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读后感 内容页

活着读后感500字_小说活着读后感500字

篇一:《活着》读后

《活着》读后感

还是在上中学时,就听说过余华的小说《活着》,直到前几天的小长假,才耐下心来一口气将它读完。

《活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出身在旧社会的地主少爷福贵悲惨而曲折的人生遭遇。年轻的福贵是个成天只会吃喝嫖赌抽的纨绔子弟,因为赌博输光了祖辈辛劳积攒下的家业,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贫困交加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历经战争而大难不死的他几经波折回到自己的家乡,却发现老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两个儿女;解放之后,本以为福贵的厄运到此结束,谁知道厄运一次又一次的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儿子有庆,十来岁时因为给产后出血的县长妻子献血过量,死在了医院,聋哑但冰雪聪明的女儿,在生下福贵的外孙苦根时大出血而亡,在他身后苦苦支撑了半个世纪的妻子家珍,也在儿女双亡后撒手人寰;然而到了这一地步,悲剧仍然没有离开这个家庭:肢体残疾却憨厚勤快的女婿二喜,亡妻之后辛苦地拉扯着儿子苦根,却在工地上意外被水泥板夹死,福贵最后的亲人苦根,在自然灾害的年代饿极而食,终因吃下太多的黄豆腹胀而死。到最后,只剩福贵这个老头和一头同样老到不中用的黄牛相依为命,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合上小说,我的心中首先翻涌出的是沉重和压抑——对生活中诸多不幸的沉重和对人类无力改变厄运的压抑。但悲伤之后细细咀嚼这些冰冷的词句,慢慢体会到其实余华想向我们展示的,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悲剧。

首先,它让我们思考: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如果从结果来看,活着似乎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人活着好像就是为等待死亡,因为活着只是一个过程,死亡才是最终和唯一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从来都是悲哀的。然而,在这注定悲哀的生命里总有什么可留恋的东西,才使我们那样执著甚至是绝望地爱着我们的生命,甚至在弥留之际仍然对这个世界依依不舍。从《活着》中福贵的人生来看,也许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尝试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经历从婴儿到老人的一个过程。能看、能想、能爱、能恨,有快乐、有悲伤、有回忆、有希望,这些就是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要想着虚无缥缈的身后之事,最重要的是好好活着,善待自己和他人,努力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次,它让我们去想:面对苦难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人生其实是一条路,福贵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人生是一场游戏,总想胜出,但到后来,一波又一波的苦难扑面而来,还没有做好准备,一切已成定

数。到后来,才恍然发现,这不是场游戏,永远不会有输赢。我们没有选择,只有一直,一直走下去。走在路上的人,也许会满心苦痛,停滞不前;也许会灿烂微笑,不断奔跑。尽管通向的都是同一目的地,但我们更想选择后者。一路面对艰难困苦选择微笑面对,到终点的时候,再把所有的泪水倾盘倒出,用另一种平淡的声音去讲述活着的故事,去感受上帝赋予我们生命的价值,去诠释那出属于生活的戏。

最后,它告诉我们:唯有“活着”,一切才有始有终。

《活着》所表达的也就是这种对世界的理解和超然,对苦难的忍耐,对世界的乐观,这一切无疑将对当今彷徨、焦虑、压抑的人们给予安抚,给予爱,给予关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回答了当今人们普遍的疑问,这一平凡的真理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芸芸众生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前行。在这个人类生存的世界上自然生命蕴含着生命有无限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一切都要从这里起步,作为主宰的人就应该具有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只有拥有了这顽强的生存精神,我们才能孤独而坚强地活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所预期的活法,才能够说这一生是有始有终的。

篇二:《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显示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而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 连他唯一的外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这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0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说来,《活着》应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拾,或者是一个运气。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篇三:《活着》读后感

活着就是幸福

——读《活着》有感

初次接触到这部作品,是在中学时期一次写语文练习册上的阅读题,那些题目我已不大记得了,但题目中节选的那些文字却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带给我心灵上的感触,所以,后来我便去买了这本书,将那个没有讲完的残篇完整的读了一遍。《活着》确是一部读来令人触动令人心恸的作品,它令我了悟了"活着就是幸福"这一句简单的话的意义,令我对"生命可畏"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好赌,最终将家产赌了个精光,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气死,母亲也在贫困中重病最终逝世。而福贵的妻子辛苦将儿女养大却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他的一双儿女也相继死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福贵,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福贵的活,我不知道对于他来说究竟是上天的眷顾还是惩罚,但毫无疑问,福贵是一个能忍受孤独而坚强的人,在亲人一个又一个离他而去时,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哪怕孤独,哪怕心痛,他在最后也能够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就是幸福"这句话被福贵的妻子家珍诠释了意义,"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这是家珍的话语,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只

要家人天天在一起,好好活着,也许这就是家珍所认定的幸福,"活着就是幸福",不仅仅是自己活着,还要身边的人活着,那才是幸福。这种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在生活中,当过年与家人团聚时,当打通一个个熟悉的号码时,都是我们可以称为幸福的时刻,有时这样回想才发现自己已拥有太多,正是因为拥有,才觉得它们并不重要,甚至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回想书中最后,福贵与老牛为伴,那老牛明明已经老得快要行将就木了,却仍固执地活了下去,陪着同样年迈的福贵,这种陪伴是最温暖的幸福,所以珍惜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吧,他们带给你无尽的爱与温暖。

书中的福贵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过,这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无论有多痛多坎坷,路依然要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生命中的苦难与艰辛都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的,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本身也是一种责任。这种体会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每一个生命都是我们要敬畏的,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为了活着而付出了多少……

《活着》是一部令人心痛的作品,但同时,它带给我的震撼和体会也使我获益匪浅,我认为这是一部好作品,它能让我体会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让我们去深刻的反思活着的价值和生命的责任。

供稿人:消防工程系五队 孟佳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