均排放280升甲烷。珀斯的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机构发言人罗西·奥凯利介绍说,澳大利亚每年牲畜胃里呼出300万吨甲烷。而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甲烷与二氧化碳具有同样的恶劣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有这样的诗句:“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意思是一般是有了基础才能盖房子,没听说没有基础一下子建成高楼的。请以此为话题,写篇文章,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
  1、A(B项“莘”应读shēn。C项“觥”应读gōng。D项“湍”应读tuān。)
  2、C(A项“金壁辉煌”的“壁”应写作“碧”。B项“别出新裁”的“新”应写作“心”。D项“各行其事”的“事”应写作“是”。)
  3、D(“过问”指参与其事,参加意见,表示关心。只有“化妆师”,没有“化装师”。“侦查”指为确实犯罪事实而进行调查。)
  4、D(“美轮美奂”只能形容建筑高大华美。“无可非议”是指没有错误,不能指责,这里应用“无可厚非”。“不以为

然”是不认为对,这里应用“不以为意”。)
  5、C(A句“三条学习方法”属搭配不当。B句“能否”属两方面与后一方面不搭配。D句“小声地”应用在“说话”前,属语序不当。)
  6、A(此项符合语意衔接,话题一致的逻辑顺序。)
  二、
  7、D(毁:诽谤。)
  8、C(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担任”,第二个“为”是介词,省略了介词宾语“之”。C项的两个“将”都是副词“将要”。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拿”,省略了介词宾语“之”,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
  9、C(虽死不恨: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
  10、C(其中①⑤句不能说明“做事合乎道义”,有①⑤的项不能选。)
  11、D(“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了朝廷的很多大臣”不合文意,文中是说高宗认为王义方诽谤羞辱了大臣李义府。)
  三、
  12、D(根据第2段的相应信息。D项才是正确的原因。)
  13、A(注意第3段的领起句,这才是主要目的。)
  14、C(“生活条件很差”理解不正确。)
  15、C(注意第5段的重要信息。)
  四、
  16、答:要善于读书。
  17、
  (1)观察研究生活中任何领域和观察研究世上各种人的人。(或:探求“无字书”中“真知”的人。)
  (2)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和世上各种人。(或:“真知”。)
  18、客观,实事求是,不妄下结论。
  19、
  (1)“大义”“微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这要求读书人必须调动自身的观念、体验、学识与识见去探询、思考、综合。
  (2)知识不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要强调实践出真知,要研究各个生活领域,观察研究各种人。
  五、
  20、
  (1)因与刑部尚书张亮来往犯罪。
  (2)你能尽到忠心树立名声,这是我的愿望。
  (3)王义方于是先奏告在朝廷上揭发李义府罪过。
  21、
  (1)《师说》《捕蛇者说》(2)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3)长使英雄泪满襟(4)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22、
  (1)写深秋边塞孤雁的叫声,含蕴着诗人孤苦而思念亲人之情。
  (2)客观反映了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生命不保的社会现实。
  六、
  23、举例:峭壁上的松树,你选择了困境。笑对群山。
  24、举例:明写梅花,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抒发保持高洁,决不同流合污之情。
  25、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出有益于减缓全球变暖的动物疫苗。

  七、26、作文(略)

 

 

    以上《高三语文暑假入轨综合练习(4)》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三语文暑假入轨综合练习(4)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三语文暑假入轨综合练习(4)》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