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社区社会工作室方案

篇一:2014社区健康服务策划书

2014年度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服务计划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的健康服务的逐步升华。鉴于前期全科团队服务的健康服务的基础,我们计划在2014年在社区开展下列工作:

一,构建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建立金塘、解放、盘溪、大龙社区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与社区居委会协商,保证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业务用房。保证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成立社区慢性病俱乐部,推动社区居民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

我们将和社区居委会密切合作,共同筹划建立慢性病俱乐部,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该项目提高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自身责任和潜能、促进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

1,我们已经收集相关的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量表、心理功能量表、社会功能量表、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参与的社区居民我们将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相关量表的基线调查。 2,实施方案:社区(包括志愿小组长的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共同参与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实施模式,“共同参与型模式”。采取的措施与活动有:①社区会议和个别面谈;②社区培训;③在社区张贴海报;④通过人际之间的口头宣传、动员;⑤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宣传单发放。每周五下午,我们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地点在居委会三楼,形式以居民经验探

讨、交流为主,居民自己选出的组长负责制。每次定一个小的话题,医护在旁边作为指导。突出自我管理,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为主。形式灵活,氛围和谐。

3,半年或者一年后,进行相关评估工作。就相关知识量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等作评估。赵宗权负责完成评估报告、赵翼洪主任负责修改,争取能发表一篇论文。

二、积极探索社区家庭责任医师制。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契约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向契约式主动服务模式转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家庭医生”目标,我们以金塘作为试点,积极探索社区家庭责任医师制。我们和社区居民沟通、宣传,探索家庭责任医师的可行性、家庭责任医师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居民在家庭责任医师的制度下的责任和义务等。与社区居民进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签约,分发了家庭医生联系卡,签约后,我们将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医疗咨询、双向转诊等服务。同时继续扩大家庭病床范围,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孤寡老人、离退休人员、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各种上门医疗服务;开设家庭医生预约门诊。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电话、书面等形式向家庭医生获得各种卫生服务,可以获得我们家庭责任医生“量身定做”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计划,使“家庭医生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手中的“健康保护伞”。3月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开始

签约病人。初期探索阶段,服务对象重点为区内6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弱势群体及低收入居民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逐步覆盖至社区全人群。同时循序渐进,确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责任义务等款项,居民通过自主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并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逐步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的责任契约关系,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的有效签约服务机制。一年后,我们就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一年以来家庭责任医师的成效以及不足,以及以后的应对思路。

三、对金塘社区的人群通过疾病筛查,危险因素的调查等,了解金塘社区准确的基线资料,以更加有利于金塘社区的健康管理。完成金塘社区居民的健康评估工作。为金塘社区的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等奠定基础。同时这也为我们上述两项工作服务。

四、继续坚持每周五的下社区活动,与预约诊疗、家庭责任医师制、金塘社区慢性病俱乐部几项工作结合起来,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五、与金塘社区合作共同申请“社区老年人自我健康保健的健康促进项目实施”。

针对辖区的老年人,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老年居民的自我保健的能力,找出影响自我保健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社区干预、健康教育。通过社区宣传,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针对老年的自我保健的现状,通过板报宣传、健康教育讲座、润达社区卫生中心医护人员的一对一

的健康咨询、工作人员的上门访视等,让社区老年居民发生“知-信-行”的改变。

篇二:群众工作室职责制度

群众工作室工作职责

1.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落实上级群众工作机构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本辖区的群众工作。

2.掌握舆情。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收集上报社情民意,发现苗头隐患。做好信息收集、办理、反馈,重要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把群众工作室建成群众意见收集室。

3.化解矛盾。排查调处社会矛盾,做好思想教育疏导和稳控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办理群众信访事项,维护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规范有序信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平安家庭(楼院)建设,把群众工作室建成社会矛盾调处室。

4.服务群众。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对群众需求事项提供代理代办、民生救助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工作室建成便民服务室。

5.丰富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提高广大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致富能力,把群众工作室建成群众文化娱乐室。

6.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创新基层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抓好党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群众工作室建成基层组织培训室。

群众工作室主任职责

1.负责村群众工作室日常工作。

2.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政府关于群众工作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室各岗位工作开展和落实。

3.安排分配工作室各岗位的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各项登记、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

4.细化工作任务,指导监督群众工作室各岗位、网格信息员开展各项工作。

5.主持召开群众工作室工作例会,全面掌握辖区工作动态,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组织落实群众工作室工作制度,带头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按序开展工作。

7.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群众工作室接访制度

1.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能当场告知其转送、受理等情况的,应当场告知。

2.收到属受理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在2日内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办理。

3.收到信访人的复查、复核请求,应在2日内提出拟办意见,呈报有关领导审批;领导批示后,应在当日转送有关部门办理。

4.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限要求的,应限期办结;未另行要求的,应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办结。

