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李彬彬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陈旧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模式。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所理解。过去课堂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的学习减少了,而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行为,正如潮水般涌现出来,这是让人十分欣喜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有不少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改革的步伐迟迟不前。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变革的教学方式?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急难、认明方向、提出优化途径、提供最优化方案呢?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寻找出一种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等能力的目的。
一、以境促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教育家孔子在2000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好之”和“乐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乐之),他就会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去了解它,这就是求知欲。求知欲会成为一种推动力,激发人的主动思维能力,调动人的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也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要善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制造学生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用一根已知长度的长竿,立于地上量出影长,同时量出校园内一棵大树的影长,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三个数据求出树高。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急于要知道计算的依据。这节课就在学生的急切求知中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又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创设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如采用欢快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激烈的比赛等,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主动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二、以导促思,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会提出问题是任何创造发明的源泉。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逐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解疑、推陈出新,促使他们把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提出来,学会“问”,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多向思维。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提出:“你认识哪些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谈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说:“计算长方形面积,可以连一根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可得出。”;有的说:“这个方法也可利用于矩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的问:“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争论。通过争论,进一步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更重要的通过实例明确了长度和面积的区别。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