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家长不做强制打卡?老师:不再提醒家长打卡

据海报新闻报道,近日,一则“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签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发布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签到要求。

在济南,多位家长和老师告诉记者,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取消了安全教育平台签到,对家长和学生没有强制要求。

期待已久的停靠站

“太好了,全国很多地方都停止了安全教育平台强制签到!签到终于取消了!” 11月19日,济南一年级家长林伟告诉记者,幼儿园上完三年,催促家长报到三年。 很烦恼,终于释然了。

第一个停止这种“形式主义打卡”的城市是福州市。

“福州宣布安全平台教育平台作业,今后将在学校统一组织安全教育,这个安排很好,家长终于从这件事上解脱出来了。” 林薇说,因为她有朋友在福州,所以她停了这个通知,印象非常深刻。

今年10月30日,福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学习任务,严禁口头告知或披露学生参加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的情况、公告栏、微信或任何其他方式。

“今年11月初开始,我们将不再提醒家长入住。” 近日,济南市小学教师赵森告诉记者,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向班主任发出通知,不对家长和学生提出强制要求。

“最近班级群里好像没有任何要求家长去安全教育平台查看的通知,老师也不再在群里催促了。” 济南一位家长林伟高兴地告诉记者。 她翻阅了班级群里的相关通知,发现老师最后一次向群里发通知是在11月初,此后就再没有发过相关通知。

家长林伟感叹:“停止强制打卡学习,减轻了家长和孩子的负担,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是一件好事。”

记者也从多位家长和老师提供的内部通知中证实了这一消息。 记者从济南一学校转发的通知中看到,“对于中国教育学会的安全教育平台,我们重申自主自愿的原则,避免教育形式主义。再次重申,使用安全教育平台不会对学校进行评估,对家长和学生不强制,请务必转达给全体班主任和老师。”

作为连日来第一个停止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城市,福州获得了全国众多家长的好评,并成为热搜话题。 很快,全国多地“安全教育平台”被叫停,强制检查。

11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发文,切实纠正“成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强制注册账号、班级群未完成学生名单通知等问题。家长小组,并允许家长代替孩子。 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等,并要求各级学校每月确定一次安全教育班会,组织学生在学校观看、学习、交流、讨论。

11月15日,泉州市教育局在这份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网络教育的通知中提到:除《开学安全第一课》外,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还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平台”“在线学习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或家长完成在线学习任务。严禁在平台上口头、公告栏、微信等方式告知或披露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情况。严禁月末、学期末突击组织网上学习,严禁教师或学生家长代学生完成网上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还发文强调,今后全市学校“平台”学习情况不再纳入年度全市学校安全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指标扣除项目。 此外,泉州市教育局不再组织全市所有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不少家长感叹,困扰家长多年的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被打卡“围攻”的家长

“我的孩子们的参与度为零。多年来,家长们一直在关注。” 张宁是济南市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 谈及安全教育平台的签到任务时,她一脸无奈:“孩子没有手机,有了电脑,这种高频次的学习签到就必须完成,而且很明显,这最终将成为父母的任务。”

“孩子们晚上都忙着做作业,哪有时间看这个?如果老师要求拍照,很多孩子都会用手机点开视频炫耀,拍下来发到班级小组进行交流。” 张宁表示,毕竟孩子要上学很长一段时间,家长不敢不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种打卡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形式,也是心照不宣的,只要完成了就可以了。

让张宁无奈的是,有的学校还会要求家长在群里提问,并让老师监督家长和孩子及时完成任务。 有时候没能完成就得被老师叫出去,感觉就像是在群里被“通知”一样。

“周一到周五,老师在群里提醒了我两次,说有两个家长没有完成签到。” 一年级家长宋芳告诉记者,“听说有的省市取消了这种报到,包括济南。有的学校已经叫停了,希望孩子的学校也能取消。”尽快。”

在宋放的印象中,近年来,父母的肖像被“困”在这种频繁的打卡中。 她回忆,近年来教师通报的任务中,安全教育平台通报的数量最多、最紧急。

一个工作日,宋芳没有看到群里的信息,错过了安全教育平台的签到。 老师先是在群里点名提醒她,然后又专门打电话提醒她,让她尽快完成。 那天是工作日,她开车去忙工作。 无奈之下,她只好找个地方停放车,用手机在安全教育平台上完成报到,然后再忙工作。

