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红色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间或(jiān) 憎恨(zèng) 惴惴(zhuì) 毕毕剥剥(bō)
  B、诡秘(guǐ)  抵当(dāng) 草窠(kè)  恍然大悟(huǎng)
  C、讥诮(qiào) 一瞥(piě)  朱拓(tuò)  涨红了脸(zhàng)
  D、渣滓(zǐ)  唾弃(tuò)  驯熟(xùn)  瘦削不堪(xuē)
  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恶梦 辖制 没精打彩 平心而论
  B、告诫 寒喧 平心静气 礼上往来 
  C、熏黑 吮吸 涎皮老脸 理所当然
  D、响午 骋礼 震耳欲聋 莞而一笑
  3、填在句子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小说一般要有好看的故事,能引人入胜,____________出人意料____________在情理之中,否则,不管企图表达怎样重要的思想也很难吸引读者。
  ②孙犁作品从多方面______________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③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_____________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A、虽然/但是 勾勒  曲解
  B、既/又   勾勒  误解
  C、既/又   表现  曲解
  D、虽然/但是 表现  误解
  4、下列句子中红色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以他们的不觉悟,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
  B、珠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
  C、哲学系刘教授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他思维敏捷,常常信口开河,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D、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向来是讳莫如深,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却谁也不愿意正视现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反映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为目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思路。
  B、不仅中国现代小说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还继承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优秀传统,富于民族传统和现代意识。
  C、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已经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视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地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与民俗中的“生肖”有密切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③《过秦论》包括上、中、下三篇。作者贾谊是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④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长篇小说和戏剧,擅长刻画小人物。
  ⑤鲁迅共有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写于1924年。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二、文言文(共36分)
  7、下列红色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 (dāng)
  B、毋从俱死也     (wú)
  C、蹑足行伍之间    (háng)
  D、旦日飨士卒     (shǎng)
  8、下列红色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②奋六世之余烈  壮烈
  ③焚百家之言   著作
  ④赢粮而景从   收获
  ⑤立而饮之    立刻
  ⑥觉今是而昨非  错误
  ⑦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⑧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⑧
  C、②⑤⑦⑧  D、①③⑥⑦
  9、下列红色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为桂林象郡
   引以为流觞曲水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悟已往之不谏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门虽设而常关
  D、臣死且不避
   且为之奈何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
  B、余威震于殊俗
  C、而倔起阡陌之中
  D、令将军与臣有郤
  1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与例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此其志不在小
  C、眄庭柯以怡颜
  D、园日涉以成趣
  ②例:乐琴书以消忧
  A、天下云集响应
  B、刑人如恐不胜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仰观宇宙之大
  A、客何为者
  B、为击破沛公军
  C、当其欣于所遇
  D、铸以为金人十二
  13、下列红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自以为关中之固
  14、默写(4分)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州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④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6分)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21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恐汉袭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后月余,单于出猎,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6、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币遗单于    遗:赠送。
  B、而收系张胜    系:拘禁。
  C、复举剑拟之    拟:作出杀人的样子。
  D、不顾恩义     顾:顾惜。
  17、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其一人夜亡告之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D、欲因此时降武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18、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汉元年,(匈奴)恐汉袭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B、单于子弟发兵与(虞常)战,虞常生得。
  C、副有罪,(他)当相坐。
  D、及还(汉),须发尽白。
  1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犯乃死,重负国——被侮辱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
  B、单于壮其节——单于认为他的气节很勇壮。
  C、为降虏于蛮夷——被蛮夷打败俘获。
  D、单于愈益欲降之——单于更加想让苏武投降。
  2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能说明苏武有高尚节操的一组是:
  ①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武气绝半日复息。
  ③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④何以汝为见!
  ⑤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2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受汉武帝的派遣送被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匈奴,副使是张胜,常惠兼任使臣。
  B、虞常设计杀匈奴单于,张胜参与此事,因而牵连到苏武,苏武为不使汉朝受辱而自杀未果。
  C、匈奴单于敬慕苏武的气节而想让苏武投降,苏武严辞斥责了劝降的卫律。
  D、苏武历尽苦难而不屈,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2-27题
  我们教师们都怕他(指别里科夫)。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和谢德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22、对本文段赏析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教师们受过民主教育和熏陶,但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精神压迫面前也很无奈。
  B、别里科夫不仅在学校中有权势,甚至对全城的所有事都要插手管,所以全城的人都怕他。
  C、别里科夫虽是个小人物,但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教师的身份,这说明旧秩序、旧传统力量的强大。
  D、像别里科夫这样维护封建势力的人不除去,人们将不会有自由、和谐、愉快的生活。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23、下列对《祝福》尾声的描写的赏析比较合理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将自己对鲁镇人们的祝福融进了这热闹的气氛中。
  B、通过对“祝福”景象的描写,表现了“我”对没有给祥林嫂带来幸福的天地圣众的不满。
  C、“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在爆竹声中轻松下来;相信来年的鲁镇能比今年好,从而深化了主题。
  D、使祥林嫂的惨死和鲁镇人们的“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请科学家们不要见笑,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大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有这些奴才的缘故。生活在奴才们中间,做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平生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连同尊长和师友,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我将没有一个臣民,我将不再是奴才们的君主。
  24、对本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是奴才,哪怕是尊长、是师友,都应在被憎恶之列。
  B、正因为有奴才的存在,世界才有待于改造。
  C、是奴才使我成了暴

