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涸(hé)校(jiào)勘安土重(zhòng)迁蛊(gǔ)惑人心
B.粗犷(kuàng)阴霾(mái)屏(bǐng)气凝神焚膏继晷(guǐ)
C.悭(qiān)吝诡谲(yù)数(shuò)见不鲜刚愎(bì)自用
D.折(zhé)价嗔(zhēn)怒审时度(duó)势莘(shēn)莘学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立意标新立异黯淡暗淡无光
B.生色声色俱厉洪大规模宏大
C.坚韧坚忍不拔陈规墨守成规
D.清净耳根清静国事共商国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的囚车上,萨达姆纵有百般神力,也下台的厄运。
②寒风凛冽,马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和顺楼里却春意融融
③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不免不管虽然B.不免尽管固然
C.难免尽管固然D.难免不管虽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9·11”事件后,以色列军方仔细核查了安全防卫系统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疏忽,并呼吁国人保持。
②蒂托的人身安全将会得到充分保证,他的活动不会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工作。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A.镇定阻碍晦涩B.镇静妨碍晦涩
C.镇定妨碍艰涩D.镇静阻碍艰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怕的秋老虎也已经被秋风赶走,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解决巴以冲突,目前,国际社会正采取了多种措施协力斡旋调解。
B.xxxx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该校注意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庭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又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在199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他认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选自xxxx年7月29日《参考消息》)
7.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8.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提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机械的判定。
9.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有的人近视、有的却不近视的原因。
B.导致近视的因素有:过早阅读,遗传,怀孕的母亲感染、早产或受到不正常的光线照射等。
C.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近视能够遗传的内在原因、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都是有待科学家研究解决的课题。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手术。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科学家至今尚不能说明造成近视的确切原因,因而近视能够遗传的说法只能是部分地符合实际。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人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①诖(guā)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军旗,在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明法令。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矜其诖误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次:临时驻扎、住宿
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暂:暂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3.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囚)相携哭于碑侧
B.(朝廷)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C.(天兵)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
D.(我)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
①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②止司刑使,停斩决
③表奏,特敕配流丰州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李贞起兵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百多人,另有五千多人没为官奴。
B.狄仁杰上表为诖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威胁,狄仁杰毫不畏惧,严辞驳斥。
D.狄仁杰在汝南任检校刺史时,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译文:
(2)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风景如画的韦姆兰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当我们听到陌生人信誓旦旦地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我总是有些不悦,我确信他们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取悦于我。不错,韦姆兰是很美,但是,如同过去常说的,作为旅行者,他们应该专门去一趟,呆上短短的几天,亲眼看一看它的美景,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可能不得不说,韦姆兰也是一处有缺陷的美景吧?大自然曾经坐在画架上,开始创造某种独具特色的景色,但是工作当中感到厌烦了,没画完就抛到一边,以后想起来才整理好。人们可能认为它过于劳累了,只在瑞典——挪威边境上的科伦山脉的西侧创造了宏大、奇特的美丽。当它造韦姆兰的时候,肯定疲倦了。它只搞了一个很好的基本构想,有过类似挪威的思路,幽长的峡谷、湍急的河流、高耸入云的山脉,但是如刚才说过的那样,它一直没有把基本设想变成现实。山谷与河流,那里有,但从来没有巍巍群山。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匍匐的山丘,它们从来没有达到高山的标准。人们多么想抓住它们弯曲的脖子,把它们提高一段。它们又宽又大,肯定有勇气升高一步。
