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觊觎忌妒稽查赍恨而亡叽叽嘈嘈
B.丽水狸猫黄鹂不幸罹难梨园子弟
C.车棚抨击膨胀蓬门荜户令人捧腹
D.蚊蚋纳罕木讷方枘圆凿千补百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雏形首屈一指消声匿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渲泄茅塞顿开相濡以沫坐收渔人之利
C.证券化险为夷固若金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寒暄众口烁金开门揖盗山雨欲来风满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愉悦的享乐、丰美的衣食、的生活,这一切若不成为为人类作贡献的条件,也不能充实人生的意义。
②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种人他有多大的本领,我们也不能委以重任。
A.舒服呆板进而/不管B.舒服刻板因而/尽管
C.舒适刻板进而/尽管D.舒适呆板因而/不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他仍然是中国最高学府的名教授,门墙桃李,此中大可物色党羽。
C.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D.我呻吟着伸手去按那只涎皮赖脸的大脸猫闹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你被录取了。”
B.这位江西姑娘在51届“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D.“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而其中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①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也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
②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
③错误、疏漏、粗糙之处
④粗糙、错误、疏漏之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7—10题。
为拓宽农业范围,人类越来越注意开发昆虫资源。譬如日本,已将此列入高科技产业,投巨资进行研究和开发。
昆虫是个庞大的家庭,各种昆虫寿命长短不一。从已经开发或具有开发前景的昆虫看,生产周期均在10天左右。美国一座专门生产苍蝇的农场的数据表明:一对家蝇在12—15天内可产卵1500颗左右。夏秋两季,其后代更以几何级数增加。该场的四个月可生产高级纯蛋白质600吨左右,可顶上千亩良田的大豆产量。其他一些昆虫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蝗虫58.4%,蝉72%,胡蜂81%,蟋蟀65%,蚕52%,蚂蚁42%至67%。昆虫是低等动物,大多数只食用绿叶或腐败有机物。
传统观念中,除蜜蜂和蚕外,人们几乎没有喜欢的昆虫。实际上,昆虫与农作物的取食关系是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关系形成于人类诞生前,属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现在,人类采用加大杀虫剂量的方法对待昆虫,既简单粗暴又自食其果:农作物产量的虫害损失增加,化学农药对人类的身体损害上升。
一般说,食用农作物叶子的昆虫幼虫生命仅10天左右。在生态平衡状态下,在农作物中期生长旺盛季节,一般危害构不成明显的减产。再者,如果昆虫与农作物已构成毁灭性的破坏关系,则何以能发展进化至今?最后,还应指出,食叶昆虫将农作物叶片食用后是将初级有机物转变成高级动物蛋白,在目前人类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拼命销毁昆虫高效的蛋白转化方式呢?
7.根据文意,对人类“越来越注意”开发昆虫资源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缺乏蛋白质,而昆虫则含有高级蛋白质
B.大多数昆虫繁殖快,饲料来源简便,生产成本低
C.昆虫可在室内进行规模化生产,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
D.开发昆虫资源,可以减少农作物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
8.根据文意,对农作物与昆虫的关系“属于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昆虫取食是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
B.农作物与昆虫的食物链形成于人类诞生之前,并延续至今。
C.食叶昆虫幼虫寿命短,对农作物产量并无影响。
D.人们一旦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昆虫,便自食其果。
9.根据文意,文中第四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B.农作物与昆虫的食物链
C.各种昆虫和各类农作物D.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状态
10.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对使用农药防治昆虫的利和弊提出新的见解。
B.人类日益重视昆虫资源,并已进行研究和开发。
C.对昆虫与农作物的关系补充了新的见解。
D.对蛋白质的生成方式有了新的发现。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1—15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国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卒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兵:军事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不厚,不善待
C.而君用起,则是弃卫弃:疏远,抛弃
D.鲁君卒疑之,谢吴起谢:辞退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兵法以事鲁君B.文侯以为将
C.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D.与士卒分劳苦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起)东出卫国门,与其母诀
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鲁卫兄弟之国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武侯浮西河而下
吞二周而亡诸侯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②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
④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⑥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⑦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⑥⑦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年轻时,家里很富有,他为了博取功名,四处求官,结果官没有求到,把家产也耗尽了,遭到同乡人的耻笑。这说明吴起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
B.鲁国国君之所以不敢留用吴起,只是因为担心诸侯各国忌恨鲁国军事强大,联合起来对付鲁国。
C.吴起不顾自己中毒的危险,为病卒吮疽,使病卒的母亲大为悲伤,更增忧虑。从侧面表现吴起深得士兵拥戴。
D.吴起劝武侯不要以山河之固为宝,而应懂得修政在德的道理,反映了作为军事家的吴起的政治眼光。
第Ⅱ卷(共105分)
四、(共15分)
16.翻译下列文言文。(5分)
(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行与故游夜别
何逊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4)博学之,审问之,,,笃行之。《中庸》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到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拆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9.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4分)
答:(1)感到“威逼”的原因是
(2)感叹“无奈”的原因是