君,最终我将杀死所有的奴才,包括师友。
  D、只有消灭了奴才,才不会产生奴才首领,所以应该彻底消灭奴种。

等待自己的播种(杂文)
阮直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虽说大多的等待结果不过是一个个泡影,但对于等待者来说,他们等待的过程还是充满希望的,否则的话,他不会等待。
  比如农民等待天上下雨,干部等待上级下令,毕竟不像站在海边等待海市蜃楼那么虚无缥缈。用如今的套话套一下,就是“希望与破灭并存”。一个人的等待总还是与希望都贴点边儿,就像老夫我,从来就不等待自己成为百万富翁,也不等待平静的生活能窜上来一个红颜知己,更不等待上级为我发一页任命书,因为那于我都是荞麦皮打糨(jiàng)子——不沾边儿的事。但凡我真心等待的事儿,都有一下子被我抓住的可能。比如当年考大学,我曾在内蒙草原上伴着马灯和天上的星星在苦苦地等待,等待的心情无论多么烦躁、不安,可是隐约的兴奋还是让我有一种幸福感,因为真的有希望。比如当年约她时,也是苦苦地等待,满满一炉的炭火已经烧落,酽酽的红茶已经喝淡,还没听到她的叩门声,但我还能忍耐地等待下去,因为我相信她会来。比如当年我把自己那一篇篇文章分行排列,就以为是诗了,装进信封,邮出去,等待用稿通知,虽说没有希望,但我却一直写下去。我知道有一天会等来成功。正是这些美好的等待才让我充满了希望,有了希望在心中,你就会快乐。在别人的眼里我这是傻老婆等汉子——够呆了,可是傻老婆的等待是值得的,一旦呆汉子记起了有人等他时,他就会义无返顾地走去。可是人儿精似的林黛玉等待的那个人见人爱的宝玉哥哥却是一场春梦。在等待的价值上,审美的有时不如实际的更让人幸福。有人说“好饭不怕晚”,我看那是不到饥饿时。别把等待的美想得那么美好,美好地等待那些经过自己努力就可实现的事才更美好。让等待都平实一些,都贴近现实一些,你才会幸福,否则等待的幻想也会伤害人。
  小的时候,春节时等待父亲买一串鞭炮,母亲给做一双新鞋,爷爷给点压岁钱,三十晚上吃一顿肉馅的饺子,正是这些一串串、一个个小小的等待,才穿起了我们生活的链条。如今的日子好过了,我们的希望值也在提升,心中等待的平台自然也就高了,可无论怎么高涨,我也只等待那些不让我伤神,不让我烦恼的希望。我从不等待大喜和狂欢一下子降临,就像我从不拿两元钱买一张彩票,然后就等待500万元的大奖;我从不用一滴汗水浇灌一棵树,然后就等待它的果子。我这一生只把等待托付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即使遇上灾年,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我仍旧等待我种下的种,因为灾年毕竟没有丰年多。
  25、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二项:(4分)
  A、作者写“农民等待下雨”和“干部等待上级下令”是要说明人们等待的,都应是与自己生活切近的。
  B、当人们等待着有可能实现的希望的时候,再困难、再烦躁,都有信心等待下去。
  C、第二段中“苦苦”“满满”“酽酽”这几个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等待时不耐烦、痛苦的心情。
  D、当生活水平高了,日子好过了,人们希望和等待的平台也会随着提升。
  E、人应该等待更高尚的东西,不要让买彩票、获大奖这样的“大喜”干扰自己平静的生活。
  26、如何理解“在等待的价值上,审美的有时不如实际的更让人幸福。”这句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解释作者“我从不用一滴汗水浇灌一棵树,然后就等待它的果子”的深层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共6分)
  28、按照例句仿写(注意字数相当、句式相似)
  例句:
  我远道匆匆赶到绍兴一隅——“沈园”,就是为了寻觅陆游多次游历的遗踪,哪怕是一枚脚印,一袭衣衫;就是企望重温诗人缠绵悱恻的故事,哪怕是一瞬秋波,一声长叹。
  我远道匆匆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为了__________,哪怕是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企望__________,哪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不含标点)
  散文一向都以权威的“选本”而传世。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文章总汇《文选》是如此,明代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抄》亦如此,至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等,皆是明证。
  中国现代散文,也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其中周作人选编的《散文一集》和郁达夫选编的《散文二集》,至今仍是了解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里散文创作面貌、成就的最好选本。
  说来遗憾,当代的散文选本,至今还缺少一个精选严鉴的权威读本。
  五、
  30、作文(30分)
  父亲经商有道,事业有成,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一天,父亲带儿子到郊区游玩,为了让他看到居住在那里的穷人们的生活,并明白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有多么宝贵,是多么幸福。他们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里借住了一天一夜。
  结束旅行回到家里之后,父亲问儿子:“你觉得这次旅行怎么样?”“好极了,爸爸!”“你学到了什么?”“许多东西,爸爸。我们有一条纯种的名犬,他们有四条普通的狗,但这些狗玩在一起,很开心。我们有一个大游泳池,他们有一条流动的小溪,而且没有尽头。我们有高档照明灯具,他们有漫天繁星。我们只在院墙上有藤蔓植物和鲜花,他们却拥有无边无际的地平线。更让我羡慕的是,他们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而我们几乎没有时间见面,您每天都在忙忙碌碌,要想和您说说话,只能用手机发个短信息:‘如果可以,给我打个电话。’”
  儿子接着说:“谢谢爸爸终于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富有’和‘幸福’!”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 案

