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舞剧灵魂《那根藤缠树》说课稿(2)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舞剧的灵魂》《那根藤缠树》说课稿
——选自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第一幕之“绝望”
赏析教学过程设计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三部分《舞剧的灵魂》中的《那根藤缠树》的赏析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引导学生鉴赏舞剧音乐、了解舞剧知识、感受多元文化,是高中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将舞剧和舞剧音乐定义在了高雅艺术的范畴,舞剧艺术对热衷于流行音乐的中学生而言,相对生疏。因此,如何吸引学生关注并喜爱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视野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补充了一些经典的舞剧作品片段,从而增进学生对舞剧的热爱。这课教材上共安排了五个舞剧片段,我选择了其中的《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篱笆墙的影子》中的“那根藤缠树”、《敦煌梦》中的“伎乐天”,将《春之祭》中的“春之轮舞”移到了《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一课中赏析,删去了《牧场竞技》中的“牛仔舞”;补充了《天鹅湖》中的“天鹅主题”和“四小天鹅舞曲”;《睡美人》中的“三人舞”、“双人舞”片段;《大梦敦煌》中的群舞片段及《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片段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始终围绕“舞剧的灵魂”而展开,采取了聆听、欣赏、感受、比较、演唱、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欣赏、感受中外舞剧片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感受舞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建立对舞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并掌握浅显的与舞剧相关的知识,感受并探讨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听辨一些著名中外舞剧音乐的片段(如《天鹅湖》、《鱼美人》等)。
3、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善于表现自己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浅显的舞剧知识,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探讨和分析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音乐是舞剧的灵魂。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著名的舞剧音乐《花的圆舞曲》
一、导入①播放剪辑舞剧视频片段,引入对舞剧的初步认识。
②播放无声舞剧视频,体会无音乐的舞剧表现力的缺憾,引出课题。
二、舞剧知识抢答(学习相关的舞剧知识)
三、简介舞剧音乐的发展历程
四、赏析经典的舞剧片段,探讨舞剧音乐的作用
(《天鹅湖》、《鱼美人》、《篱笆墙的影子》选曲)
五、活动与创造①为教师所表演的舞蹈动作选配音乐(也可为无声的舞蹈画面选配音乐);
②根据《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设计舞蹈动作并表演。
六、总结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那根藤缠树》赏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导入该环节——剧情及相关背景介绍——初听歌曲、初步体验——分析探讨歌曲表现手法——演唱歌曲旋律——进一步分析歌曲,探讨歌曲在舞剧中的作用——视听结合完整欣赏
1、导入该环节及剧情及相关背景介绍
这一环节是在赏析《鱼美人》中的“珊瑚舞”之后进行的。首先,教师用语言过渡:中国舞剧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在我国艺术家们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舞剧在创作题材、舞蹈语汇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突破和创新。
教师先播放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歌《篱笆墙的影子》,并配以电视连续剧剧照的播放,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作者是谁?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请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知道,则由教师讲解。由此过渡到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相关创作背景及剧情的学习。
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取材于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的故事。舞剧演绎了枣花通过两次不同的婚变和改革大潮的冲击,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姑娘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女性的历程。这部舞剧最大的亮点是音乐,曲作者徐沛东继续沿用了连续剧中的音乐素材,如《篱笆墙的影子》、《那根藤缠树》等都巧妙地运用在舞剧中。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从一部曾经脍炙人口的连续剧主题歌入手,拉近学生与舞剧音乐的距离,通过连续剧和舞剧的联系自然地引入舞剧相关创作背景的学习。
2、初听歌曲《那根藤缠树》,初步体验
了解

舞剧相关创作背景之后,我让学生先听《那根藤缠树》的第一段,播放音乐的同时,屏幕上附出歌词,列出四个故事情节,并请学生设想:假如你是编导,你会把这首歌曲设计在哪个情节中?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在轻松民主、师生共同探讨的氛围下进行的。“假如你是编导……”的设想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什么”的追问,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屏幕上呈现的四个备选情节使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剧情,帮助学生感受音乐。
3、分析探讨歌曲表现手法
教师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点评归纳,并告诉学生歌曲选自舞剧第一幕之“绝望”,表现主人公绝望的内心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哪些手法表现绝望的内心情感?
设计意图:
这个设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理性地分析,同时,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音乐鉴赏结合起来,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4、演唱歌曲旋律,进一步分析歌曲,探讨歌曲在舞剧中的作用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回答不是很全面的情况下,再由教师进一步引导,提问:除了这些手法外,歌曲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如旋律、节奏等)?提出问题后,不用马上请学生回答而是出示歌谱,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演唱,然后再结合谱例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懂得欣赏音乐,还要学会如何去欣赏。“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如旋律、节奏等)”这个提问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思考,但音乐要素的分析对高中生仍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欣赏的策略上,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带着疑问一起去演唱、体验,之后再结合谱例进行分析探讨,既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又可以有效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在舞剧中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作用。
5、视听结合完整欣赏作品,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设计意图:
由于该舞剧视频资料匮乏,我搜集了一些舞剧的演出剧照,结合歌词,制成视频短片,弥补了只有音乐没有画面的缺憾,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加深对音乐是舞剧灵魂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创设欣赏情境,教师可以悄悄退在屏幕旁边,在第二段时,可以提醒学生轻声跟音乐演唱,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播放视频短片)
另外,我还制作了另一个版本的幻灯片作为备用。(播放幻灯片)
总之,在《那根藤缠树》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始终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重视音乐体验,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并发表见解,重视课堂中问题的生成和预设,在施教过程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以上《舞剧灵魂《那根藤缠树》说课稿(2)》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舞剧灵魂《那根藤缠树》说课稿(2)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舞剧灵魂《那根藤缠树》说课稿(2)》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