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时间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结论。

第二课时

  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地球的运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