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德昂族

德昂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原名“崩龙部落”,是现西南边疆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泸西县三台山、镇康县军农等地。 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德昂县。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同时使用傣语和汉语。 信仰上座部佛教的润宗。 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麦、马铃薯等,擅长种植茶叶。 泼水节 德昂族也庆祝清明节后初七的泼水节。 除了与傣族泼水节一致的泼水祈福、象脚舞、励志节目外,德昂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就是为长辈洗手。 脚。 届时,各家的晚辈要准备一盆热水,放在大厅中央。 他们会邀请父母和其他长辈坐在大厅里,向他们磕头,请求他们原谅晚辈这一年来的不孝行为。 。 长辈们也应该检讨这一年来自己在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方面的不足。 然后,晚辈给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相祝福来年和谐勤奋的氛围。 如果父母去世,则由兄弟、姐妹、嫂子、姐夫洗手洗脚。 这一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清明节初七,有一个叛逆的儿子上山干活。 当他看到小鸡们吃回来的东西时,他心里有感触,决定好好侍奉妈妈。 这时,他的母亲正在上山给儿子送饭,不小心滑倒了。 她的儿子来救她,但她以为他是来打她,所以她的头撞在树上死了。 儿子懊悔不已,把这棵树砍倒了,刻成了母亲的雕像。 每年清明节后的初七,雕像都会被浸入撒有花瓣的温水中清洗。 此后,这已演变为一种习俗。

风俗习惯:德昂族大部分信仰上座部佛教,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深受傣族影响。 大多数村庄都有自己的佛寺,供奉着佛祖,还有小和尚。 所有小和尚的斋饭都是全村轮流捐献的。 一些德昂族人素来有见人不吃、见人不吃的习惯。 每逢节日,都有互相招待的习俗。 宴会上无论上多少菜,一定有一碗水煮菜配新鲜蔬菜。 食用时蘸辣椒水食用,别有风味。 德昂族青年男女订婚时有砍鸡头的习俗。 如果头和身体变成两半,双方都不会后悔; 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则不准杀鸡。 婚礼通常持续三天。 三天之内,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到新娘新郎家去道贺。 新郎新娘的父母设宴款待,对歌相伴,载歌载舞,彻夜不眠。 饮食习俗 德昂族大部分以稻米为主食,部分地区以谷类、薯类为主食。 他们都是以蒸、炖的方式食用,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达达、汤圆等,蔬菜种类也很多。 竹笋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蔬菜之一。 除鲜食外,常加工成酸笋或笋干食用。 吃其他蔬菜时,习惯上在炖菜时加入酸笋。 酸笋的用途很广,炖鸡、炒肉、煮鱼时都可以作为调味料。 受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汉式酱菜、腐乳也是德昂族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 茶不仅是德昂族的常见饮料,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56个民族邮票服饰风俗_各民族的风俗习惯_民族风俗表

德昂族还喝酸茶,又称湿茶,古称谷茶、谷茶。 味酸涩,能生津止渴。 还具有消暑、清热、消食的作用。 饮用的多是自酿的竹筒米酒。 节日 德昂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大多与佛教活动有关。 比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柴节等节日,都要礼佛。 开门节期间,有寺庙的村寨要举行“得节”(庆祝丰收、品尝新米)。 准备工作将于傣历12月13日开始。 会有舂新米、煮新米、做年糕等活动,挑选两块年糕送到村里的公屋(专门供全村人祭拜的房子)。 第二天全村举行祭祀,村里的能工巧匠要用竹篾制作一座小房子(傣语称“盖亭”)。 里面装着年糕,被人们抬到寺庙里去祭拜。 烧白柴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备酒,全村人一起吃饭。 各家还会制作各种糯米糕,用芭蕉叶包起来,蒸熟后随身携带,互相赠送,品尝彼此的味道。 ,新婚夫妇要带糖年糕到村领导和长辈家里告别。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村神、土地神、龙、五谷女神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为有趣。 一般选在春天,杀猪杀鸡,祭司画纸龙,众人下跪。 然后他们一起喝酒野餐,醉醺醺地互相打骂,发泄平时对对方的不满。 不许任何人在这里劝阻,直到双方打得精疲力尽,第二天再互相道歉。 编辑本段藏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西藏人民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 在他们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禁忌。

