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华东六省一市数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感想

  华东六省一市数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感想

  2014.11.18-11.21,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z市体育馆举行,作为一名刚上班的实小人,我便有幸听了15位老师的优质课,首先很诚恳的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当然在感谢之余,我在这就几点谈谈我的学习认识跟体会,因为15位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及个人风格都给我很大的视觉冲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

  其中的5位老师的的确确在这方面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他们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每一个情境都十足的体现了有效性这么一个思想。要能唤起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要能真正的激发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去思考;要能达到解决问题的需要。安徽袁娜娜老师《认识线段》中有这么一个环节,在认识毛线中导入,通过让孩子在观察中看到直这个特征,在尝试中去拉直,在思考中去认识线段的特征。厦门陈淑娟老师执教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中,她拿出3个小立方体让学生猜猜哪个是1立方分米,从而引发学生提出一个很可贵的质疑,量一量楞长;她还巧妙地利用对比,把1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立方米的物体一起拿给孩子们展示,从而给孩子们的视觉与思想上的冲击很大,使他们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表象,故在后面的练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时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出错的。

  青岛z老师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中,在探究确定位置的因素时,让同学们当小指挥员,指出我红军在指挥部西北方向的前提下,让几个同学在课件上去点,每个人点的位置都不同,通过这种矛盾冲突,从而让孩子们不自觉的想到确定位置得需要角度跟长度。而江苏黄娇艳老师的《确定位置》中,她在探究确定位置的因素时,通过素材中茫茫海域中怎样找到一个具体的点这么一个问题打开孩子的思维,先放上坐标确定是哪一块,从而一步步的引导孩子认识到确定位置由面到线再到点的方法,同样渗透了确定位置要顾及到角度跟长度的思想。最后上海z老师呈现的《周期问题》的引入中,通过四季更迭的图片,让孩子们去主动发现,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又给了一年12个月,一周7天,12生肖的各种不同角度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周期现象,再让孩子们仔细去品味,从而认识归纳“周期”与“周期排列顺序”这两个定义。当然有效情境的还包括一些ppt片段的设计,因为它有时候真真切切解决了学习过程中某些知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入呈现的难题。

  二.使孩子们真真正正经历了学习过程。

  课堂上环节的设计要使学生真正走向数学学习,而不是在观摩老师的活动,不是在观看热闹。给孩子留下学习的痕迹,最后剩下的方法跟思想是最主要的,能为以后的各种可能打下基础。有人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数学, 知识没记住多少,生活中用到的无非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那数学到底有何用”,是数学没用吗?我们是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吗?从我们学到现在我们只要真正经历了学习过程,除了忘却的,剩下的就是我们得到的最大收获。

  虽然具体的知识我们记不起来了,可是驻足在我们脑海中的那些思想跟方法,在我们的人生中却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价值。故我们给孩子留下学习的痕迹很有必要性。顾教授曾经的一番话至今还让我铭记在心“我们作为人师要从三点让孩子先生成自然结构,当下的活动、感受、体验生成自然结构;已有的知识生成自然结构;已有的经验生成自然结构,然后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再由自然结构升华为知识结构。”多么发人深省的一段话,字不多,却道出了我们平时教学中极其重要却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滨州王晓芳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她特别注重在孩子们心中建立一把小尺子的思想,通过看、摸、量、剪、捏、找这种当下的体验过渡到让孩子们闭上眼睛2-3次,争取让心中小尺子成为他们心中的烙印,成为日后学习生活的工具。无锡许老师《吨的认识》一节中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她的整体思路就是先给孩子们充足的体验,知道什么叫重,什么叫更重,从而为1000kg,1t做了良好的铺垫。她真正把大米,大白菜,游泳池带进了课堂,让孩子分组进行体验1t到底有多重。

  10kg大米有多重,多少个10kg才是一吨;1kg白菜有多重孩子体验到了,多少个这样的白菜生发成1t;一个旺旺大礼盒多重,200盒哪,1t哪;通过观看眼前这个游泳池曾经装满水的视频,让孩子知道这才只是半吨,那一吨是多少孩子心中自然就有数了;最后再通过孩子们之间抱一抱,垫一垫的体验再来认识到底1吨是多少。从这种自然结构过渡到知识结构就显得是那么的自然了。这样孩子们通过了这种学习过程,他就会知道了1吨的铁跟1吨的棉花空间是不一样的。而江西z老师《小数加减法》中,同样注重了在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中去完成知识的建构,正体现了布鲁纳的建构主义思想,知识建构就是在学生主体性的活动中完成的。在抛给孩子们33.27-9.6这个计算后,老师拿出了两位同学的作品,让孩子们体会到底什么叫数位对齐,一位同学是小数点对齐,一位是末位数字对齐,老师及时抓住这种普遍存在又极容易犯得错误,先让学生看着它们,再看老师是如何解决纠正地,这种把错误拖出来,让孩子们去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完成了正确知识的建构。而后又列举了9.99-3,9.99-0.3,9.99-0.03又一次让孩子们经历对位问题的学习,从而独具匠心的把计算教学这种枯燥难讲的理论呈现的简单活泼。

  三.充分挖掘孩子学习的潜能。

  我们老师对于问题设计的变化能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否用思考去培育孩子的能力。在前一点中,浙江海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顾志能老师授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中,把这个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第一个环节由平行四边形变化到到长方形时,先给孩子们设问谁的面积大,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了解到面积确实变化了,而且长方形的面积大,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始终是把模具定格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到,指到,想到在平行四边形变化到长方形时,面积变了没,变了到底是怎么变得,到底具体变化的是哪一部分。在第二个环节中,仍然是由平行四边形变化到长方形的过程中,通过想象,观察,推理,引领学生认识到等底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变周长不变的关系。在整个“变”得过程中体会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的几个问题,这和前面呼应,形成回路。而第一节课z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中在两个细节之处体现了用思考培育孩子的能力这个思想。

  第一处,她设计的练习问海洋占陆地的多少,给出的两个选项A. 71%  B. 100%  让孩子们选择,在孩子说出答案的同时,她不只是局限在正确与否的深度上,让孩子继续思考,为什么这么填自己的答案哪,填100%不行吗。另一道练习题,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A 21%   B 100%  C 120% 显然每一个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这样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在第二处细节,仍然是她设计的自己填百分数的练习题,水变成冰后,冰的体积是水体积的(),这个练习题融合了数学知识跟课外的知识;再比如这道练习题,2010年收入是2009年收入的(),这样灵活多变的数学题,能全面发挥孩子的潜能,而孩子正做到了这一点,回答的头头是道,这样并不需要父母课外给孩子加多少辅导班,同样培养了孩子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哪?当然这得需要我们老师要去备很多的知识,各个方面的知识,才能把课,把练习题设计的灵活,设计的事半功倍,而我们年轻刚执教的老师更要去学习,去钻研,去备课,去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