王晨的孩子今年刚幼儿园毕业。 她认为,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的形式主义在“答疑”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幼儿园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能独立完成任务呢?” 王辰说道。 在教育平台的问答环节,他们往往要回答5-10个问题,甚至更多。

“我有时会带孩子看安全视频,但大多数时候,家长都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二年级家长宋美琴表示,她的孩子读了三年幼儿园、一年小学,安全教育打卡基本一致。 她自己做的。

“她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这样还好。她朋友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她还要完成两次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签到,感觉就像是被困在这个签到机制里一样,很难摆脱,真的很烦人。”宋美琴说。

来自老师的声音

事实上,在家长抱怨的背后,一些老师也很无奈。

“我们老师不喜欢这种课外打卡任务安全平台教育平台作业,我们也希望少一些正式的打卡任务,减轻老师的负担。” 济南老师周小萌说,“家长工作也很忙,我们不想催促家长。” 凌周小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时孩子没能完成作业,老师下班后还要加班去观看、监督、提醒家长。 家长态度不好,老师也很尴尬。

“这一切都是因为上级要进行考核,而我们这些基层教师却无能为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之所以在家长眼中成为“形式主义”,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考核,学校随后会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类。 如果考核不合格,可能会影响年终对学校、班级和教师的考核。 大家只能注意,不敢大意。

王晨家长对此深受感动。 她回忆,今年夏天,孩子幼儿园毕业后,她发现幼儿园家长群里已经“送”了毕业生,很少发通知,老师依然会提醒大家不要忘记。 前往安全教育平台进行签到。 “老师们也需要休假休息,但还要为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去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这对她来说确实很不容易。”

“我们现在的老师也很累,希望课外任务能少一点,让老师们回到课堂,专心教学,那种感觉是最幸福、最轻松的。” 周小萌说,有时候老师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总是忙着其他事情。 感觉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对的不是安全教育,而是形式和任务。 很多人都明白,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知识,保护他们的生命。

据介绍,201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并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 该平台的初衷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安全教育水平。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各地实践中,家长或老师经常反映:“强制完成”、“完成率纳入老师和学校评价”、“学习内容超出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家长回答”等等,甚至有一些机构和个人以“打卡”服务为名,向家长提供付费“打卡”服务。

“安全教育可以在学校统一完成,很多安全知识老师已经在学校讲授过,不需要孩子和家长在家里重复。” 济南的一位家长建议。

正如媒体评论中所说,“层层履行责任”变成了“层层完成任务”,令人深思。 如今,很多打着“家校联合教育”、“双减政策”旗号的新举措,都变成了写材料、开会、签订责任书等“纸上谈兵”,无形中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困难。和老师们。 增加了压力。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在停止安全教育平台强制签到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福州市不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完成学习任务。 相反,学校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的资源来组织学校安全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福州市教育局还要求各地学校抓好落实,落实情况将纳入年终考核。 各学校可将新要求传达给每位学生家长,请家长共同监督、汇报。 县(市)区教育局和市属学校违反上述规定的,将在全市教育系统给予通报批评。

11月16日,成都市开始开展安全教育平台使用情况自查自纠。 11月20日后,若仍有强制账号注册的情况,将在班级群或家长群中通报未完成学习的学生名单,并要求家长更换孩子。 对于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等情况,家长可以通过扫描市教育局发放的二维码或拨打电话反映情况。

在济南,部分学校转发的相关部门通知也强调,安全教育平台采用自主自愿原则,切忌教育形式主义; 如果需要家长配合,家长一定要了解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避免产生误会。 安全教育平台的使用不需要学校考核,对家长和学生也没有强制执行。

“在学校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但只有安全教育真正从流于形式变成让孩子过目不忘的知识,才能让孩子安全出门、安全回家。家是更多的家。”生活稳定、安全。” 济南的一位老师感慨地说,孩子的安全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心愿,希望这个心愿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实现。

(为保护隐私,文中提及的家长、老师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