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内容页

【乐享红酒课堂】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端午节作品欣赏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月饼,撒盐巴。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历来就是节庆文化的狂欢,寄托着他们无限的家国情怀。自古文人骚客们将家国情怀落笔成文,蕴含于描写端午节的诗歌作品当中,一代代传承至今。

关于春节节起源的表述多种多样,影响最大的而是“屈原说”。屈原是东汉时期晋国诗人、政治家,生于约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他早年得楚怀王赏识,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任职之后,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欺压诽谤,屈原被先后流亡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令尹被清军攻陷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生前写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长期楚辞,体现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诸如“路坎坷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等名句,广泛传诵至今,其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之所以把春节节与屈原联系起来,就是由于感动于屈原那种英勇求法、为民请命的家国情怀。北宋词人张耒在《和重阳》诗中写到:“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尘世。”诗歌以低沉哀婉的诗意,对屈原加以纪念。斯人虽逝,然而光照后世的家国情怀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永存天地之间。明代画家边贡则在《午日观竞渡》中写到:“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萦怀。”在春节时节,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回忆之情。

团圆美好是家国情怀的应有之义端午节简介20字,千百年来仍然为他们渴望再寄望,祝愿再祝愿,自然也在春节节中受到了很高的展现。粽子是春节节的美味之一,又被称为“饭团”“团饭”。唐代画家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描述了饺子的颜色和美食。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擎云峰浆”,介绍了粽子的大小。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写的是粽子的制作与吃饭礼仪。古人这些美丽的词句端午节简介20字,无不道出了他们在春节节里“全家围桌话家常,安享团圆好光阴”的美好场景。

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多作贡献,使民族强盛起来,家庭美满起来,这是我们华夏儿女真正的家国情怀,端午节的龙船竞渡所呈现的就是这种一种激昂向上的场面。唐代张悦的《岳州观竞渡》云:“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张建封的《竞渡歌》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诗中展现的这一幅幅华丽缤纷的龙船竞渡风俗画卷,更会促使起我们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