我说这些要干什么呢?啊,我想使人知道,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尽管这些特征都是获得人们崇尚所不可缺少的。它既不是希腊,也不是瑞士或埃及,它有更多的极普通的风貌。它可能很美,但美得特殊。我们可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面孔,但是只有我们在极大的成功时,或者在假面舞会上,更多的是当这些面孔的主人遇到困难或感到疲倦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这些面孔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时候它们一下子获得了超过其他人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我们大家肯定都知道其原因,那是因为注入了灵气。
但是风景不是没有灵魂吗?没有,当然没有。不过,毕竟……我不十分肯定是这个原因。去年夏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外出几个月后于八月底回到了家乡。刚到家的那几天,天气阴冷、多风。韦姆兰凄惨、丑陋,我对自己说,多可怕,我们的山那么低矮,我们的农田和原野那么没有色彩,一切都是那么枯燥无味。我想到了夏天涌入这块宝贵、令人赞叹的土地上的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这些山和农田肯定认为,我们大家都疯了,让客人就看这些东西。
但是八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九月,天气变得平静、温暖,阳光明媚,早晨有一点雾,但是太阳一出来,马上烟消云散。留下的很多东西,给这块仁慈的土地编织了一块美丽的锦缎。
然后韦姆兰日复一旦地静卧在明亮、柔和、粉色和蓝色的薄纱里,纱是那样的纤薄,人们永远无法看清它们,只有那原野可以着上薄纱的色彩。同时,湖泊变成乳白色,群山显得更高,轮廓变得更加明晰,田野闪着金色或绿色,当人们顺着长长的山谷望去,顿时觉得它们是真正的天堂,它们的形状和色彩都是那么令人神往。
我们确信,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我们呼唤所有的意大利旅行家,所有的阿尔卑斯山攀登者,所有向往南海诸岛的人们,他们切不可忽略其他的地方。他们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韦姆兰,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漂亮。
啊,当太阳和韦姆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出现另一种景象。
19.作者听到陌生人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有些不悦”?(4分)
答:
20.第三段写到“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但作者认为韦姆兰“美得特殊”,为什么?(5分)
答:
21.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地方比韦姆兰更漂亮,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说说“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一句的含义。(5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一开始,被称作“很美”的韦姆兰并没有显示出它的美来,只是到后来才撩开面纱,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B.大自然在创造韦姆兰的时候,没有把基本设想变成现实,所以韦姆兰也是一处有缺陷的美景,作者为此感到非常遗憾。
C.在第三段中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来表现韦姆兰与众不同的特殊美。
D.第四段中写八月底的韦姆兰凄惨、丑陋,这是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为下文写九月的韦姆兰的美蓄势。
E.在这篇文章中,美就象是一位姗姗来迟的贵客,但一旦到来便令人难忘。作者这样写,在于告诉人们,鉴赏美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连贯通畅。(2分)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科技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它还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充满活力的运行体制。
答:在加上。
24.下面是有关新版发票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防伪措施的文字进行压缩,不超过80个字。
(4分)
新版发票自今年8月1日由北京市地税局正式启用以来,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每张发票中都包含了多项科技成果。
据北京市地税局同志介绍说,新版发票采用的数字喷码丝网工位印刷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之一,有效提高了字迹的分辨率。如将新版发票放在5倍放大镜下,可以发现票面字迹呈点状分布,而普通技术印刷的字迹油墨结成一团。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在每张发票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发票号”和“密码”两项,发票号为一个18位的数字,而密码区是被覆盖的,只有刮开以后才能见到。据介绍,密码是在印制发票时随机生成的,与发票号保持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每张发票由哪个商家买走在税务局的数据库里都留有记录。消费者要想知道一张发票的真伪,打地税局的查询电话或登录相关网站一查便知。
2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xxxx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B项“犷”应读“guǎng”,C项“谲”应读“jué”;D项“嗔”应读“chēn”)
2.2.D(“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
3.3.C
4.B(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此处的语境不属于“遇到紧急情况”。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两者都有“碍”,一是前者程度轻,后者程度重;二是前者是无意而为,后者是有意而为。“艰涩”侧重指文辞不流畅,难懂;“晦涩”侧重指作品含意隐晦不明,难以把握)
