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亲密是教养起点》教师读书笔记

满足孩子的心愿
在一个受尊重、被爱惜的环境里,孩子将没有匮乏感。
在孩子的各种愿望中,发掘并支持他真正的心愿,
让孩子体会:这是由我创造的人生,我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如何判断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一种真正的“心愿”呢?
那是一种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深深期待。不是只想去吃个虾仔煎、想去游乐园玩那类可以轻易满足,甚至可以被替代的要求,而是有种深度,甚至愿意为它付出代价,做出相当的努力的期待。父母若能认真看待孩子的心愿并协助他们去达成,亲子间的信赖感将更为强固。
以上是《亲密是教养的起点》中的一段文字,在后面的文字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作者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又特别节省,所有需要透过物质、需要额外花费才能达成的事,最好一开始就打消念头,因为若有这种想法,最后得到的反而是伤害。家里希望孩子节制,而非满足孩子的需欲。家里一次煮蛤蜊,三个人只煮了七颗,当时的作者多么想吃到其中的三颗,一想到自己只能吃到其中的两颗,甚至只能吃到一颗,真是痛苦又纠结,索性连一颗都不吃了。婚后,作者的夫人十分慷慨豪迈,知道他喜欢吃蛤蜊,无限量地供应,多年以来,吃掉了不下一万颗的蛤蜊,童年时如果多吃到一两颗蛤蜊,当时的需欲就可以得到满足,而需欲不满足的结果,竟是长大后要吃一万颗才补得回来。
因为童年的匮乏感,长大后对孩子的伤害竟是这样的持久。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需求,充分满足孩子需欲的结果,并不会让他们的需欲变得无限扩张。某些家长惯于否定孩子的需欲,或是给一个不完整的响应做为搪塞,因为他们怕纵容了孩子、管不住孩子。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尽量不说No,但若碰到原则性的问题,一旦父母说了No,孩子就会想知道原因,那时候父母讲出来的话就必须非常有说服力,孩子也会接受。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