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初中一年级政治说课稿古老丝绸之路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xxxx初中一年级政治说课稿古老的丝绸之路

一、说教学背景

1、说教材分析

我所说的教学内容出自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历史常识,是从灿烂的历史文明角度来看世界。具体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古老的丝绸之路,其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两部分中又都包含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我把本主题从新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进行教学,每部分中都介绍路线的开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将有关陆上丝绸之路的内容(即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友好使者张骞、玄奘的故事)做为第一课时,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这样做,能在第一课时中既让学生清楚认识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孩子们能应用第一课时中用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以一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2、说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他们已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他们对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丝绸之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对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节课上,既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浅显的已有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学生对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认识。

3、说教学方式与手段: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本课时采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确立的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查找、听、读故事、小组交流、说感受等方式,使学生知道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玄奘;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及开通的重要意义,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知道丝绸之路的简单知识,二是,体会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重要意义。第二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使用的是“看图片说一说”的活动,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孩子们认识就说出名字,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顺序效果)

出示图片

2、“你们知道吗,它们在过去还有一个名字,一起看看!”(遮挡功能的使用),让孩子们再读一读。这时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他们为什么还叫这样的名字啊?在孩子们表达出他们的这种感受后,我说“它们这样的名字和它们的来历有关系。”

3、(下拉图6)指图说明:“它们来自我国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区,在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为胡,来自那里的东西就被称为胡瓜、胡豆了。古时候,还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称为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区。”进而提出问题“那么在古时候,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么来到中原地区的?”

图6

引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丝绸之路。板书:丝绸之路。

4、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关于丝绸之路,你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认识丝绸之路,是通过看路线图,查找、交流的活动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课本提供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7),将图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看图的时候,我们应该先看什么”(明确看图要先看清图的名字、图上方向、图例,然后再看图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组织2人一组的学习。

图7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本环节教学是在学生2人一组的自主读图活动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获得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到达地,丝绸之路到达的范围等知识。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补充到“丝绸之路全长有7000多千米,联系了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是一条线路长,范围广,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联系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从而落实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样三个活动完成的。

1、听故事前,先用课件出示图8,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张骞这个人,进而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张骞手里拿的叫“节”,节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节就表示是国家派出去的,现在“使节”一词还在使用。(通过此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对现在的影响。)

图8

2、“张骞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为什么吗?”引领后面的学习。

3、讲故事,教师就结合图9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时带着这样一个任务:“边听故事边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图9

利用拖动复制功能,将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顿,更明确张骞出使路线。

教师在故事讲到“张骞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一路上他们必须走在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地方”时,出示图10,故意停顿,让学生此时此地设想一下:“张骞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危险”。帮助学生体会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艰辛。

图10

4、在听完故事后继续追问:张骞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他是不是白去了?说说你的理由。

(在本环节中,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到了xxxx多年前,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了解张骞这个人,了解他不怕困难、信念坚定的个人品质,设身处地的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突破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这一难点。)

5、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生阅读的是课本78页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读后,不仅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算一算“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图11,学生从图中标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标出现在的年份xxxx年,然后在白板上进行计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离今年多少年。

同类热门:

诚信是金》七年级说课稿政治专题

科举制的创立七年级说课稿政治专题

    以上《2019初中一年级政治说课稿古老丝绸之路》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2019初中一年级政治说课稿古老丝绸之路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初中一年级政治说课稿古老丝绸之路》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