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课稿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各位老师一起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接下来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与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为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后面两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该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第一次将科学探究独立提出。学生在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
(2)技能性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通过对教材内容及对考试标准的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情况,确定本节重难点为:
重点:阐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涉及到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等概念,涵盖了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学生理解其原理,就能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我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但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学习,所以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3.教学方法: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说学法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学生又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
提问:从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植物细胞会失水和吸水。
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
通过设问,讨论,刺激回忆,合理呈现,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2.作出假设
点拨学生对比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讨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学生讨论,刺激回忆,巩固旧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思维。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细胞膜与原生质层的异同,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形成思路。
之后学生作出假设: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最后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技能
3.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思考:假设只是一种推测,要有证据验证。如何验证?
讨论、探究如何设计实验,但需要对学生进行点拨
点拨1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
学生讨论得出:材料应选用活的成熟植物细胞。如,紫色洋葱表皮细胞,黑藻,植物叶子、菊花花瓣细胞等等
点拨2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
学生分析得出:蔗糖溶液,清水,其他的也可以
点拨3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预期结果: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得出: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通过上述分析,指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
学生设计实验
总结: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创造性思维
4.进行试验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分组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得出实验结论
总结:通过学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组间交流,体验实验成败
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解决个别质疑问题
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细化、内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7.进一步探究
根据学生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深入分析讨论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及结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更深入探究的欲望。
本实验课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从中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综合使用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各项技能,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落实了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等理念。
五、设计反思
1.学生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但还远不成熟,是否能承担此节如此之多的分析过程?
2.讨论法固然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但班级个别学生会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
3.本节课涉及到前面的知识,学生是否仍然印象深刻?是否能达到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类热门:
高三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生物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