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

日期:2019-07-2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的相关参考范文,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我喜欢读书,就像一些人喜欢琴棋书画一样。读书,使人明理;读书,给我快乐;读书,让人提高修养。求学时期,课程内的书,是要我读的,不读,考试就不及......

  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

  我喜欢读书,就像一些人喜欢琴棋书画一样。读书,使人明理;读书,给我快乐;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求学时期,课程内的书,是要我读的,不读,考试就不及格,学业就无法毕业。课程以外的书,是我要读,不读,便觉得空虚,生趣索然。

  面对茫茫书海,犹如聆听慈母严师教诲,可以解开许许多多个“为什么”。每捧起一本书,我都像入世的婴儿,睁开朦胧的双眼,为那万紫千红、喧闹呼喊的世界而惊奇而开心。

  当我阅读名著之时。

  《巴黎圣母院》,让我看到了美与丑的辩证法,极丑的外貌下,也可产生绚丽如花的心灵,它让我明白外表先天不足不值得留下任何遗憾;《约翰·克利斯朵夫》,让我倾听了一曲奋斗的赞歌,在心灵的震颤中,坚定了自己对人生信念的追求;《红楼梦》,让我感叹一场可悲的爱情故事,也看到了一座千年的堡垒的轰然坍塌,体会到了滚滚的历史车轮辗过的不可阻挡……

  当我阅读历史之时。

  《史记》,让我见证了什么是博大精深,什么是恢宏壮阔,更让我为司马迁那悲壮的人生唏嘘不已。它也让我看到一个个史学家秉笔直书,不肯弯曲的脊梁。我读《汉书》、读《资治通鉴》、读《唐书》……我看到一位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君临天下的威仪,他们幻想史书能“有资于治道”,幻想子孙万世能主宰这块神圣的土地。然而,锦衣玉食,无需历练就赚得如此好的际遇,哪懂得黎民的苦痛,稼穑的艰辛。美酒绝色,泡软了他们的骨头;骄奢淫逸,荒驰了他们的雄心。于是,历史演出了一场场血风腥雨,一幕幕反复出现的闹剧。只让我们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当我阅读科普之时。

  我看到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在蝴蝶的双翅间寻找答案;富兰克林用一根导线将《西游记》中电公雷母的神话戳穿,我看到燧人氏艰难钻木,用第一粒火星把柴堆点燃,也看到蔡伦为了造纸把破鱼网撕烂……

  书,那么多,那么精彩。一本本读下去,叫人感叹万千。知道了天地到底有多么广阔,世界究竟怎样复杂;知道了风霜雨雪是自然的规律,分合兴衰是历史的轨迹;知道了不同的生命,以各不相同的方式生存,而不同的生命居然都是一种细胞组织的衍生。有了书,我们无须远涉重洋,就能知道大洋彼岸的风云变幻;我们无须回到过去,便可知道千百年前的战争与和平。

  书,教会我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书,使我懂得:神话原本是人们希望的寄托,真理往往并不生长在辉煌的殿堂,地位卑下的人们并不一定缺少高贵的灵魂。

  读书的乐趣,还在于和书的作者倾心交谈。无论作者伟岸还是平凡,他都会平等地、诚恳地坐在你面前,用他那心血铸成的文字向你倾诉,而你也会把你的困惑和盘托出。这是不见面的知心朋友啊,有了他,你变得心胸博大、睿智无比,因为在你身上,集中了几代人的智慧。

  多少个日落日出,我坐在窗前,手捧书卷,忘乎所以,流连忘返;多少个不眠之夜,黑暗中,我触摸岁月的心跳,扯紧生命的风帆。多少次我面对欣喜荣誉,是书本要我平静淡远;多少次我遭遇磨难,是书本让我坚定强悍。

