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教师读书笔记《好老师成长秘诀》读后感-2篇

竞争无处不在,面对这种持续的压力,有人开心面对而成功;有人痛苦面对而迷失。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心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每次单元练习结束,学生总会拿着自己的试卷确认错误并和别人比成绩。这可能是件好事,可是这样的心态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阻碍。
“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比不过某某?”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老师都会碰到,我们该怎么回答呢?“你的努力不够,请继续努力!”这样的回答可能占了50%,其实,这个最传统的回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他会想: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比不过别人,我是不是没有天分?如果这样的情绪太严重,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你自己学好就可以了。”这样的回答也许不是太多,但是这个答案却会严重地毁灭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会认命,认为人真的不能和人比,自己的起点就不好。
“继续努力,你会超过他的。”这种激进的鼓励方式也会占有很大的比例,可这样的激进的鼓励,会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把竞争的目标单一化,有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无奈。
“你可以换个对比对象,你可以逐步地超越。”大概这是最中庸的方法,可我认为这是最恰当的方式。竞争目标的转化,会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有了自信,可以向更大的竞争目标出发。
另外,学习成绩相对接近的同学可以安排在一起,在小学阶段这个差距最好定在5分以内,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群体内去竞争,这种平等的竞争环境不会打消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相对接近的成绩还会让学生有更大的竞争激情。当这种竞争产生积极的成效时,我们可以把已经进步的同学放在更高一级的竞争中,这种竞争模式类似于职业联赛,是一种很职业的竞争。
竞争是适应社会的工具和生存的资本,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们的这种竞争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比让他们死记硬背一千个单词,一万个汉字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