20.“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从作者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4分)
答:(1)
(2)
2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答:(1)
(2)
(3)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六、(12分)
23.下面一段文字摘自《中国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画线的词语有四处已被摘抄者改动,因而不得体,请找出来,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4分)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人可以享有这样的诉讼权利:经人民法院答应①,可以翻看②本案
的庭审材料,请求自费复制本案的庭审材料和法律文书,但涉及③国家机密④或者个人隐私
⑤的材料除外;在法庭上,有权与被告人及其他代替打官司的人⑥进行争论⑦;法庭辩论
束以后,有发表最后意见的权利;在权阅读法庭?a href=http://www.jsfw8.com/sjc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事迹缛衔宰约旱某率黾窃厝酚幸怕┗?br>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⑧。
答: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
应改为。
24.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4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
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2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要记住:,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的就会成为空壳;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
七、(60分)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
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
参考答案
一、1.B.A赍恨而亡读jī;C抨击读pēng,令人捧腹读pěng;D蚋、枘均读ruì,纳、衲均读nà、讷nè。2.C.A项:消—销;B项:渲—宣;D项:烁—铄。3.D(“舒服”侧重表示人身体、精神的主观的具体感受,多用于口头语;“舒适”侧重表示客观环境或东西给人的综合性感受,多用于书面语。“刻板”侧重指不会变通、缺少变化,多用于学习、经验等方面的生搬硬套,多用于书面语,多用于形容做某事;“呆板”侧重指不自然、不生动,多用于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事中的墨守成规,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既可以用于形容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做某事。4.C(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涎皮赖脸:厚着脸皮纠缠,惹人厌烦。)5.D。A项:“传来……的声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又出现了一个谓语动词“说”,两个句子混杂在一起,形成句式杂糅的毛病;B项“进入”与“殊荣”搭配不当;C项:有歧义,“自己”:老人的哥哥/老人自己。6.D
二、7.D。本文说注意开发的“昆虫资源”指的是“蛋白质”源。而D项说的是昆虫与农作物的关系。8.C。寿命短的食叶昆虫幼虫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属于自然规律,再者也并不是无影响的。9.B。横线前说的是昆虫对农作物“构成毁灭性的破坏关系”,因此可以排除A、D。横线后的“发展进化”陈述的应是一种生态现象,因此可以排除C。10.A。本文没有涉及这项信息。
三、11.B轻视12.B让(他)担任。13.B助词,判断句的标志。(A代“他”/代“我”。C代“疽”/动词。D顺连/并连)14.D15.B。
吴起,卫国人,爱好用兵之道。年轻时,家里累积千金资财,游历求官不成,终于使家庭破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那些诋诽自己的人三十多名,然后朝东走出卫国城门,跟他母亲诀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了。”于是他服事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始终没有回家,曾参因此轻视他,而与他绝交。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服事鲁国国君。鲁国让他当将军,带军队进攻齐国,使齐国吃了大败仗。那鲁国是个小国,但有了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鲁国任用了吴起,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国国君终于怀疑吴起,就谢绝(辞退)了他。
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就去服事他,文侯用他做将军,进击秦国,攻占了五座城池。吴起身为将军,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他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包装背负粮食,为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生了毒疮的,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了哭了起来。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将军却亲自吮吸他的毒疮,你还哭什么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文侯认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正,能完全得到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太守,来拒御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服事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说:“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武侯说:“好”。
四、16.(1)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敢直前,决不后退,终于死在敌人手里。(2)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都会成为敌国的人)。17.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在这里动词“滴”、“暗”(“暗”字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起着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18.(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慎思之,明辨之
五、19.(1)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掌握知识难度增大。(2)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海无边。20.(1)放出眼光,敏锐选择,迅速掌握。(2)多一些真诚求知,少一些浮夸买弄。21.(1)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标准的人才是一位成熟的读者(2)各种读书的时尚此起彼伏,要坚持自己的读书标准。(3)文化是一种使社会安定、繁荣和发展的力量。22.BC(B.“赞同”和“不赞同”,作者的思想是辩证的;C作者并末“忽略”)
六、23.①②⑥⑦(①②⑥⑦分别应为许可、查阅、诉讼参与人、辩讼);不得体的原因是混淆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国家法律应用书面语,却用了口语。24.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的启示。25.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就会变成死湖不燃烧的就会变成庸人

    以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