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评课稿 内容页

《分数乘分数》观后感

《分数乘分数》观后
观看了刘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感触颇深,他那全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幽默的教学风格,精彩细致的课堂点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受益匪浅。
本节课刘老师以一条简短的数学信息开始:王芳是班里的编织能手,每小时织围巾1/5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教师接着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因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通过比较算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对于新的分数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学生说画图。1/5×1/2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围巾,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教师让学生在1号作业纸上画。接下来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并比较哪种方法更能体现先分再取,再分再取,教师即使进行课件演示,并问:1/5的1/2是多少呢?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1/10,教师紧接着问:怎么看出是1/10?学生说把长方形的纸一共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10,接着用画图法让学生继续研究1/5×2/3,通过画图,自然而然得出结果是2/15,学生感觉到画图的方法确实很好,进而研究了3/5的3/4是多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件展示),并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接着刘老师出示了:7/125×3/8,让学生继续画图解决,使学生感觉到只画图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画图不行了怎么办呢?于是有了猜想:分子乘分子做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做积的分母。究竟猜想对不对?就要验证。这就要选择不同的分数乘法来进行画图验证,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了分母相乘表示一共分了多少份?分子相乘表示最终取了多少份,从而证实了前面的猜想是对的,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相乘作分子。
纵观整节课,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规划研究过程,设计研究方案。按照“规划研究过程----自主研究----交流展示、评价质疑----课件演示、规范过程”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发现、质疑、交流、反思、归纳等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整堂课无不渗透有数形结合思想和举例-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方法……这些浸润着睿智策略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使数学弥漫着神奇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引路人,是学生的参谋。学生被充分尊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绽放了精彩。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悟到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