5.B(A项望文生义,“感同身受”意为“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C项使用范围不当,“集思广益”意为集中大家的想法和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显然不能用于互相讨论。D项“如火如荼”比喻声势浩大而热烈,是褒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另外“明争暗斗”也不可能“声势浩大”。)
6.C(A项前后矛盾,“正”与“了”矛盾;B项句式杂揉;D项搭配不当,“引导”不能和“自觉性”和“主动性”搭配)
7.C(A项“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是戈德斯密特1990年提出的理论。B项戈德斯密特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B项第一句说法不对。D项弗雷德里克并未提出近视和遗传有关。)
8.A
9.D(原文说“或许将来”“就能”,D项意为完全“能”,成了突然判断,故错。)
10、(B项句中所说的人必然都是过早阅读的人,又是长时间阅读的人,这部分人最容易得近视,此说法合乎事理,也为实际情况所证实。A项近视能够遗传不等于近视的人绝大多数都与父母近视有关,文中拉普人的例子便说明此点。C项“只要这样做的人”中包括着父母都是近视的人,他们即使重视用眼卫生,仍然会近视。文中第四段对这问题说得很清楚。D项①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的理论是基于事实的,有大量的实例在,不能说“部分地符合实际”。②D项前句推不出后句,前后两句构不成推理的逻辑关系。)
11、D(暂:突然、一下子。《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A、矜:《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盲”。B、次:《陈涉世家》:“之次所旁丛祠中”。C、董:《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
12、A(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以①作介词“凭”;以②作“因”。C、何①作副词,可释作“为什么”;何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可释作“什么”D、且①作连词,况且;且②作连词,尚且。)
13、C,省略的是“你”(张光辅)
14、B(①反映狄仁杰的同情心。③狄仁杰果敢行为的结果⑥反映狄仁杰给老百姓的恩德,在百姓中的声望影响。凡有①③⑥者均错)
15、A.六百余人没有处死,只是判定为死罪。
第Ⅱ卷
16.(5分)(1)宁州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得分点:(1)到郊外(1分)(2)救活[或“使(你们)活下来](1分)(3)疑问语气(1分)”(2)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得分点:“所在”(1分)“远近”(1分)
17.(6分)(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分+2分)(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2分)得分点:空间、立体感、浩然正气;写突出正气充满天地也对。不陈述理由不给会。说“秋后”好,只要言之成理也给分。
18.(4分)(1)老骥伏枥壮心不已(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19.(4分)那些陌生人没有去韦姆兰亲身体验过它的美,故作者认为他们这样说只是为了取悦于他。
20.(5分)韦姆兰的美是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是一种在普通之中注入了灵气的美。
21.(5分)表现了作者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2分)有灵魂的美,朴实的美,充分利用外界条件展示自己的美就能永存。(3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2.(4分)AD
23.(2分)在“科学的方法论”前加上“形成”。
24.采用数字喷码丝网工位印刷技术,每张发票上都有“发票号”和“密码”,且一一对应,并可通过地税局的查询电话或登录相关网站查明真伪。(4分)
25.(6分)大浪迭起时,敢于勇往直前的扁舟懦弱者,尝试是一堵阻止前进的墙
古文翻译:
武则天准备称帝,篡夺李氏皇位,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没有官奴。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处决死囚。当时狄仁杰以检校官的身份为汝南刺史,他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让监刑官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奏禀圣上,似乎有为反贼说情之嫌;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写成奏本又毁掉,主意总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基本意不是想要造反,还请您同情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这番话禀奏则天后,死囚们获特敕免死,被流放到丰州去。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在狄仁杰任宁州时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为狄仁杰碑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了丰州,又立石碑纪念狄仁杰救命的恩德。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分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势力之后,那些将士仗着威势,过度征敛当地百姓,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怠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止越王李贞一人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话的含义,狄仁杰说道:“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肝脑涂地,揭竿而起。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将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被降爵任命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召回任魏州刺史,在任时颇具恩泽声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26.(60分)附评分标准

    以上《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