  书籍啊,你是我一世的情缘,你是我生命的加油站,你是我无边的大海上不倦的风景,你是我漫漫征途上最无私最真情的伙伴。

  我读书,仿佛涉水过河,时而小心谨慎,时而一往无前。因为书是有好坏之分的,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如果,这本书能启迪我的心智,开阔我的视野,陶冶我的情操,那么我一定会爱不释手的。有的人说,工作这么紧,生活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啊?我觉得,只要有读书的愿望,时间总是有的。清晨早起,执书一卷,诵读低语,心旷神怡;晚上钻入被子,披衣小坐,随手翻上几页,也自得其乐。但是,用心思去读点书,最好的时间莫过于假期。深夜独坐于桌前,清茶一杯,乐音袅袅,无家庭之负担,无工作之干扰,尽情地读去。月移星沉,浑然不觉;再睡它个太阳高挂,做尽美梦,这是何等惬意的事啊!假期读书,更多佳境。树下舍前,或坐或卧,啃上几本“大部头”。精彩之处,举头远眺,白云悠悠,天高地远;或闭目感受,咀嚼玩味,顿悟一二。倒不知自己是读书之人呢,还是书中之人呢。

  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读书、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这是不争的事实。往往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学历越高,那么他的生存的自由度就越大,选择职业的范围就越宽广。人的命运有时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唯有靠读书求知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农民的儿子华罗庚自学数学,以初中学历走进了清华园,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文革”那些人妖颠倒的日子里,发愤攻关,靠两麻袋演算纸攻下了自然科学王冠上的珍珠——哥德巴赫猜想。这些任人皆知的范例都证明了读书与命运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靠非自身能力的外力来获得成功的可能是越来越小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唯有靠自己的实力,也就是靠读书获取的丰富知识,才能立足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就让我们读书,读好书,让我们攀援着“人类进步的阶梯”,走向光明前程!

-- end --

篇2:幼儿园教师《拔节的力量》读书心得

  幼儿园教师《拔节的力量》读书心得

  -----提升对“养育事件”的认识

  书上说:在个人生活史中,关键事件对于教师专业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生活情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经历的重要内容。在女教师的个人生活中,养育事件是关键事件。

  在阅读之前,我把“养育事件”简单地理解为它是发生在幼儿园教养过程中的育儿事件。而书中描述的“养育”是指幼儿教师生育与抚养亲生子女,“养育事件”是指生育与抚养亲生子女的经历,是幼儿教师个人生活中的关键事件之一。这似乎与我理解的养育事件没有多大关系。然而继续往下看,我就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它们都相互联系,自然渗透。即在教师养育班级幼儿的过程中,将自然运用在家庭中教养自己子女时的情感、爱与方法和自身的教养实践自然结合。首先在阅读书籍后我还发现其实在养育事件中包含很多价值,它是扬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风帆。其次通过阅读我总会自然地将发生在幼儿园的“养育事件”与“教师母性的自然萌发”联系起来。最后我还发现很多在教师在成为母亲之后,能在自己的教养过程中增进与幼儿的情感,对幼儿的要求更合理,选择的互动方式更适合幼儿等。因而,由于自然母爱的萌发,从而使养育事件更富有柔情与理性。

  书籍中举例了一些已成为母亲教师的谈话访问内容片段,谈话中充分体现出成为母亲后教师在自身养育过程中自然渗透的母爱与好处,以及养育事件对年轻教师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从书中的一个例子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养育事件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增强就是在养育事件的刺激下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表现。如果已经成为母亲的我们,假如自身懒散、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表现,这就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孩子,俗话说“怎样的家长养育怎样的孩子”,可见成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这也让我联想到自身对孩子的教养行为与教育影响。每天晚上孩子都会做作业很晚,当她在做作业的时候,我总会坐在一旁静静地阅读,久而久之这不仅逐渐使自己爱上阅读,同时阅读也成为我的自然学习行为之一。同时这一行为也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女儿,所以她也爱上阅读,也总会见缝插针地看书,这样的喜好不就是我自身对她的影响吗?又如在女儿做作业的时候,我总在一旁做一些自己的常规工作,如备课、写作,制作幼儿成长册等,在女儿的心里,妈妈很爱自己的工作,很爱自己班级的孩子,做事认真细致,我想我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作风也一定会影响到她今后的工作与学习。

  我明白其实每个母亲都是怀着要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材的愿望在辛苦地付出,自己是教师的母亲更清楚以身作则、树立积极榜样对于培养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为了孩子,我们应该不断地超越自己,努力改正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缺点,这就是有亲子之爱带来的勇气与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养育子女的同时,也在鞭策着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正因为我意识到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此给孩子提供浓厚学习氛围的动机又反过来提醒我自己要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使自己更生动、更积极地学习。

