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2019年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2019年东方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倡导用最短的时间、最轻的负担、最优的方法,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切实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成绩。
三、目标任务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课程改革推进工作的领导,,学校建立四级组织网络。
(1)、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由麦泽荣、苏笃超、戴升阳、邢孔度、黎渊浩、王泽生、王盛组成,麦泽荣任组长,苏笃超任副组长。
(2)、课程改革管理实施小组:
由教导处、教研室同志具体负责,成员是:何立鸳、杨霞、戴升阳、邢孔度、黎渊浩、王泽生、王盛,邢孔度任组长。
(3)、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
由各学科组长任课程改革学习研讨小组组长,具体负责新课程学习研讨及落实工作。
(4)、课程改革实施人员:
学校全体教师都为课程改革实施教师。
(二)深化课改培训学习。
经过开学以来两个月的理论培训,表面上看教师的观念已经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生机活力,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观看录像,“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尤其要求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通过各教研组的再学习,让老师人人把握其精髓,使其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今后各学校要组织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运用、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和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结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坚持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时间,课改和业务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500字,加大教育叙事、课后反思的检查通报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月考核方案,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业务知识。
(三)深化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新课程已涉及一至九年级,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制订学校坐班、考勤制度。为了让新课程改革工作得于顺利开展,为了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常规落实,规范教学过程,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作业批改、业务学习、教学研讨的时间。我校根据东方市教育局2019年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学校坐班、考勤制度。坐班要求:(1)全体教职员工按上午8:00和下午2:40规定的时间前准时到手印机按手印,不得有误。(2)坐班教师从教学需要、管理需要出发,克服个人或局部困难,坚持认真坐班。(3)按时出勤,不迟到,不缺席,不早退。(4)上班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岗位和校园;因工作需要完成其它任务的,视为正常坐班。(5)上班时间不准浏览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网站,不得玩游戏、炒股,不做与工作无关的私事;坚决克服自由散漫思想和行为,坚持文明坐班,有效坐班。全体教职员工要严格履行请假程序及纪律。考勤人员要坚持原则,认真履行考勤职责,将请假、考勤结果纳入学校及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优、晋升职称以及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中来,实行绩效坐班考勤工资。
2、加强教研组建设。学期初各校教导处要按中心校教研室计划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中心校教研员要组织各校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公开教学活动,活动要记录完整。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将教学工作管理好了,可以保证学校形成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开展新课程改革“校校行”教研活动。在上半个学期活动的基础上,后半个学期各校各教导处每两周要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公开观摩课活动等)。各教导处要在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选择一项内容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负责人,每次活动组长都要做好考勤登记和活动的详细记录,并交教导处存档。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课改最新信息、教改方法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
5、开展校本教研“五个一”活动。每人每两周写一篇教育反思,每月写一篇优质教学设计,每学期展示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年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6、定期反思总结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倡导对教学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反思,同时及时写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及教育叙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及时反映课改实施情况。以反思提高课改成效。要求做到:每人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精品“教学设计”,字数在1000字以上;每学期至少写1篇教学论文或一篇教育随笔。
7、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
(四)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选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或网络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校内外公开课不少于1节,各校要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五)尝试新课程下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1、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堂好课,在课堂的生成上是即兴的,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上来。我们将严格要求教师在评价课堂教学时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2、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过程。例如除了评价学生课堂状况,还要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表现;除了评价学生在学校的状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表现,力争实现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
四、方法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新课程实施工作,关键在领导。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突出课改工作的中心地位。校长、教研员、教导主任要加强学习,率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抓紧抓好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实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抓好活动,深化课改培训学习。结合学校校本培训计划、教研活动安排表、课改工作计划等工作安排,加大课改理论再认识、课程标准再学习、教育教学行为再反思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本学年,各校要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1次;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1次;组织开展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1次。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案例分析、实际运用、阶段反思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培训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纳入教师考核。