  一、(12分)
  1、D(A、间或jiàn 憎恨zēng B、抵当dàng 草窠kē C、一瞥piē 朱拓tà)
  2、C(A、噩梦 没精打采 B、寒暄 礼尚往来 D、晌午 聘礼 莞尔一笑)
  3、B(①中两空之间是并列关系②“勾勒”和“画面”搭配比较好③“误解”是客观原因导致的,“曲解”听者主观故意的作为)
  4、C(“信口开河”:指随便胡说。此处情感不当。)
  5、C(A句式杂糅,应该改为“要以…为目的”,或者去掉“为目的”;B语序不当,中国和外国,前后没有呼应;“不仅”应该放到主语“中国现代小说”后面;D第二个分句

主语置换,在“视为”前面加“文艺界”)
  6、C(①应为“天干”;④契诃夫以创作短篇小说和戏剧为著名)
  二、(36分)
  7、D(xiǎng)
  8、D②(功业)④(担负)⑤(站着)
  9、C(而:表转折“却”。A以为:把……做为;来……做为。B之:到、往;取独。D且:尚且;将要。)
  10、B(A距—拒,内—纳;C倔—崛;D郤—隙)
  11、
  ①C(使动用法。A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弱”;B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处”;D日,名词作状语) 
  ②C(意动用法。A响,名词作状语;B刑,名词活用为动词;D朝,使动用法。)
  12、D(定语后置。A宾语前置,B省略句,C状语后置。)
  13、D(认为)
  14、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③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④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15、翻译句子
  ①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
  ②派遣将领把守涵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③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16、D
  17、A
  18、C
  19、C
  20、B
  21、B
  三、(16分)
  22、B(人们怕他,是因为他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强大。文中没有他有权势以及插手其他事务的信息)
  23、D(A文中没有“我”的“祝福”。B要控诉的是控诉这个万恶的制度,而不是“天地圣众”。C“我”并没有找到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道路,所以这段文字中没有“对未来怀有希望”、“来年好于今年”的意思。)
  24、C(原文意为“我”将变成所谓的“暴君”,“杀死”所有奴才,包括成为奴才的“尊长和师友”。而非是奴才使我成了暴君。)
  25、C(表现了作者等待心上人时的焦急和执着),E(作者的意思是不要让等待成为烦恼和负担,就如同用两元钱彩票去换取获500万的期盼)。
  26、要点:“等待”最终目的是要等到(获得),如果你等的东西十分美好,就像“那个人见人爱的宝玉哥哥”,但实际是等不到的,那就不如去等可以得到的东西更为实在。
  27、要点:等待不等于不付出,要想有所获得,就要付出你的劳动,才会等来你的期盼。不去付出,就不要期冀不可能到来的结果。
  四、(6分)
  28、仿写(略)
  29、概括信息(不超过30字)
  古代、现代散文都以权威“选本”而传世,但当代散文至今缺少权威读本。
  五、作文(30分)(略)

 

 

    以上《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