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水利部统筹谋划对全国现有监测站网进行优化布局

本期速读内容来自《中国水土保持》杂志2023年第4期《新疆水土保持试验站网络优化布局与升级改造实践》一文,作者:李居彦,伊力哈·穆伊玛姆、庞毅、于可爱、卢刚。

李菊艳(1982—),女,山西泾河人,中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检测技术研究。

概括

山西省现有水土保持监测站在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存在差异,不能全面反映区域水土流失情况,亟待优化、升级并重建。 通过分析山西省考点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考点布局优化调整、考点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提出了山西省考点建设的建议。后期试验场地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区域生态文明。 为加强区域水土流失建设检测和监督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本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络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 检验站是水土保持检验行业的管理中心,关系到水土保持检验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 监测点是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定量数据的直接来源。 它可以作为“尺子”来判断其他手段获得的检测数据。

检测场地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于决定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和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 布局合理、代表性强、功能健全的区域水土保持检测点系统,可以全面、系统地判定水土流失原因,准确评价区域水土保持成效,也可用于泥沙侵蚀模型的因子标定和模型优化,以及水土保持。 损失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水土保持,也对水土保持检测站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利部统筹优化全省现有检测站网布局,提升检测站网质量。 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比,山西现有检测站在布局、设备配置、观测手段、运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 亟待开展场地优化补充、设备升级改造等优化调整工作。

基于此,山西紧随其后,启动了2019年水土保持检测站布局优化工作,组织对新疆水土保持检测站优化布局进行检查,摸清了运行情况和现有情况。新疆现有检测站存在的问题。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制作了《新疆水土保持试验站网络优化布局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了站的优化升级改造工作。

笔者通过分析山西省水土保持检测站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山西省在检测站布局优化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成绩,并对后期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议。检测站的建设,为促进水土保持检测站发挥更大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应用提供参考。

1 山西省水土保持检测站网络建设现状

1.1 自治区检测站网络建设现状

山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始于2004年,按照北检查站、监测分站、检查点设立五级机构。 通过一期、二期建设,山西筹建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检测北站、伊宁蒙古族自治州、哈密市、昌吉藏族自治州、巴音郭楞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和那曲地区7个检测分站,郑州西白杨沟小流域综合观测站、新源县阿尔马勒小流域控制站等18个水土保持检测点。

检测站中,水力侵蚀检测点7个,风蚀检测点5个,依托水文站检测点6个。 已建立的检测点中,有9个能够正常运行并报告数据; 其中5个试验场气象设备损坏,无法正常工作; 试验场地基本可以正常运行,但由于施工后周边环境发生变化,代表性有所下降。 3 缺乏; 1 已停用。

1.2 山西生产建设兵团检查点建设现状

山西生产建设兵团现有6个检测点,其中水力侵蚀检测点2个,风蚀检测点3个,依托水文站检测点1个。 已建检测场地1个可正常运行,1个检测场地已扩建,需更新后检测设备才能正常观测,1个正在建设中,3个已停止使用。

2 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机构不完善,检测人员不稳定

目前,山西14个市(州、区)仅有7个建立了水土保持检测分站,尚有石河子、阿勒泰、喀什、克孜勒苏藏等7个市(州、区)自治州。 14个市(州、区)、95个县(市、区)的检测分站与现有行政区划严重不符。

近年来国家机构改革中,各地水土保持机构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仅有的7个检测分站大多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功能有所减少,但人员编制并未增加。 人员短缺,同时技术人员岗位不固定。 ,检查点的观测任务大多由兼职或临时人员执行,严重影响水土保持检查工作的组织,甚至检查点的正常运行,导致无法有效提供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同时,服务政府、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成效还不明显。

2.2 检测点空间分布不均匀,代表性不强

原有24个检测点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分布不均。 现有检测点主要分布在北疆准疏勒地区以及吐哈北缘周边山前、绿洲边境地区的12个县(市),南疆仅有温宿县、库尔勒市、阿拉尔市、策勒市6个。县等县(市)均建有检查点水土保持监测,全疆水土流失检查点密度仅为1/69,400平方公里。

