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日期:2019-04-19  类别:教学反思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www.
16fw.com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崔敏
对于老师的定位,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环环入扣”,顺利完成好教学任务,而教师就是课堂的掌控者。作为有近10年教龄的我,这种角色的定位自然也根植于心,但一次准备公开课的经历,让我的看法有了变化。
当确定讲《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想怎样讲,怎样讲能把课讲好。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教学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对于学生都明白的内容没有必要讲,而学生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你教学设计的重点甚至难点。”因此,我没有急于着手备课,而是先准备进行了一个学情调查,看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怎样的问题。调查问卷收上来,学生的问题各种各样。我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调查问卷洋洋洒洒铺满了桌面。面对着归类完毕的学生问题,我觉得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一名调查者。
很多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问题集中在了这篇文章的独特性上。它是一篇报告文学选节,又是一篇说明文性文字。兼具了说明性的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因此我把“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强烈的感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我又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几个问题,自认为思路很清晰,按照这个思路,学生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很顺利。但是,当我翻看新《课程标准》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句话停留在我脑中久久不曾散去。我发现,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尽管思路清晰,但还是一环一环牵着学生走,并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我还是犯了之前的老毛病,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要教学生什么,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淡化、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成为课堂的“策划者”。
我重新调整了思维方式,此刻的我不仅是一名策划者,更是一名组织者。我要想着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时刚巧看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得这样一番话:“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就要巧妙准确,应该是开放式的,而不该用问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用一个问题“给题目后加标点,并说出依据”来作为本课的主问题。标点符号能够表达各种情感,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就是作者强烈的情感,给标题加标点,并让学生解释分析原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点。这样既让学生不觉枯燥,又能引领学生很好的思考。
开放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放得开,又统得紧,就需要在之前的点评理达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学生的回答有充分的预设。此刻的我更需要成为一名启迪者,用我的点评理答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在预设学生回答时,起初只想到学生加一个标点,因该怎样应对。但之后想到这样的回答其实是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不够全面,如果能加多个标点,甚至不加,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真正的提高。从后来讲课的反应来看,也确实如此。
自此,我也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并不需要在课堂上讲授过多,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学会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在这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在一点一点的发生着变化,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充当起教学的调查者、策划者、课堂的组织者和思维的启迪者,我们要还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自由的学习、成长。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www.
16fw.com
    以上《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教学反思»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