5.规范服务。群众工作室受理的信访事项,严格按照群众工作室工作流程办理,其规程和时限参照《信访条例》。

6.文明服务。接访工作中做到:热心接待,耐心听取,细心记录,诚心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有回声。举止端庄,用语文明,亮牌办公,坚守岗位。

群众反映事项办理制度

1.呈批。群众工作站(室)在登记表相应栏目内提出部门意见(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交负责领导批示。一般信访问题由主管领导批示,重大紧急、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信访事项,呈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

2.交办(转送)。根据有关领导的批示和信访问题所涉及的有关责任、性质等方面转交有关责任单位办理,并说明办理时限、办理要求(阅处、调处、领导包案、报结果、复信访人等)等。

3.领导包案。对集体性上访、反映问题涉及面广、久拖未决的疑难复杂的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包案领导,明确办理期限,原则上在60日内办结。

4.催办。对办理单位未能按期予以办理完毕并答复信访人的,要及时进行督查督办,要求办理单位上报延期报告说明逾期办理的原因,延期一般不超过30日。

5.上报。办理单位按转办单位的要求或领导的有关批示,按时办结信访案件,并将办理结果向交办的行政机关或有关负责人报告;不能按期办结的应说明情况。

6.复查。对信访人提出的符合《信访条例》规定的复查请求,协调区政府组成复查工作组给予复查,在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如发现办理单位对信访事项的处理有错误的,可直接处理或责成办理单位重新处理。

7.结案归档。根据办理单位的报告情况及时办理结案手续,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根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接访下访人员:群众工作站(室)负责人和成员。

2.接访下访时间:坚持每月2次的“主任接待日”(如遇法定节假日顺延),每周1次的“社区工作日”、“居民(村民)开放日”制度。群众工作站(室)主要负责人每月接访下访不少于一次,也可根据工作自行安排。

3.接访下访对象:来人来访或来信来电的群众,生活困难群众和有邻里纠纷的群众,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当事人及相关群众,中央、省、市交办、上级领导批办、督办的重大社会矛盾当事人,市、区领导信访接待转交的社会矛盾涉及人员,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群体上访涉及人员及挂牌交办、限期解决的重大社会矛盾当事人,各类积案、难缠案、超期不能办结案件当事人等。

4.接访下访方式:

(1)接访。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告知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及接访时间、地点和形式,使群众既广泛知晓,又有序参与。采取预约接访和随机接访两种方式进行,预约接访时,群众工作站(室)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与来访者预约,准备好来访者相关资料和提出接访建议由领导约访。随机接访时,由领导干部到群众工作站(室)坐班接访。

(2)下访。领导干部到所联系的村(居)开展带案下访,到群众工作站(室)参与定期接访,并采取约谈信访对象、召开协调会等形式,抓好社会矛盾的调处化解工作。

篇三:区域化党建共建协议(城管社区工作室)

区域化党建共建协议

甲方:

乙方:

根据区委《关于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为了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和党建资源,构筑上下相通、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网络,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工作的有效开展,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充分酝酿,在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如下共驻共建协议:

一、原则目标

坚持“资源共享、工作共抓、活动共办、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原则。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促进和谐为目标,充分发挥城管执法职能优势和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以服务社区居民群众为核心,围绕社区内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加强社区共治,完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建立资源整合型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

二、主要内容

(一)甲方

1、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主动加强与乙方的联系和沟通,商讨和推动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的工作事宜,研究制定合作的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

2、积极履行城管职责,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和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对于社区治理中的问题给予政策性、法律性、操作性的建议,与乙方共同商议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充分发挥单位职能优势,协助乙方解决社区居民百姓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对非甲方主责范围内的问题,可以协助乙方向相关部门反映,帮助乙方协调解决,共同维护社区稳定与和谐,树立城管新形象。

3、根据乙方提供的社区共治项目需求,开展相应公益项目,或结合单位优势及社区群众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公益项目。引导、组织和支持本单位党员在社区管理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敬老助残、扶贫帮困和文化联谊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提高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4、高度重视共建工作,把共建的具体工作列入到本单位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组织,有人落实。

(二)乙方

1、加强与甲方的联系沟通,负责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会议的组织和召集,营造良好的共建环境。

2、为增进双方了解,做好合作共建工作,乙方定期向甲方通报社区建设发展情况,反馈甲方公益项目推进情况和社会治理难题落实解决情况。及时掌握居民诉求并主动和甲方联系沟通,使居民诉求得到快速、有效处理。

2、积极发挥乙方在社区管理中的协调整合作用,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自觉履行义务,进一步推进城管执法和服务

有序开展。

4、积极配合甲方在社区的执法活动,联合甲方共同做好城管执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开展丰富的群文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公益活动,为甲方开展共建工作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有关要求

甲乙双方要加强共驻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负责部门。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并明确工作联络员,不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协调和督促双方积极落实协议内容。

本框架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至 年 月。协议未尽事宜,由结对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

本框架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