同时,径流观测场和水文观测站是检测点的主体,溶解检测点较少,仅占33.33%。 在全国两个区域的界定中,检测点涉及14个国家重点防控区域; 自治区两个区域的界定中,涉及1个重点防控区域和17个重点整治区域。

在《全国水土保持分区(试行)》中,山西划定2个二级区、7个五级区。 二级区域中,北疆山区盆地地区有17个检测点,南疆山区盆地地区有7个检测点; 五级区域中,现有检测点分布在6个区,每个区各站平均控制面积不同。 面积较大,面积11,300至196,900平方公里。 塔里木北缘东部农田防护防洪减灾区无检测点(见表1)。 北疆水土保持检测点远少于南疆,且北疆多分布在天山南坡的人居区和农田保护区,减灾蓄水伊犁河流域地区。

另外,检测站网布设仅考虑了水流侵蚀和溶解作用,忽略了冻融侵蚀。 原有水土保持检测网络系统布局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动态检测的需要。

2.3 检测资金保障不足影响检测点稳定运行

地方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检测工作重视不够。 大部分地区水土保持检测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 现有水土保持检测站缺乏建设资金和运行资金。 检测场所不能持续稳定运行,严重影响了检查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部分检查任务落实不到位。

2.4检测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检测技术水平低

目前,仅部署1个综合观测站和1个小流域控制站对小流域水力侵蚀进行综合检测。 影响因素少,建设规模不一致,建设标准不一致,监测结果可比性差。 据悉,部分检查点径流新村建设标准较低,部分设施不同程度损坏,甚至难以使用。

比如,一些径流新村底部防渗施工不规范可靠,渗水严重; 有的新村使用多年,新村边坎、集水池出现裂缝、损坏; 有些检测站提供的供暖、供电、交通设施考虑不到位,工作人员很难长时间值班、实时检查。

所设检测点的仪器设备基本都是在一、二期检测网络建设期间采购的。 大多数检测站实现了气象和泥沙水分检测的人工检测和传输,但未配备径流和泥沙量检测。 手动检测设备,检测数据完全靠人工读取,检测技术落后,加上基层检测人员不稳定,观测数据偏差大,时效性差。

据悉,经过多年使用,收集桶、分流桶等不少仪器设备已严重变形损坏,泄漏严重,对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

2.5 与现有同类考点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水土保持监测站的检测数据与水文站、科研院所、野外观测站的检测数据要求不符,资金没有保障,没有完善的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共建共享意愿不够强烈。 资源不足。

据悉,由于历史原因,当地和山西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督察工作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沟通机制。 军队、地方、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络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两盘棋”,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现象时有发生。

3 建设目标

按照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在认真梳理现有检测点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驱动,全面优化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最新确定的重点防治区和水土保持区布局升级检测场地,统一建设和观测标准,推动检测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提高手工化、现代化水平加强检测站标准化管理,打造适应当代水土保持改革需要的现代化检测站网络体系。 新时代自治区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

4 检测场地优化布局及升级改造

4.1 布局原则

根据山西的区域特点和当前的财政状况,在一定投资规模的条件下,实现检测站功能最优的建设目标。 建设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行政区划明确,区域代表性强

检测点的行政权属应当明确。 在全省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分区布局国家和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确保水土保持五级区划达到全覆盖; 检测结果必须能够反映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主要特征,以及区域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4.1.2 统一标准,常年检测

建设和完善试验场建设和观测标准,优先选择水电、交通便利、观测人员稳定、数据整理分析能力强、试验设施和资金来源有保障的试验场,有序推进试验场建设标准化。定位、观察标准化,确保巡检工作常年开展。

