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2019山东潍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飓风  遽然  拮据  前倨后恭  龙盘虎踞
 B.孤傲  辜负  沽名  呱呱而泣  怙恶不悛
 C.填塞  畋猎  聒噪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D.装潢  辉煌  彷徨  巧舌如簧  人心惶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游目聘怀  励精图治  杀一儆百
 B.祸祟  变换莫测  察言观色  匪夷所思
 C.嘉奖  少安毋躁  声名狼藉  言简意赅
 D.端详  惹是生非  色厉内荏  始志不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外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________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②去年,41家大型企业派人专程到西安翻译学院表达了对210名在校大三学生的预聘________。
 ③________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________备受重视。
 A.界限  意向  由于/因而    B.界限  意见  因为/从而
 C.界线  意见  由于/因而    D.界线  意向  因为/从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公众的监督一旦缺失,往往导致腐败势力不可收拾,使反腐败的成本变得异常巨大。
 B.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布什说:“意见不合不影响保持朋友关系。”
 C.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大道上人流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老张每次出差时,细心的妻子总会在他的提包里放上一包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对中国公民伤害,日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捐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注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榷酤:官家统一管理酒的买卖。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表荐  表:表彰       B.公卿大臣毕会  毕:全都
 C.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  执:坚持  D.宜有所捐损   捐:抛弃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寡言语,举动时当        B.至饮宴欢乐之际
 C.权尝咨问得失          D.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B.①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   ②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C.①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D.①壹等因此渐作威福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9.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顾雍被孙权器重的句子是
 A.弱冠为合肥长          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
 B.累迁大理奉常,……封阳遂乡侯  亲拜其母于庭
 C.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不用,终不宣泄
 D.是以不敢肆情          于是权乃议狱轻刑
10.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雍年轻有为,弱冠出仕,担任过几个地方的官员,他治理有方,很有政绩。
 B.顾雍“举动时当”,在朝中很有威势,连孙权在他面前也不敢轻举妄动。
 C.张昭向孙权提出了有关刑狱的建议,孙权询问了顾雍后,才决定减轻刑罚。
 D.吕壹陷害过顾雍,但顾雍不计个人恩怨,仍能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已成阶下囚的吕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三、(1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
                    
②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2分)
答: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3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四、(8分)
14.依据下面句子的样式,以“奉献”开头在后面再仿写一个句子。(4分)
 工作而有热情,工作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快乐;热情消失,工作便会成为负担。
答: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4分)
  非典疫情发生之后,科技界的反应相当积极。从重大科技计划调整、研究资源的大量缺投入到众多研究机构和科学工作者的公开表态,无不显示出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比之下,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声音相对微弱。对非典及其风险的认识和应对,没有科学不行,但仅靠科学又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与非典有关的诸多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重要问题正愈来愈急迫地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面前。 
答: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6—19题(18分)
           心灵巨人
         魏念滨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这个巨人很早就停驻在我的心房,引领我在十年寒窗清苦的学习生活中咀嚼阳光的味道。那段日子确实单调乏味,尤其是高三,学习非常紧张,大家绷着弦拼着命整天与书本做伴,周而复始地吃饭、学习、睡觉,有限的课外活动也是和各种各样的学习知识紧密相联。我那时苦中寻乐,有个小小的习惯,下课铃一响,经常一个人跑到走廓尽头,打开窗户,看天上的流云。一看到那些自由的白云,我的心就会莫名地激动起来,那是我心中的巨人在作怪。它让我把白云想像成未来,高远而澄清,太阳光一照,有着热烈的色彩。上课铃一响,那个巨人又会不失时机地将从遐想中唤回,并且谆谆告诫我,要努力听课呦,要好好用功呦,为了你那多姿多彩的未来和崇高远大的理想。
