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听课反思听《渔歌子》有感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象一般是对文字所描写的物象的感受和体会,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围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朱老师在课堂上也有几个亮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是多层次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要求都不同。在了解了词牌名后进行第一次读,要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解决了字词问题后,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在理解了每句诗意后,要求读出江南风景的美感。
第二,朗读指导很精彩。以往,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常常采取让学生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昏昏欲睡,既很机械,有很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果甚微!朱老师的朗读指导方法既丰富多彩,又很有新意,比如:唱诗,打拍子读诗词,一唱一和式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事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学生整体感知词句的美感后,朱老师再次介绍张志和,并且非常自然地引出张志和的哥哥写的一首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根据词牌的特点,师读哥哥写的词,让学生对照《渔歌子》和答,进一步体会诗人悠闲自得、陶醉山水间“不须归”的情怀。
在古诗教学时,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体会不深刻,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对于作者和写作背景不理解,此时,适时的资料展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一首诗词不只是学会这首诗词,而应该让学生从学习中积累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能力。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