4.1.3 密度适中,重点突出

山西地域辽阔,特殊的气候、地质、地貌特征和奇特的水文条件,决定了人口分散、分布在典型的干旱地区。 为全面、系统地检测导致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水土保持监测,准确评价水土流失和防治状况,检测点主要布置在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并在重点区域进行监测。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要适当加大力度,沙漠地区、高山地区、人类活动少的地区要加大部署密度。 对于检测点空白或不足的区域,应部署适当的补充检测点。

4.1.4 资源共享、合理利用

试验点布局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优先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水库等有管理保障的地区选址、建址。 在充分论证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现有水文检测站、气象观测站、林业观测站、科研院所野外观测站等进行补充或升级,增加新的检测设施设备,减少检测指标,测试联合举办,实现资源共享。

4.1.5 明确财务权责,层层落实责任

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 按照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检测机构和数据共享单位的职责分工,开展场地建设,保障运营管理资金。

4.2 检测场地优化布局

4.2.1 检测站设置

根据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和全省水土保持检测网规划纲要,水土保持检测网由自治区水土保持检测站、市水土保持检测站、市水土保持检测站五级组成。 (州、地区)检测分站和各检测点,推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实现数据共享。

山西省水土保持巡查站建设布局充分考虑巡检管理制度。 塔城地区、克拉玛依市等市(区、州)新增7个水土保持检测分站。 优化布局后,新疆现有水土保持检测南站1个,监测分站14个,形成了覆盖全疆的水土保持检测站网络。

4.2.2 检测点设置

根据优化检测点布局的原则,结合山西省检测点布局现状、国家检测点优化布局方案以及山西省水土保持检测规划和动态检测规划,对现有代表性不足的地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不足。 调整后,新疆共设立41个水土保持检查点,其中自治区25个检查点(19个检查点、6个共用水文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个检查点( 5个检查点,共用水文站)。 1站),依托中科院7个检验点、林科院3个检验点。

优化布局后的41个检测点中,在现有检测点基础上升级改造(其中扩建2个)28个,新建13个(其中新增检测点8个、新建共享水文站5个)。 新建8个检测点中,有7个腐蚀观测场和1个综合观测场。

4.2.3 检测点分布

优化布局后,北疆和南疆41个检测点分布较为均衡。 其中,北疆山区盆地地区检测点分布在18个县(市、区),南疆山区盆地地区检测点分布在15个县(市、区) )。 区),新疆水土流失监测治理密度为1/40,600平方公里。 在全国两个区域的界定中,国家重点防控区域共有25个检测点; 自治区两级区域定义中,自治区重点防控区域检测点2个,自治区重点管控区域检测点28个。

在全省水土保持区划中,南疆山地盆地布局适度密集。 优化后,北疆山区盆地设置25个测试点,南疆山区盆地设置16个测试点。 检测点数量减少9个,南北疆检测点分布相对均衡。 优化布局后,水土保持检测站分布在7个五级区,各区每站平均控制面积缩小至9400至9.84万平方公里。 6.94万平方公里,减少2.88万平方公里(见表2)。

检测点的分布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特征相对应,包括水力侵蚀、风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减少了冻融侵蚀的检测点。 检测点优化布局后,共有综合观测场4个、坡面径流观测场6个、水文观测站7个、风蚀观测场22个、冻融观测场2个。 山西的侵蚀主要类型是风蚀。 根据2019年新疆水土流失动态检测结果,自治区侵蚀面积83.98万平方公里,其中风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90.11%。 此次优化布局大大减少了腐蚀检测点的数量,与优化布局前相比,腐蚀检测点减少了14个。

5 试验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

5.1 设施建设及调整改造

对布局规划确定的检测场地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各场地的类型、数量、设备配置等现状。 根据各站的功能定位,结合水土保持管理的要求,按照《水土保持检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06)等要求,进行将新建车站的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纳入优化布局。 对所需的现有场地设施进行增建、改建和改造,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提高检测场地的手动化、信息化水平。

