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总结

篇一: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一. 学习目标:

1、强化和巩固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常规思路,突破学生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时的思维障碍。

2、重点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应用问题中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点地位:

牛顿运动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各种题型均可以考查。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的综合问题都是高考热点;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总结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一是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于近三年试卷的分析,2007年江苏单科卷第15题,上海单科卷21题,上海单科卷的19B,2006年全国理综Ⅰ、Ⅱ卷的第24题,2005年全国Ⅰ卷的第25题均以大题形式出现。

二. 重难点解析: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D? D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x=max,

Fy=may,Fz=maz;(4)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D?D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典型例题】

问题1、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的问题:

【例题】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其倾角A的MN面上钉着一颗小

钉子,质量B通过一细线与小钉子相连接,细线与斜面垂直.木块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MN面的压力大小.(取

解析:以木块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设木块的质量为a,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37o-μ(m)M+m)解得:a=g(sin37o-以小球B为研究对象,受重力T和MN面对小球沿斜面向上的弹力FN=解得:FN=ma=6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木块

变式1:如图所示,、B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用水平恒

力A,使AL1;若将、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恒力

A,使AL2。若、B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L1B、L1 C、L1D、由于、B质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L2的大小关系

答案:C

变式2:用质量为m、长度为L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

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如图所示,求:(1)

物体与绳的加速度;(2)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假定绳的质量分

布均匀,下垂度可忽略不计。)

分析与解:(1)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M m)a,解得a=F/(M m)。

(2)以物体和靠近物体x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可得:Fx=(M mx/L)a=(M

由此式可以看出: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当x=0时,绳施于物体M的力的大小为

问题2、传送带类问题分析:

【例题】如图所示,某工厂用水平传送带传送零件,设两轮子圆心的距离为S,传送带与零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的速度恒为V,在P点轻放一质量为m的零件,并使被传送到右边的Q处。设零件运动的后一段与传送带之间无滑动,则传送所需时间为. 分析与解:刚放在传送带上的零件,起初有个靠滑动摩擦力加速的过程,当速度增加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物体与传送带间无相对运动,摩擦力大小由f=μmg突变为零,此后以速度V走完余下距离。

由于f=μmg=ma,所以a=μg.

加速时间 加速位移

通过余下距离所用时间

变式: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的放一个质量为 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是多少?

(sin37°=0.6,cos37°=0.8)

mgsinθ μmgcosθ=ma1

解得a1=10m/s2

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需要的时间为

t1=

s=1s

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发生的位移为

由于μ<tanθ(μ=0.5,tanθ=0.75),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继续加速运动,当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时,物体给传送带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2

解得:

a2=2m/s

设后一阶段物体滑至底端所用时间为t2,

由L-s=vt2 解得t2=1s (t2=11s舍去)

所以,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

t=t1 t2=2s

问题3、临界问题分析:

【例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受到向右的恒力FB=2N,A受到的水平力FA=(9-2t)N,(t的单位是s)。从t=0开始计时,则:

A、A物体在3s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倍;

B、t>4s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4.5s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

D、t>4.5s后,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分析与解:对于A、B整体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 FB=(mA mB)a,设A、B间的作用力为N,则对B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 FB=mBa

解得

当t=4s时N=0,A、B两物体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A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t=4.5s时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t>4.5s后,A所受合外力反向,即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当t<4s时,A、B的加速度均为

综上所述,选项A、B、D正确。 。

变式: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m/s2)

分析与解:因为在t=0.2s内F是变力,在t=0.2s以后F是恒力,所以在t=0.2s时,P离开秤盘。此时P受到盘的支持力为零,由于盘的质量m1= 1.5kg,所以此时弹簧不能处于原长,设在0?D0.2s这段时间内P向上运动的距离为x,对物体P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N-m2g=m2a

对于盘和物体P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令N=0,并由上述二式求得

,而

,所以求得a=6m/s2。 当P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对盘和物体P整体有Fmin=(m1 m2)a=72N。

当P与盘分离时拉力F最大,Fmax=m2(a g)=168N。

【模拟试题】

1、手提一根不计质量的、下端挂有物体的弹簧上端,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当手突然停止运动后的极短时间内,物体将 ( )

A、立即处于静止状态 B、向上作加速运动

C、向上作匀速运动 D、向上作减速运动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作用下,沿竖直墙壁匀加速向上运动,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已知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受到的

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 )

A、μmg B、Fcosθ –mgC、Fcosθ mg D、μFsinθ

3、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正在加速下滑,如图所示。滑块上悬挂的小球达到稳定(与滑块相对静止)后悬线的方向是( )

A、竖直下垂 B、垂直于斜面

C

、与竖直向下的方向夹角D、以上都不对

6、质点受到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F2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

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速率最大?( )

A、t1 B、t2

C、t3 D、

t4

篇二: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 牛顿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

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Fr2/GM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

(2)公式:F合?ma

理解要点:

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

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

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

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3.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公式可写为F??F'。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区别

4. 牛顿定律在连接体中的应用

在连接体问题中,如果不要求知道各个运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各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到的外力和运动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整体法)

如果需要知道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需要把物体隔离出来,将内力转化为外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

一般两种方法配合交替应用,可有效解决连接体问题。

5. 超重与失重

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秤)的压力。(测力计或台秤示数)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

