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8.23KB能给你启发!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模块的(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的知识内容。
  由于本课包括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部分,涉及到的古代雕塑较多,为了有效的区分各部分作品的艺术价值,我将本课分为2部分来进行。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1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还有课后评价反思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内容: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系列内容。全课主要是地下雕塑"秦始皇兵马俑"及地上雕塑"霍去病墓时刻群"等内容。介绍中国古代三大震惊世界的雕塑作品。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及透过兵马俑所展示的秦朝的武力强大和雄霸天下的英姿,进行详细而透彻的分析。介绍霍去病墓石刻群与唐代陵墓雕刻以及唐代俑类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2.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所涵盖的内容--陵墓雕塑,尤其是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成就,既与前面的古代壁画相呼应,又为后面的宗教雕塑作铺垫,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鉴赏中具有"纽带"作用。提高学生对古代雕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情感,
  3.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充分的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璀璨艺术遗存,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去爱护这些传统的艺术。以达到解决重难点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陵墓雕塑代表性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从中体会不同时期雕塑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比较各时期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探究,从陵墓雕塑作品的本体审美出发去体会各时期陵墓雕塑不同的审美标准与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入手,引发对生命价值观的思考,培养对民族艺术的情感,提高自身对雕塑艺术的认知程度和审美价值的把握。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学习重点和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
  这些随葬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透过这些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迷信风俗,启发学生应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些作品。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而化解教学难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
  1.创设情境法:
  在讲授新课前,为了使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如: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蕴藏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国陵墓雕塑都有哪些代表作品呢?这些作品又有何文化、艺术特点?它们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古代陵墓雕塑,来一探究竟)由三个连续的疑问作为激活一堂课的起点。
  2.竞赛法:
  陵墓雕塑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以竞赛抢答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乐学的氛围之中。
  3.角色表演法: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到前面模仿出《将军俑》和《士兵俑》的动作,这样拉近了学生与兵马俑的距离,使课堂动起来了。
  4.多媒体、模型辅助法:
  由于不能通过旅游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艺术品,教师在课前不仅准备生动的图片,而且还配上兵马俑仿真模拟雕塑。尽可能呈现出兵马俑的真实感。
  5.讨论比较法:
  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总结出各时期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区别。
  (二)学法: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对纪念性雕塑文化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在欣赏和评述雕塑作品上体现出共性的人文素养及审美倾向。然而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这种历史久远的陵墓雕塑来说,学生很难在全课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评价感悟等环节,归纳出陵墓雕塑的特点和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先秦倡导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使教学重点圆满解决,教学难点自然呈现。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
揭示课题
教师开课引言:美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件好的美术作品,常常能抓住我们的眼球,使我们想了解它、读懂它。之后带领学生承载这艺术之舟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祖先留下的文明...
教师开课以陈述的形式讲述美术的时代特点,开课语言自然,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能很快地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课堂中。
教师展示三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红山文化的《女神塑像》以及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提出问题:这3件作品属于美术的哪一种类?引出美术的门类之一(雕塑)对这三件雕塑作品简单介绍。
以本课作品提出问题,复习美术的门类之一(雕塑),使学生对三大作品有初步认知,为揭示课题做铺垫。
提示学生:以上三件雕塑作品有着共同的作用,让学生试图猜测他们的用途是什么?
让学生分析猜测作品的用途。引出本课主题--"陵墓雕塑",由于学生对古代雕塑知识的空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小组合作
抢答竞赛
为了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带领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讲解小组竞赛规则:分为4组,每两竖排为一组,每组第一名同学来记录小组的得分情况,竞赛规则:每提问一个问题后,以举手抢答的方式进行,每答对一题得一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
课堂学习过程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创设情境
精彩讲述
教师设问:一提到陵墓,人们难免会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如果有一天我们巧然临近陵墓却又无意触碰到那些沉睡在陵墓里的千年雕塑,那这个时候的你,会不会魂飞魄散,不知所措呢?
讲解兵马俑被发现的故事及其阵容(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并出示课件)
引用法国前总统的话提出问题:你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作抢答,教师强调兵马俑在中国古代雕塑的地位。
用陵墓的神秘特征创设情境,使学生酝酿情绪、流淌思绪、产生神秘之感,从而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去解开陵墓的神秘面纱了解陵墓雕塑。用配乐讲解的形式,讲述兵马俑被发现的故事和兵马俑群的宏伟庞大阵容,使学生更加渴望新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激趣提问
议一议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制作这么多兵马俑呢?让学生经过讨论并抢答。教师总结:阐明事死如事生的灵魂观念。
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此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先秦崇尚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模仿表演
拉近距离
紧扣主题
观看兵马俑阵容图,讲解他们整体呈现的颜色以及原本的颜色。并讲解原本秦俑服饰色彩。
展示图片:兵马俑中最具代表性的《将军俑》和《士兵俑》。学生分小组讨论(从身高、神情、头冠、盔甲、动势几方面分析)《将军俑》和《士兵俑》各自的特点。请2名同学到前面来模仿兵马俑的动作,请其他同学比照并分析其特点。
教师给予肯定和赞许,同时给出适当的指正和补充:从《将军俑》和《士兵俑》的形态特点能看出,秦俑的写实性非常强,而发掘的所有秦俑面容无一雷同,素有千人千面之称,就好像是活生生的军队一样。强调事死如事生的灵魂观念。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分析,
启发学生找出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突出教学重点。
此环节教师充分体现了引领和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在学生评述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再现和强化本课的难点问题。
《铜车马》
的艺术魅力
教师结合视频讲解《铜车马》的艺术魅力。
总结秦兵马俑总的特点,再次突现秦始皇的"事死如事生"理念,同时教师启发学生对封建思想有客观理性的认识。
升华本课重点,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从兵马俑雕塑的外在形式体会到作品内在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客观认识问题的能力,对封建迷信思想要有批判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地上雕塑
讨论、比较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欣赏地上雕塑《霍去病墓石刻群》,教师简介霍去病围击匈奴的故事。
学生欣赏作品《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简要说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霍去病墓石刻群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区别(数量、表现手法、雕塑形式、内在精神)教师补充:兵马俑是地下的,霍去病墓是地上的(有威慑现世的作用)
简述关于昭陵六骏作品的相关知识;探讨击鼓说唱俑、唐三彩的特点。
此环节是对地上陵墓雕塑作以赏析研究,本环节的重点是将霍去病时刻群和兵马俑两个不同时期陵墓雕塑作品作以比较,表格形式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填空,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表格对比很形象易懂,成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更好的载体。
公布得分
总结延伸
公布各小组得分,通过各小组得分,总结各小组在本节课中的探究情况,同时鼓励优胜小组。
之后对本节课学习探究情况作以小结,同时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升华延伸,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探究了秦、汉、唐三个时期的陵墓雕塑,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一领古代雕塑风采,通过陵墓雕塑使学生感悟到了古代帝王事死如事生的精神世界。告知学生千年秦陵至今未开的原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以致早日揭开这穿越时空的秦陵神秘面纱。
公布在课上探究过程中获胜的小组,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可增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之后对本课节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情况作以总结。
最后用秦陵至今未见天日这一事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早日重见秦陵风采做贡献,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升华和延伸课题的作用。

    以上《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中美术《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说课稿(3)》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