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美术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范文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说课步骤
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馈方式
五教学保障措施
六教学思考
一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掌握具象艺术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教学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循着问题"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逐一展开.按着这样的顺序讲解,容易回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式教学是相背离的.于是,我以教学重难点作为隐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为主,适时点击知识点,使活动游离于知识点之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吸收新的知识.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教学步骤
1点题,故事引入
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
3活动:模拟情景
A.案情分析《马拉之死》
B.心理分析《最后的晚餐》(补充)
4小结
5示图,浏览
6思考与讨论
7作业安排
教学设想(环节1)
点题,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客观再现现实).设问:其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进入第二个环节.
教学设想(环节2)
浏览图片,锁定图片——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中外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锁定画面《马拉之死》.
教学设想(环节3)
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
角色模拟
师:主持会场
生:探长
各小组:来自不同国家的专案组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

艺术化的处理.
教学设想(环节4)
小结
A.充分地肯定学生学积极地思考,参与,合理的推断.对学生的评价是站在学生是否在细致地观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B.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
教学设想(环节5)
示图,浏览
活动后的思考与缓冲.学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让他们在作品欣赏中得以补充.(转换到艺术表现方面思考作品内容)
教学设想(环节6)
思考与讨论
A.在分析场景,解答疑团后,换位思考:作为艺术家,马拉的好友,你会如何画《马拉之死》
B.具象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人以真实感,故事情节,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它有没有意义可结合作品说明.(深化,提升认识)
教学设想(环节7)
作业安排
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学习法,教学反馈)
在教学设计中,模拟情景为主要环节,其他的是铺垫与有效的补充.创设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拟,为课堂的气氛增色不少,我只是个主持人的角色,众学生成了众探长,每个小组成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专案组,称呼变成这样"请来自美国专案组的李探长为我们分析案情".学生由观察,理解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说明只作两种假设:自杀或他杀,根据画面提供的场景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合理的分析,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探疑"的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把握,采用的方式是自然渗透,不罗列讲解,也不在小结中体现,而是适时地"点击",使学生关注,有所领悟,艺术家艺术表现方法及特色的讲解也是如此.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反馈
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情分析"的环节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业反馈
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环节的开展,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案情分析",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2,根据教学需要,"作业"同"思考与讨论"可互换.
六教学思考
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课后及时地记录,小结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具象艺术的功能
艺术作品(具象艺术)
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
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的形式
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情景
一个,一群时间,地点,环境
作品主题
《马拉之死》
《开国大典》董希文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

    以上《高中美术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范文》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中美术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范文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美术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说课稿范文》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