民族风俗表_各民族的风俗习惯_56个民族邮票服饰风俗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不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踩别人的衣服,也不能把自己的衣服穿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踩别人的衣服。 3、女性不要在人经常经过的地方晾晒衣服,特别是裤子和内衣。 4.请勿在屋内大声吹口哨或大声哭泣。 5、外人不得在死者亲属面前提及死者姓名。 6、今年应该完成的工作不能留到明年,比如捻羊毛、织毛衣、织地毯等。 7、不要在黄昏时随便走进别人家里,特别是家里会有孕妇、刚产妇、或者重病的人,陌生人不准进去。 8、中午以后不要取出家里的任何财物。 9、当陌生人来到你从未去过的高山、悬崖、峡谷时,不要大声喧哗。 10、不要踩踏或踩踏餐具、锅、碗、盘等。 11、家中若两人同时外出且向相反方向行走,不能同时离开家。 他们必须在不同的时间前后走动。 12、女性晚上不能梳头、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外出。 13、使用扫帚、簸箕时,不能用手直接传递。 必须先把它们放在地上,然后再由另一个人把它们从地上捡起来。 14、每当亲戚朋友到你家或拜访你时,他们都会给你一些酥油茶或青稞酒作为礼物。 客人离开后,他们会帮你收拾东西。 他们无法将它们全部清空。 他们必须在里面留下一些或改变它们。 上面放一些自制的食物。

民族风俗表_各民族的风俗习惯_56个民族邮票服饰风俗

15. 有缺口或裂纹的碗不能用来给客人吃饭或泡茶。 编辑本段彝族火把节是各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也庆祝这个节日。 农历6月24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最壮观、参加人数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这也是全民族的盛大仪式。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举行,持续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当北斗七星斗柄向上时,彝族人民都庆祝火把节。 有学者认为,这个节日原本是彝族十月历的节日。 火把节又称七夕节。 有“除夕夜星辰归天”之说,相当于彝历中??的新年。 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彝族的火把节也是彝族年。 在彝族人心目中,火象征着光明、正义、繁荣,是可以消灭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充满爱、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 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 它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不同民族举办火把节的时间不同。 大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创造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三天:火把节第一天:火祭。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_56个民族邮票服饰风俗_民族风俗表

这一天,每个人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心情愉悦。 各村都要宰杀牛羊,摆宴席,用各种肉类和香甜的酒。 香气四溢。 若祭祀神明,神明必赞叹不已。 夜幕降临,附近村庄的人们会在长老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坛,按照传统方式敲击石头生火,点燃圣火。 毕摩(彝族民间祭司)会诵经、祭火。 然后,家家户户无论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中接过艾草制成的火把,在田野里漫步,模仿阿什莫用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撒火。 家家户户聚集在祭坛的圣火下,举行各种传统节日活动。 年轻人要模仿传说中的阿尔提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 姑娘们模仿传说中的阿诗玛,穿着漂亮的衣服,撑起酥油伞,唱着《朵洛荷》,跳起了肢体舞。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彝族选美比赛。 长辈们必须按照传说中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阿尔提拉巴和善良聪明、美丽大方的阿诗玛的标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从少男少女中选出年度佳丽佳人。 夜幕降临,一对对恩爱的男女,在山间,在河边,在黄油伞下,弹着月琴,吹着口弦,诉说着彼此的爱意。 因此,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为“东方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 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 这一天夜幕降临,大家都会举着火把到处跑。 人们把火把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篝火。 人们欢聚在篝火旁,尽情地唱歌、跳舞。 场面极为壮观。

民族风俗表_各民族的风俗习惯_56个民族邮票服饰风俗

因此,它也被称为“东方狂欢之夜”。 彝族相信,火把节期间,谷穗会长得像火把一样旺盛。 后人用这种祭火驱赶家中、田间的鬼怪、邪灵,保证人畜安全。 节日期间,各族青年男女都要点燃松木火把,到村里的田野里进行活动。 行走时,他们将松香撒入火把中,照亮天空,祈求好运。 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或摔跤。 他们还可能举行盛大的仪式。 篝火晚会和派对通宵达旦。 如今,人们也在节日期间利用聚会的机会进行社交或结识恋人,开展商务活动。 编辑本段:香港风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知道。 然而,香港过年的习俗和氛围与传统过年完全不同。 近年来,很少有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期间在家中贴春联和年画。 相反,他们在一些商店或家里贴出了“生意兴隆”、“出行平安”等回春信息。 即便如此,发回春的初衷和发春联、年画是一样的。 寓意吉祥,希望来年万事如意、平安无事。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出现在新界的一些村庄和寨村。 过年期间,大型舞狮、舞龙灯表演在市区街头也很少见。 至于燃放鞭炮、鞭炮,在香港是严格禁止的。 不过,自1982年起,每年农历初二都会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 这已经成为这十年来迎接春节的一部分。 程序。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之称。 春节期间与吃有关的习俗有很多。 大多数家庭在春节期间也会吃“团圆饭”。 他们通常在家举办宴会。 除夕之夜,全家上下、里里外外。 在外面聚会并享用晚餐。

至于晚餐后的主要景点,首选就是逛花市。 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地都有年夜市,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规模最大、最热闹。 香港市民习惯晚饭后一家人逛花市。 除夕之夜,人更多了,肩并肩,大家一起过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孩子们收集“lushies”。 春节拜年的时候,到处都可以听到他们“讨要”绿叶的欢声笑语。 “利市”本意为“好事”,寓意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也成为春节期间与亲戚团聚不可缺少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