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qiān)期体无咎(jiù)言攒(cuán)射惩创(chuàng)
B.形骸(hái)歧(qí)韵白鹄(hú)夙(sù)兴夜寐
C.平仄(zè)椽(cuán)子靡(mí)室老矣载(zài)笑载言
D.颓(těi)废葳蕤(wēiruí)赁(lìn)屋将(qiāng)子无怒
2.下列各组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罪孽编辑阴谋密计陨身不恤
B.混盹噩耗屠戳芸芸众生C.寥落喋血嬉笑怒骂桀骜不驯
D.落寞婀娜黯然销魂骚首踟躇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美国世界级网球名将桑普拉斯在ATP总决赛冠军争夺战中,以3比0轻松击败他的老对手阿加西,又一次夺得冠军,这是他第五次____ATP。
(2)春节期间,北京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300元者,本店将一份精美的礼品。
(3)杭州大酒店越来越多,一流厨师供不应求,于是不少店家争相出高价招聘,有人戏称:“酒店挖,肥了大厨师。”
(4)德国将支持长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但是要保证费用不会给国家预算造成负担。
A.问鼎惠赠墙角搁浅B.夺冠敬赠墙角搁置
C.夺冠惠赠墙脚搁置D.问鼎敬赠墙脚搁浅
4.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B.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你认真感受过,品味过秋天吗?你是否注意过,各种生命在秋天里有什么表现?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已有24个省市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xxxx万千瓦。
B.在旧书新出的热潮中,不少作家和出版社为书配插图、作诠释,以此迎合新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在记者的了解中,不少年轻读者却不买这个账。
C.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论,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在得到遏制。
D.尽管能源生产快速发展,运输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法国旗迎风飘扬,“祝中法友好源远流长”的巨大横幅高高悬挂,到处洋溢着“文化年”的节日气氛。
B.鲁迅的作品在艺术创造上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

到了登峰造极。C.这些勇敢的人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三峡”。D.昨天,一北京客人向本报热线诉说了遭遇:特快专递比普通的邮件还慢——本应一天就到,结果多日杳无音信。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B.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化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D.《孔雀东南飞》选自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8.对下列句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契阔谈讌(通“晏”)肇锡余以嘉名(通“赐”)B.来吾道夫先路兮(通“导”)爱而不见(通“薆”)C.自牧归荑(通“馈”)终老不复取(通“娶”)D.隰则有泮(通“畔”)箱帘六七十(通“奁”)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府吏见丁宁②渐见愁煎迫B.①君尔妾亦然②作计乃尔立C.①会不相从许②叶叶相交通D.①故作不良计②大人故嫌迟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B.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C.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D.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0分)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待,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②。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③;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④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

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注释:①缪,假装。②行,曲。一再行,一两支曲子。③都,大方。④第俱如,暂且和我一起前往。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亲:双亲,父母。B.相如见而说之。说:通“悦”,喜欢,高兴C.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朝:拜见,拜访D.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谢:道谢12.下列句中“从”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②使从者谢吉③相如之临邛,从车骑④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3.与“独奈何相辱如此”中“相”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B.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C.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D.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14.以下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出众的一组是()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②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③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④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⑤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⑥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④⑥D.③④⑤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相如是四川人,小名“犬子”,学业结束后自己改名为“相如”,以表示他对战国时代的蔺相如的敬慕。B.司马相如见到梁孝王的门客邹阳、枚乘、庄忌夫子等人十分高兴,游梁时他与一些儒生同住数年,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C.司马相如应邀到临邛作客期间,有一次当地富豪卓王孙和程郑设宴招待他,他称病不往,后来不得已赴宴,一坐下就晕倒了。D.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后私奔到成都,这令卓王孙感到很丢面子,后来经过众人的反复劝说,他才给了司马相如夫妇很多钱财僮仆,使他们成了富人。第Ⅱ卷(共70分)三、(8分)16、翻译下列四个句子根据上面一段文言文,翻译(1)、(2)两句(1)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2)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4)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四、(8分)17、默写(1)不见复关,。既见复关,。(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序。,。(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4)新妇识马声,。,知是故人来。(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6),。绕树三匝,何枝可依。(7)真的猛士,敢于,敢于。(8)沉默啊,沉默啊!,。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两小题(6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桔绿:秋末冬初景物。18、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天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1分)野性的林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着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规律,都必须融会于一种精神”。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的茁壮和成长。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担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是十分艰苦的,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看那桢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气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它们成长起来了。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的深深地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仅仅二万余亩的林区便有千种以上的乔木和草木,难道这还不够浑厚和丰满!绿楠干细似杖,乌柏蕨茎粗如椽,黄铜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然而这千姿百态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每一棵树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

,茁壮的异彩。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风,隆冬的雪都为它们淡抹浓妆,使守林人觉得春色新,促人振奋;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欢欣;冬色凝,使人坚定。他们也像森林里的树一样,爱上了这块土地,蒂固根深。
我们愈往里去,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杂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
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奇花异草在树尖儿
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也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性。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20.在作者看来,这原始森林“富于野性”,其“野性”的含义有哪些?(3分)
答:
21.作者说“野性的林”是“美”的,那么,这种“美”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2.文章的题目是“野性的林”,作者在第六段却不惜用大量笔墨来写鸟兽花草,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文章开篇,以充满激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原始森林的壮丽画卷,为全文礼赞“林”的野性定下了昂扬的基调。
B.作者对山林的厚爱和感悟,使得文章情感充沛,语含哲理,“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C.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野性的林”是“我”的品格的象征,“林”的形象其实就是“我”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同一”之境。
D.出于对“野性的林”的热爱和艺术表现的需要,作者多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E.“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全文看,作者借“野性的林”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因为作者在这里“奔走”,只有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七.24.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字之间)(3分)答:&n

bsp;25.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诠释或补充前面的诗句,使内容更丰富。(4分)生活是海,融汇百态人生;人生是船,;奋斗是桨,;理想是帆,需乘风破浪前进。这样看来,生活不是观赏海边的日出;生活不是;生活不是。八.25、作文:(30分)阅读下列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桥,跨接两岸而沟通双方,总能引发我们许多联想。有形的桥,如虹般飞跃于江河上,使天堑变通途,它默默无语,承载着流水般游龙似的人群与车辆;无形的桥,是一条连接你我他的纽带,驱走了封闭与孤独,让我们走出了自我,了解了世界。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自选角度(3)自拟文题(4)不少于700字。

    以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