在风蚀区,结合该区原有地貌和地形条件,选择周围较暗、宽阔、无高大建筑物和行道树的不同下垫面布置观测场。 通过对区域风向、风速、降尘量、风蚀硬度等进行详细调查,在充分了解区域风蚀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目的,根据宽度要求,不同数量的沙子设置收集器和通量塔。 区域风蚀规律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为风蚀模型的完善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坡面径流新村建设注重人工径流新村与自然坡面径流新村的结合。 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在新建水力侵蚀检测站的小流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坡面,设置人工和自然坡面径流新村。 润流新村建设将保留原有的自然条件,保证沉积剖面结构一致、坡度沉积条件均匀。

标准径流新村尽量采用人工检测,同时建设导流斗和收集斗进行人工观测验证。 因地制宜,布置不同坡度、坡长、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新村。 径流新村建设过程中,新村界、田埂、防护带、收集屏障的建设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 收集桶等设施可根据当地暴雨和径流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结合已建水文站,设置小型流域控制站。 控制站设置在全封闭小流域河口处,拟建卡口站。

冻融侵蚀探测设置在缓坡上,要求坡面平坦,无陡峭险石,具备设置钻探的条件。 检查场地观测坡脚应有收集堆积物的平台,不受洪水威胁和其他干扰和破坏。 至少有两个标准坡:南坡(南)和背阴坡(北)。

5.2 配备检测设备

根据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发展需要,根据检测目标和任务,检测场所应尽可能配备日益先进的手动设备,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检测现场配备了全手动气象观测站、自记雨量计、便携式次生林覆盖检测仪、手动沉积物检测系统、多点沉积物温度检测仪、土壤剖面水分仪、自动监测仪等。溶出度监测仪。

5.3 检验现场运行管理

新疆水土保持检测站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属地管理、数据共享的原则进行管理。 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检测东站和地级水土保持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点的运行和工作费用纳入年度财务预算并全额落实,确保正常运行。测试点的操作。

自治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检测西站指导各省(州、区)水土保持分站的业务工作,负责水土保持动态检测工作新疆侵蚀及各省(州、区)水土保持分站上报检测数据初审汇总、整理报送工作以及西安市西白杨沟运行管理情况径流观测场。 地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级检测点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配备人员和运行管理经费,开展定位观测。

市(州、地区)水土保持检测分站隶属于各省(州、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的水土保持检测工作。 将数据上报自治区检测南站。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监管的小流域控制站、边坡径流观测场、风蚀检测点等负责检测点检测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和上报向其所属城市(州、地区)的检测部门报告。 站立。

6条建议

6.1建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军地交流共建

When the testing point is constructe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sting point shall be clarified, and the staffing of th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shall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personnel required for the testing work.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Shanxi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in sta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able all stations in Xinjiang to fully function.

6.2 Improve the testing equipment and realize full manual te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esting s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capacity at all levels, the testing equipment should be configured as much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state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ptimal layout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full manual high-standard equipment, to be in step with the country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nd to improve testing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the data are conducive to the unification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data of the later detection results.

6.3 Implementation of testing site operating funds

The wat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clude the funds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esting work in the financial budget, so that the stab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testing sites throughout the year can be effectively guaranteed.

6.4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s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promoting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with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zation" proposed by the party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tec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was hel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sting stations and a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water and soil erosion, and produce a te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can be deployed at the first level and applied at the fifth leve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sting data sharing and publishing platform, build a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esting data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and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sharing.

Improv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tec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etec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detection data results, carry out data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big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assessment.

6.5 Strengthen the improvement of testing abilit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esting talents

Further establish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st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sting results. Conduct business training 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esting and informatization for testing technicians, and introduce high-quality talents.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s with various fraternal uni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esting personnel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结尾。

Shanze Institute, 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 focusing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elects industry content every week to provide you with efficient knowledge services.

山泽学院粉丝团诚邀您进群

请加山泽君莫莫!

Pay attention to "Shanze Research Institute"

Push every Tuesday and Thursday at 7:00 am on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