  一个家庭由两个家庭成员变为三口之家,改变的不仅仅是家庭结构,教师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态度都会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对于没有养育经验的母亲来说,养育孩子本身是需要不断琢磨、不断反思的,因为只有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才能养育好自己的子女,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而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与其说养育促进了孩子的成长,不如说是促进了母亲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以上是养育事件对教师教养工作的积极影响,但养育事件对教师也有负面影响。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是认为自身做了母亲后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幼儿园的教养工作中,因为由于成为母亲以后,在个人生活方面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因而,在经历了养育事件后教师的专业热情与抱负水准降低了;专业投入减少了;专业学历进修可能停滞等等负面影响,这些就阻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综观这些影响,究其主要因素,我想主要因素还源于教师的个人特征。假如教师个性坚强,乐于奉献,能吃苦耐劳,做到坚持不懈,个人目标明确,那再大的困难她都能克服,能勇敢地向前进。那些计划性、坚定性、自觉性等一致品质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反之假如不具备这些个人特征与意志品质,教师就难以发展,所以我想“养育事件”不能成为阻碍教师前进的绊脚石。

篇3:幼儿教师《教会与学会》短文读书心得

  幼儿教师《教会与学会》短文读书心得

  那天我用心细读了《上海托幼》2014年第6期中应彩云老师的一篇《教会与学会》的短文,文字给我很多启示。文中应老师以她组织的一堂绘本教学活动“换一换”为素材,与我们分享她在活动中和活动后的感悟,她说:习惯了让老师“教会”的孩子,但凡遇到难题便定势会“没办法”,而经常靠自己的孩子,哪怕遇到困难也会凝神静气地“想办法”。我想,这便是“教会”与“学会”的不同了。于是“让孩子自己学会”便成为了应老师的教育追求。当然应老师还说:在让孩子“学会”自主成长的同时,有一些又是必须“教会”的,如礼貌习惯等。

  读了应老师的这些话,我自然联想到了身边的年轻老师们,我不禁再次思索:是需要先 “教会”她们还是再引导她们“学会”?这似乎与我们在教学或管理中常用的“先收后放”或“先紧后松”策略有相似的道理。再联想实际工作,我发现现在我们的很多指导目标在于“教会”她们。为什么会选择“教会”她们呢?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她们的实际能力。这群教龄只有1-3年的年轻老师,因为年轻,所以缺乏经验;因为工作环境与要求的变化,所以难以很快适应;因为有些理念的陈旧,所以教养行为不够规范;因为习惯了被动,所以不够积极主动……所以选择了“教会”。可是有时候也会有一种矛盾的声音在提醒自己,很多时候的“教会”会不会产生“依赖”?一旦有了依赖感就会直接影响“学会”,因为思想与行为会变得不够勤快。没有一颗“勤思”的心和一双“勤干”的手,那再“教”也“学”不会!

  读了应老师的文字,我一下豁然开朗。“教会”与“学会”应该相辅相成,这两种方法应结合着运用。孩子的学习需要已有经验的铺垫,他们新知识或技能的获得是原有经验的探索与提升。在幼儿建立新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教”与“学”的尺度,就能顺利推动幼儿新经验的生成。对于年轻教师,何尝也不是这样的呢!

  在实际的教科研与师训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找到老师们教养行为中的“问题球”,然后以一个个的“问题球”作为教研与师训活动的切入口,运用参与式讨论、案例分析、观看视频或者小组研讨等方式,怀着“教会”的目的引导老师们“学会”。虽然,“教会”的理念听上去有些“陈旧”,但运用的方法却是引导她们“学会”的好方式。现在我发现,今后的指导与引领策略需要针对教师的发展而改变,真正地把握好在“学”中“教”和在“教”中“学”的尺度与技巧。

  最后引用应老师文中的结语:对富有专业自觉的幼儿教师而言,不断徜徉于“教会”与“学会”的疑惑与醒悟之间,才能真正做到让孩子的“教会”与“学会”相得益彰。对于乐于助年轻成长教师一臂之力的我来说,今后我也需要像应老师那样树立“让老师自己学会”的教育追求,让老师的发展随着我引领策略的逐步调整,真正做到让老师的“教会”和“学会”相得益彰!

  分享:

    以上《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教师读书心得:有感于读书》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