(1)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今年我中心校教研的重点是对“同课异构”的研讨,在同一个学校或不同学校,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本中心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
(a)各小学要积极配合中心校教研员,把“同课异构”作为有效教学研讨的重点。特别是板桥中心小学、本廉小学、中沙小学要积极带头开展市级骨干教师(或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与年轻教师等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做法:学校教导处组织安排同一年级、同学科老师选择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科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课堂结构撰写教学设计,然后教导处选定半天或一天时间组织科组内各位老师上公开课。活动间,组内中心校学科教研员、教导处组织老师听课、议课,让听课老师更深刻地从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领略不同的课堂教学,在互相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b)跨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根据中心校村级小学分布情况这样安排:板桥小学、利章小学和本廉小学,文质小学与南港小学,白穴小学与抱利小学,中沙小学与加力小学、三间小学,高园小学与新园小学结队进行跨校同课异构研讨。做法:结队学校双方先选定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教师并组织科组教师集体备课。授课教师采纳科组教师提出可取的的意见,预测对方学校本班的学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结构设计教案。然后互相跨校授课、听课、评课,从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
(c)骨干教师跨校与山区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心校将组织中心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支教形式深入山区小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做法:先由骨干教师确定年级学科教学内容,山区小学相对应学科教师对选定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最后在山区小学举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让山区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山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积极开展培优评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活动,不断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a)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了给青年教师展示才华与相互交流学习搭建平台,根据市教研工作计划,中心校在本学期将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评比活动,各小学特别是板桥小学、本廉小学、中沙小学要以此为契机,在校内开展语文、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比,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b)积极组织开展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为了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知识,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中心校将采取以赛促训的措施,组织开展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论文与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此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好下一代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期望的迫切需求。如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搞好队伍建设,给学校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1)、认真贯彻落实《东方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办法》和市教育局提出的“五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作文,认真组织每一次单元、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各小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每学期分中段考、期考两次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公布在“教师完成教学常规工作情况公示栏”,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常规工作,促使我中心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对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跟踪检查。中心校将采取随机检查与专项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和管理。随机检查:采取视导的形式进行,不定时、不打招呼深入学校对上课、教案、作业、批改、听课记录、检测“三率一分”统计等常规工作进行检查。专项检查:中心校将在每学期分别在中段和期末之前两次对各小学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在全中心校通报。并要求各学校加强教学常规档案管理。各学校要在逐步完善教师业务档案盒与成长记录袋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常规工作档案柜,把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教案、听课记录、考试、辅导、家访等常规材料进行归档管理,不断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3)、加大听课制度的改革。听课是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各小学校长、教导处要高度重视,营造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的风气,制定学校听课制度,安排教师每周听课时间。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任务15节以上,其中,主动请本校内教师听自己的课2节以上,走出校门听课5节以上。每次听课,学校教导处,中心校教研员都要做好登记,每月统计总结一次,把详细情况(听课人数、节数、效果等)归入学校教研档案或上传学校博客。
(4)、加强学科检测的命题和题库建设。学科检测试卷的命题是教师基本的、常规的工作,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学情,熟悉教材、课标的具体表现。各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各小学每次的单元检测,中段考和期考试卷的命题由学科教师负责,每个科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本班教学情况命一份试题(代表作)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并输入学校检测题库,从中整合、选择优秀试题送中心校学科教研员,教研员再重新选择优秀试题当为全中心校单元检测、中段考、期考试题。
(5)、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心校将配合市教育局对某个年级某学科进行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检测后,中心校教研员将对试卷的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通报,为今后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导向。其次,中心校将拿出一定的经费对成绩优异的师生进行奖励,成绩差的要通报批评,达到以测促教、以测促学之目的。最后,将检测结果上传学校博客。
4、建立机制,全面推进评价改革。树立“发展为本”的评价新理念,立足本校实际,灵活设立评价项目,恰当确定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办法。督促各学校制定出台学校考核改革方案。要坚决落实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基本要求,规范评价程序和过程。
5、优化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校,课程改革,中心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