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内容页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上册计划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两、三位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1);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数条”等。
(二)前后教材联系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部分内容也是四年级学习两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基础。通过认识千克和克,探索1千克和1克的质量,帮助学生建立感官。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传统内容,认识相关特征,并会计算周长,是以后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为以后研究其他图形积累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既是对倍的运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更是帮助学生养成从条件想起这种思考习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图形和几何领域里的图形与运动的知识。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概念的扩充,认识平均分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得用分数表示。该内容是是三下、五上研究分数的基础。本册教材另安排了三个探索内容:周长是多少、间隔排列、多彩的“分数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课程标准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笔算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3)指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4)认识间隔排列的特征,理解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关系。
(5)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6)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2.数学思考:
(1)探索几十、几百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算理和算法;经历判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过程;经历探索笔算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
(2)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千克和克的直观感受。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发展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
(4)感受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特征,养成这种思考方法。
(5)探索间隔排列的特征,理解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关系。
(6)探索平移和旋转现象。
(7)探索平均分,理解分数现象;探索分数的比较方法。
3.问题解决:
(1)利用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能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6)间隔排列的特征并解决问题。
(7)能绘制轴对称图形。
(8)能用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
(1)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阅读教科书中“你知道吗”栏目和有关书籍中提供的资料,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初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感受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初步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4)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并作出认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班情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三(2)、三(4)两班数学,2班有学生46人,4班有学生44人。总体来说大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喜欢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在计算速度上比较慢,错误较多,要加强计算练习。其中一部分同学虽然学习比较认真,但由于思维比较慢,所以稍有难度的题目就很容易出错,要多加指导。
三、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媒体等。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帮教结对活动,对后进生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