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一语文下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知识(8×3=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畏葸(sī) 榫(sǔn)头瓮牖(yǒu)绳枢

B.逡(qūn)巡 饿殍(piǎo) 庠(yáng)序拗(niù)他不过

C.攥(zhuàn)住数(cù)罟 监(jiàn)生弃甲曳(yè)兵

D.经传(zhuàn) 宵柝(tuò)槁暴(pù)间(jiàn)或一轮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质量检测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孝悌约从离衡狙击手要言不烦士可忍孰不可忍

B.桅杆天涯海角高品位两全其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寒喧轻拢慢捻跑龙套旅游胜地男儿有泪不轻弹

D.谪戍撒手人寰发祥地哀声叹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主观意识太弱,就会全无主见,最终难以有成,与其筑室道谋,不如敢为天下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B.中国人素有安土重迁的情结,在城市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特点,只是一味强调经济补偿,就会给搬迁工作带来困扰。

C.在完成对“毒胶囊”的全面清查后,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相关企业展开专项整治行动,让“涉毒食品”在劫难逃。

D.图书大厦里,一本本厚厚的语法书,虽然详细,但也繁琐,千万条语法规则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词汇,一个拨动人心弦、振奋人心劲的词汇,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它叫“中国梦”!

B.“中国好声音”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拉萨山岭塌方事件发生后,国家紧急启动三级救灾应急响应。权威人士强调:全国人民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多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一直以来,各地在开展学雷锋活动过程中,都未能摆脱这样的“怪圈”。在这样的情况下,,。,,,。

①如此举措固然值得称道

②切实营造人人学雷锋、时时学雷锋的良好氛围

③一些地区推出各种鼓励政策

④而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⑤旨在希望学雷锋活动能实现常态化

⑥但“学雷锋”的意义,绝不是靠硬性制度的约束实现的

A.①⑥③⑤④②B.③⑤⑥①④②C.③⑤①⑥④②D.④⑥②③①⑤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善假于物也(凭借)会盟而谋弱秦(使动用法,使……削弱)

B.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树)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 不及卢家有莫愁(比得上)

D.又闻此语重唧唧(动词,说话)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蒙故业,因遗策

8.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B.所守或匪亲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文言文阅读(3×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难问题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C.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盛大

10、下列各句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不拘于时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而耻学于师

11、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Ⅱ卷(笔答题共117分)

三、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鉴赏(21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5分)

13.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11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5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⑴沧海月明珠有泪,。⑵,孤舟一系故园心。

⑶千载琵琶作胡语,。⑷,潦倒新停浊酒杯。

⑸空闻虎旅传宵柝,。⑹,往往取酒还独倾。

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⑻,相逢何必曾相识。⑼,以手抚膺坐长叹。

⑽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小说阅读(共20分)

一个鬼子和一个县

刘齐

下午1点之前,游客的心态一直很愉快。他们不可能不愉快,神秘秀丽的喀纳斯湖足以让忧郁的人眉头舒展,让痰多的人肺部清新。这里是新疆最北部,国境线上的白云飘来飘去,分不出应该归谁所有。

按事先约定,旅行社的中巴将于下午1点离去。归程漫长,路途险峻,不得不早点发车。大多数游客恋恋不舍地告别美景,按时上了车,只有三个人迟迟不归。

一点半,那三人仍不知去向,大家难耐车内的燥热,纷纷躲到树阴下抱怨,历数三个家伙的种种不是,从第一天上车就看他们不顺眼,没有一回准时的。

两点半,失踪者总算出现了,每人骑一匹马,由哈萨克族小孩牵着,悠哉游哉,毛发未损。原来他们的迟归,只是为了贪玩。大家松口气,纷纷回到车上,准备出发。不料那三人下了马,并不上车,和导游打个招呼,就旁若无人地钻进路边的一个小饭馆。人们震惊了,愤怒了,这么晚回来,还好意思吃饭?素质太差!这不是欺负人吗?拿我们当什么了?谁去说一说,快开车吧,太晚了不安全,尽是盘山道,车翻了大家一起玩儿完,谁也跑不了。愤怒了半天,只有一个来自北京的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其他人则留下来继续愤怒。

北京女人进了饭馆,试图阻止那三人点菜,建议他们买点干粮带走。未遂。向导游和司机求助,也未遂。导游、司机看来与饭馆老板很熟,他们伙在一起,劝北京女人不要着急。煎炒烹炸的油烟中,北京女人咳嗽两下,言词激烈起来,其关键词有信用、权利、做人、回扣、大家等等。迟归者中的一个冷冷反驳道:“大家都没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

北京女人满脸通红,疾返中巴搬救兵。谁知大家不肯当救兵,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作一种远距离的声讨。北京女人进退失据,在阳光下傻傻地干晒。

三点钟,迟归者吃完饭回来,车上的人适时转了话题,谈起奶茶和伽师瓜。中巴启动时,北京女人突然出人意料地提议,由迟归者向大家道歉。

全体游客一愣,当即鸦雀无声。都说于无声处听惊雷,其实许多时候无声处不一定有惊雷。汽车闷闷行进,远处牧场的羊群默默吃草。有人小声说:“得了,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一些人随声附和:“那是那是。”

北京女人冷笑,自言自语:“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信了。”

无人接话,几个xxx岁的孩子困惑地看着成人,中巴改换低档运行,地势陡峭起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1)小说的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2)面对三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北京女人和众多游客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3)文中北京女人的自言自语“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人就敢管咱一个县,开始我不信,现在有点信了”有什么含义?(4分)

(4)现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但却总有那么多不和谐的音符存在,如小说中的三个人

和游客。结合小说内容,谈谈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作为个体的每个人都应该做些什么?(6分)

六、语言表达

16、每个人的爱都有自己的特点,即时同一种爱,爱的语言、爱的方式、爱的情态也不尽相同。请模拟下列身份不同的人,对“爱是什么”进行阐释。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朋友说:爱是困难时的救助,痛苦时的问候,无助时的依靠,成功时的提醒。

妈妈说:。

老师说:。

七、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卢梭则谈道:“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也可以从整体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同类热门:

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短文阅读

    以上《高一语文下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一语文下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一语文下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