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音乐教案:《邀舞》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找教案?: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春江花月夜》
•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尾:
视唱主题
注意乐句的头尾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鱼咬尾”
重点片段欣赏
1、听音乐片段“水深云际”思考,音乐运用了什么手段来表现什么样的意境
讨论回答
用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节奏运用了后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水波由近及远荡漾,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
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小标题应该是?为什么?
归纳小结
休止符,箫和打击乐器的使用好象一个人非常悠闲自在的在边摇橹
唱歌的情景,
3、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又在描绘什么情景?
归纳小结
通过音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变化表现了渔舟竞渡的欢快场面,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高潮所在,
完整的欣赏
配以画面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音乐教案《邀舞》这一教案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音乐教案:《邀舞》》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音乐教案:《邀舞》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音乐教案:《邀舞》》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