当N>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当N<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G

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远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

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超重可能:a↑,v↑,向上加速;a↑,v↓,向下减速)

③当物体向下a=g时,N=0,称完全失重。

④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人造航天器发射、回收,太空运行中均有超、失重现象。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析:由图可知,在t=0到t=t1=2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

数大于mg,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g=ma1, ①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12 h1=a1t。② 2

在t1到t=t2=5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故电梯应做

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1时刻电梯的速度,即

v1=a1t1, ③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2=v2(t2-t1)。④

在t2到t=t3=6s的时间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故电梯应做

向上的减速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f1,电梯及

小孩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2=ma2,⑤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1 h3=v1(t3-t2)- 2(t3-t2)2。⑥ 2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

h=h1+h2+h3。 ⑦

由以上各式,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和题文及题图中的数据,解得 h=9m。 ⑧

说明:本题属于超失重现象,知道物体受力情况解决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2.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篇三: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知识点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

一、瞬时加速度的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左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右边反映了质量为m的物体在此合外力作用下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a。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a为某一时刻的加速度,F合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同一物体的a与F合关系为“同时变”。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那一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模型的建立:

(1)钢性绳(或接触面):认为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恢复弹性形变的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 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恢复弹性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不变。

二、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合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瞬时关系,但速度和加速度不是瞬时关系。 ①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

②合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同方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物体所受到合外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当时加速度的大小,而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又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的联系,与速度的变化大小也无必然的联系,加速度的大小只与速度的变化快慢有关。

④区别加速度的定义式与决定式

定义式:,即加速度定义为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揭示了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

三、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与隔离体 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常会涉及相互关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连接体问题。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如果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该物体即为隔离体。

2、外力和内力

如果以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受到系统之外的作用力,这些力是系统受到的外力,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说明:外力和内力是相对的,这要看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一般的情况下,内力不能改变系统的运动状态。例如人站在静止的车内,通过一条绳子拉车,如果以人和车为研究系统,人拉绳的力属于内力,无法改变车的运动状态,如果以人为研究对象,绳对人的作用力是外力,这个力跟车内地板对人的作用力平衡,使人保持静止状态。由此可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只有明确了研究对象,才能正确区分出它所受的外力。

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当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2)隔离法:如果要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 必须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不考虑内力。如果把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则这些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择:

①当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求系统的加速度或者求系统受的外力时,优先选用整体法,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

②当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要用隔离法.

③ 有时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先整体后隔离或先隔离后整体.

四、程序法解题

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l)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规律方法指导

1

、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首先是选取研究对象,有时将物体隔离进行受力分析比较方便,有时将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更为简捷,到底选用哪个物体或者是选用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得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不能仅听老师的经验之谈和总结的条文,还须自己通过做一定量的习题,从解题过程中去体验和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根据力的概念与力的产生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注意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正是动力学的精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受的合外力一定不是零,且合外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一定不是零,且不与运动方向相同。根据运动状态去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十分简捷而又重要的方法。

2、用假设法分析物体的受力

我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哪,不能一下子就很直观地判断时,往往用假设法去分析可迅速得到正确的答案.

方法1:首先假定某力不存在,查看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再确定此力应在什么方向,物体才会产生题目给定的运动状态。

方法2:假定此力沿某一方向,用运动规律进行验算,若算得正值,说明此力与假定的方向相同,否则相反。

方法3:在力的作用线上定出坐标轴的正方向将此力用正号运算,若求得是正值,说明此力与坐标轴同向,否则相反。

3、要注意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在解决物体所受的力既不是恒力又不规律的情况时,就要分析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按照时间的先后,逐次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以及引起物体运动的性质、运动状态的改变。

4、临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在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可采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在不同的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5、图象在中学物理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 理解图象的意义,自觉地运用图象分析物理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①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 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 ③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理解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

(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图象上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都应该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3)图象上任一点的斜率,反映了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快慢(变化率),如x—t图象中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中的斜率为加速度。

(4)一般图象与它对应的横轴(或纵轴)之间的面积,往往也能代表一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曲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

典型例题透析

类型一、瞬时加速度的分析

1、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球,用一根轻弹簧联结后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下,如图所示,当

细线被剪断的瞬间。关于两球下落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A=aB=0 B、aA=aB=g

C、aA>g,aB=0D、aA<g,aB=

解析:分别以A、B两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束剪断前,A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Ag、弹簧的弹力T,竖直向上细线的拉力T′;B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Bg,竖直向上弹簧的弹力T,如下图。

它们都处于力平衡状态,因此满足条件,

T =mBg

T′=mAg+T=(mA+mB)g

细线剪断的瞬间,拉力T′消失,但弹簧仍暂时保持着原来的拉伸状态,故B球受力不变,仍处于平

衡状态。所以,B的加速度aB=0,而A球则在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其瞬时加速度为:

答案:C

总结升华: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那一时刻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绳和弹簧的区别。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木块A与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三者静置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是l∶2∶3,设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当沿水平方向抽出木块C的瞬间,木块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aA=,aB=。

解析:在抽出木块C前,弹簧的弹力F=mAg。抽出木块C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所以,A所受合力仍为零,故aA=0。木块B所受合力FB=mBg+F= 答案:

,所以。

类型二、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2、如图,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按论述题要求解答)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