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装饰贺卡》3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装饰贺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装饰贺卡》是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组编的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4课的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排版等操作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插入表格等其他几种实用的功能。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精神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作以下定位: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修饰图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情景导学、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制作贺卡。
情感与态度:通过作品创作,培养审美意识、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大小的改变及环绕方式的设置。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制作贺卡"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并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我探索--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1.教学硬件: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习软件:网络教室软件、图片素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我让学生在不同的节日氛围中欣赏对应的节日贺卡,孩子们在不同节日氛围的熏陶下,沉浸在享受快乐节日的美好回忆中。并让他们打开老师准备好还未完成的一张圣诞快乐的电子贺卡。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说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贺卡,看看这张与你们欣赏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很自然的就引出这节课课题:用图片美化贺卡。
(这里运用了对比教学法,向同学们展示电子贺卡,各种漂亮的节日贺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教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激起了他们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个层次:尝试插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把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插入图片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在不会操作时可以在书中找方法。然后让成功插入图片的同学演示讲解插入图片的方法,老师归纳小结。
插入图片的方法:1、从菜单:插入一图片一来自文件一选择合适图片一插入
2、从图片工具栏:插入图片二选择合适图片一插入
(注:这里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素材)
随之,学生自己操作练习,给自己需要的节日贺卡配上图片。教师可以随机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强调插入的图片要突出所选节日的特点,不是随随便便一张图片就可以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当学生遇到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解决问题
在此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探究使自己贺卡看起来协调、美观的方法,收集并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学生插入图片以后,教师用问题"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一:图片太大或太小
学生反映有些图片插入以后太大或太小,想了解如何进行调整。教师可先请同学尝试解决问题,并请成功的学生进行讲解与演示,然后老师进行小结:调整图片的大小,先选择图片,再拖动图片四周的八个控制点,进行大小的调节。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是让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再由老师帮助解决。)
问题二:图片周围白色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图片四周有白色边、不美观,想去掉。请学生两人一组尝试设置透明色,提醒他们生在图片工具栏进行有目的的尝试。
(由于问题二跟问题一类似,比较简单,因此采用与问题一相同的处理方式。)
问题三:图片不能移动
学生反映图片不能随意移动,想了解如何移动图片。由于"设置图片环绕方式"是本课的难点。在这里,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在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中去尝试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最后老师小结:从图片工具栏:文字环绕一选取"衬于文字下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小组交流。并给出另一个任务:在不同环绕方式下拖动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这里给学生8-10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汇报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在上个环节学生任务驱动,探究新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经过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且会调整图片大小,设置图片环绕方式,下面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作品,每个小队要推出一位选手进行评比,我们要评出这节课的"贺卡制作小能手!"
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普遍性问题就需要面向全班反馈。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成果展示,汇报评价
一堂好课,最后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很重要。在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发现同学们制作的'电子贺卡夕都很美,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在展示时还要解释说明是哪个节日,为什么取这副图画,你准备把这张卡送给谁,以及为什么要送给他的原因。"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对创作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为"贺卡制作小能手。"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计算机成果的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使他们在友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启迪。通过这样的展评,使学生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构思出更好的作品。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五)交流拓展,总结升华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学生对自己所学与各知识点一一对照,从中体验到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理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本节课我更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了在Word中插入图片、文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能力。
全文下载:说课稿《装饰贺卡》下载href="/jafs2015/201511/8CC2614E356EE17B.doc">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装饰贺卡》下载

    以上《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装饰贺卡》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装饰贺卡》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装饰贺卡》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