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观后感 内容页

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 本文关键词:旅顺,观后感,博物馆,参观

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感 本文简介:《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当地博物馆是了解中国艺术设计史和当地文化以及重要文物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观旅顺博物馆,这个中国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我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当地文化,也培养了自己对艺术文物的审美体验。第一次参观旅顺博物馆是大一时,作为工作人员参观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

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感 本文内容:

《参观旅顺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当地博物馆是了解中国艺术设计史和当地文化以及重要文物的重要途径。通过参观旅顺博物馆,这个中国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我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当地文化,也培养了自己对艺术文物的审美体验。

第一次参观旅顺博物馆是大一时,作为工作人员参观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具有欧洲近代折衷主义风格的大门,建筑既有近代欧式风格,又有东方艺术装饰特色。和我一起参观的是一名环艺专业的同学,他一直对建筑学很感兴趣,我们都很感叹中国和国外建筑物的差距。回来后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旅顺博物馆是日本帝国主义在1905年侵占大连以后,于1916年在沙俄未建成的军官俱乐部基础上改造建成。

该馆藏品达六万件。该馆基本陈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文物专题陈列》,陈列内容包括:青铜工艺,雕刻、漆器、珐琅与砚台、陶瓷、书法与绘画、佛教艺术;第二部分是《大连地方历史文物陈列》,展出大连市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历史文物。还有《新疆出土文物》和《中外货币》等专题陈列。参观时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展览的开篇,依次展出《漆器工艺》、

《珐琅工艺》

《竹木牙雕刻工艺》

《中国古代陶瓷》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

、《中国古代铜镜》

〈中国古代货币〉八个专题,和《新疆出土文物》一个特展。

青铜器在国内外有重要地位,其时间跨度从商代至辽金时代,种类有兵器、礼器、乐器、水器及杂器等,许多器物上铸刻铭文,如位于大厅中央的洛阳武库钟、冉钲、父乙鬲、父辛甗、吕鼎等。真不愧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并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我印象比较深刻,很感兴趣的文物。青铜器:战国时期盛行的带钩,漆器工艺品:尤其其包含的剔红工艺。

带钩,古代用于扣拢腰带用的钩,盛行于战国至汉代。多用青铜制,也有铁制的,极少有金和玉制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棒形,竹节形、琴面形和兽形,有的还镶玉鎏金,嵌绿松石或加金银错,个别的有文字。

中国以漆制器的历史距今约7000年,商周始漆器出现-漆、镶嵌的装饰,战国时漆器以图案和色泽取胜;至汉代漆工艺应用彩绘、金银铜扣等多种技法,成就辉煌,唐宋以后,漆器制作趋向工艺化,到明清时期,装饰技法达14种之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剔红又称雕漆。是漆器工艺中的一种。相传始于唐代。制法是将调好的漆料涂于漆胎上,少则几十层,多则上百层。上漆后趁未干透时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元、明、清是古代剔红工艺发展的鼎盛期。喜欢剔红也许是因为小时候一直很钟情于红色的东西,刚进那间屋子,一屋子都是红色的漆器家具,有茶几,首饰盒,镜子等等生活用品,非常漂亮。眼前的文物也与我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图片有了契合点。

参观旅顺博物馆不仅直观的观看了各种历史重要的文物,也让我把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眼前的实物联系起来,文物上一些经过提炼的大小元素让我回忆起了平面构成课的点线面,这也是当时的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也即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我们经常说一句话:设计源于生活,我们感受如此,当时的人们也是这样,他们就这样无形之中通过生活进行着艺术和设计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作为一个学设计的人,这无疑是最好的机会,我很欣慰有这样的机会。出馆时我在想,这样的博物馆应该多来几次,相信每次观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且随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期待下次有机会一定再来感受这个承载了大量中国历史文物的圣堂。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