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彭德怀和他大黑骡子》听课评语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评点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主题,这个单元在教材中的主题是“八一壮歌”,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组成,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后一篇《大江保卫战》则展示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律诗《长征》是对长征的概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则是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人物对长征进行了细描。为什么要了解和把握的这个单元主题,我个人认为对于我们在教学中更便于拓展与延伸。
说实话,这篇文章很难教,文章很长,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这样大容量的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听完季老师的课后,第一个感觉,课上的很好,听着很舒服。成功之处非常多,为节约时间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年级承担的观课任务是课堂生成,在听课时我就在想该如何去拓展生成?从哪些地方可以生成?经过我们年级组认真讨论交流,我觉得假如让我来设计,我就会设计以下环节来拓展生成:抓住一个词:“燃眉之急”和一个字“背”。
抓住重点词语“燃眉之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感受当时的红三军团面临着严重的饥饿的威胁,情况非常紧急。由于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遥远,可以播放一段红军过草地的视频,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饥饿的威胁是多么可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彭德怀下达了第一次命令,指导学生读好命令,体会彭德怀当时的焦急也就水到渠成。
一个字“背”,因为这字写出了彭德怀内心的“翻江倒海”。在此处,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他可能在做什么,想什么,在心里说什么等,体会彭德怀心如刀绞的痛苦。而课后补充资料中的数字也醒目直观地进一步说明过草地的艰难,也可见饥饿带来的灾难是多么严重。
当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季老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长征,感悟了长征精神,实现对教材的超越,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季老师这节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希望季老师以后能给我们多展示,让我们有多学习的机会。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