  虽然后来我没能如愿以偿实现自己的理想,考取自己喜欢的大学喜欢的专业,但我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现实的安排,因为我心中的巨人给我了恰到好处的劝解与安慰,它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在它的感召下,我摩拳擦掌地在大学校园的各种舞台上释放青春的光芒;在它的牵引下,我如饥似渴地在校图书馆里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营养,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将我从各种虚浮的诱惑中扯拽出来,将身心投入到更为有益的事情上去。有了它,我才知道辛苦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有了它,我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人生的旅途才不会短路。
  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悠闲的工作,甜蜜的恋情,宽敞的住房,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愉悦心灵的同时,也使心灵失去了动力——心中的那个巨人自以为功德圆满竟早早地躺在薄薄的档案里昏昏睡去了。生活在喝茶、看报、提职加薪、家长里短中以一种惯性的方式延续,生活的目的早已模糊不堪。和周围的许多人一样,我甚至希望自己的日子能够沿着这样一种惯性一直生活下去,波澜不惊,安然至退休,至死亡。
  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我偶然间抬头看到了天上那一轮喷薄跃出的红日,映得它周遭的云彩红彤彤的一片,很是撩人情绪,记忆的一角豁然开启,心中昏睡的巨人竟以诗的形式复苏出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诗,就是那个写了《瓦尔登湖》后卧轨自杀的诗人。时光荏苒,青春不再,海子式的浪漫与激情早已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沉淀,“喂马、劈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琐碎的日子里,我们早已忘了还要“周游世界”,我们不再有梦,不再有追求,在面对蔚蓝的天空时我们不再有飞翔的憧憬和拥抱太阳的热望。心灵缺少精神巨人的主宰,窗外的阳光、绿树、和风就不能尽收眼底,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我们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缺失的,醒醒吧,那些过早睡去的心灵巨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主人的躯体还活着,你们就应该燃烧出感觉和温度。即使这辈子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喂马、劈柴”,我们也不该放弃理想,停止飞翔,我们要怀着一颗诗心生活,面向生活的大海,我们的内心应该永远怀着春暖花开的期待。
(选自《时文选粹》)
16.请用简洁语言概述高三学习阶段“心灵巨人”对“我”的作用。(4分)
答:
17.“我们只关心‘粮食和蔬菜’,我们看不到‘春暖花开’”一句中,“粮食和蔬菜”和“春暖花开”分别指什么?(4分)
答:“粮食和蔬菜”指
“春暖花开”
18.文中写“大学毕业后,一脚迈进社会”一段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9.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咀嚼阳光的味道”含义是在清苦阴冷的学习生活中享受阳光的照耀和温暖。
 B.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借自己人生几个阶段的经历,抒发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C.“心灵巨人”其实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好呼唤。
 D.正是因为“天上那一轮喷薄跃出的红日”的照耀,使自己冰冷的内心感到温暖,“心中昏睡的巨人”才得以苏醒。
 E.文章借海子的诗,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要永远追求理想期待美好未来的人生态度。
六、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个想做诗人而没有成功的人,想到了人生的虚无,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坑。他看这坟地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游人。旧日的同行们来见他,他说:“我无意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的。”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
1.D  加点字都读“huáng”;A项:“据”音“jū”,其余加点的字都读“jù”;B项:“怙”音“hù”,其余加点字都读“gū”;C项:“聒”音“guō”;“殄”音“tiǎn”,其余加点字都读“tiān”。
2.C  “聘”应为“骋”;B项:“换”应为“幻”;D项:“始”应为“矢”。
3.A  ①“界限”是“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是两地区分界的线,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意向”是“意图”、“目的”,“意见”是“对事情的看法”;③“因为”与“从而”不搭配。
4.D  A项:“不可收拾”的适用对象应是事情;B项:“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与语境不符;C项:“接踵而至”使用对象不当。
5.D  A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B项主宾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在伤害加“造成的”。
二、(15分)
6.A(“表”,上表)
7.D(正法,古“公正的法律”,今是“执行死刑”)
8.D(①“因”,凭借;②“因”,沿袭,因循)
9.B
10.B
三、(14分)
11.①我所听到的,也象张昭陈述的一样。(2分)
②顾雍等都被举报,因此遭受责备。(3分)
12.(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2分)
(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13.(1)择其善者而从之;(2)天生我材必有用;(3)纵一苇之所如。
四、(8分)
14.参考例句:奉献而有爱心,奉献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幸福;爱心丢弃,奉献便会成为苦恼。(4分)
15.非典疫情发生之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反应不如科技界积极。(或:对非典及其风险的认识和应对,也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4分)
五、(18分)
16.下课时它让我畅想美好未来;上课时它告诫我努力听讲,好好用功。(两方面各2分)
17.“粮食和蔬菜”指满足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春暖花开”指让我们憧憬向往的美好境界。(每点2分)
18.承上启下。写自己的“心灵巨人”睡去,失去动力。为后文的感悟思考过渡。
19.AD(A项“阳光”在文中指“理想”;D项:“冰冷”“温暖”在文中无据,不符合作者当时心态)
六、(50分)
20.作文评分可参照xxxx年高考评分标准

    以上《2019山东潍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2019山东潍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2019山东潍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