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习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归去来兮辞》习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如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①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意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②之民欤?葛天氏③之民欤?

[注]:①黔娄(见《高士传》),是齐国一个不爱卿相之聘的高人。②③“无怀氏”见《庄子》,“葛天氏”见《吕氏春秋》,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作者用古史传说指代理想时代、理想社会。

1.对下列各句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堵萧然——四壁空空,形容家贫如洗。

B.短褐穿结——粗布短袄都穿完了。

C.不汲汲于富贵——不热衷于谋求富贵

D.不戚戚于贫贱——不因贫贱而忧愁

2.作者为什么要写五柳先生“性嗜酒”?

3.“赞”是传后所附的一种评论性文字。此篇的“赞”和传文内容完全一致,试用几个字对五柳先生作一概括。

参考答案:

1.B2.通过写嗜酒,写出五柳先生深知酒趣,不拘世俗礼教,表现了率真的隐士风度。3.安贫乐道

二.课外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短评: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因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参考例文:

诗的前四句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和刑天争帝的动人故事。从描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精卫和刑天的赞美之情。诗的后四句是说,我坚持着像精卫、刑天那样的雄心壮志,至死不悔,因为死后既然不会思虑,也就没有什么后悔可言,遗憾的是时不我待,良辰美景的逝去,使我的志愿化成幻影。精卫填海的神话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刑天争帝的神话则反映了古人反抗统治者的行为,作者赞美精卫倒还罢了,但不好理解的是,他还赞美刑天!如果细读全诗,就可发现:原来作者是借刑天之事,表明他对晋宋统治者的极端愤慨之心。

总之,全诗以精卫填海、刑天争帝的神话故事起兴,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感慨。短短几句诗,却有巨大的容量。我们由此可见陶渊明恬淡闲适背后的猛士风骨。

    以上《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习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习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习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