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张为民

“ 期刊好文 邀您共读 ” 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 张为民 张文霞 刘梅华提要:本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 探讨了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课程设置。笔者认为,构建大学英语教育体系应依据外语学习规律、大学教育特点以及各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英语学习与通识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环境相匹配、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兼顾等特点。据此,我们构建了清华大学本、硕、博一体化的英语教育体系,旨在实现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和针对性, 满足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 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提升以及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英语教育体系;大学英语教育;研究型大学;课程设置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这对国人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既精通英语语言又懂专业的人才(张为民等 2011)。但是大学教育杂志社,近年来的众多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对目前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不满,甚至感到失望。他们感觉本科、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如同“炒剩饭”,而且越炒越少,英语越学越差(戴炜栋 2001;王海华、王同顺 2003;夏纪梅 2003)。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

大学教育杂志社_教育能改变社会吗_爱能社张晋畸形教育

1)大学阶段英语定位不明确,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难以持续。大学阶段学生不清楚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是什么,这就造成许多学生为学英语而学英语,学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英语课程,修学分,一旦英语课程修完,英语学习也随之终止,无法保证持续性。这与语言学习规律背道而驰。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无法充分体现语言学习规律。一是课时安排。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般是,本科1—2 年级每周一至两次课,3—4 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硕士和博士一般仅在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课, 每周一次, 这与中学阶段的每天一次英语课形成巨大反差。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保证学生与英语的充分接触,往往造成中学培养的英语语言感觉逐步退化,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在大学期间没有提高,甚至下降(夏纪梅 2003)。这实际上与他们在大学期间对英语学习的投入减少密切相关。二是课程内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仍然注重打英语基础,体现不出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区别,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大学教育杂志社_教育能改变社会吗_爱能社张晋畸形教育

3)专业学习压力,无法保证对英语的足够投入。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学生繁重的专业学习压力,和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投入是一对矛盾。许多大学通常把英语教育看作英语教师的责任,把英语教育和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割裂开来,一直无法解决专业投入与英语投入的矛盾。

因此,学者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张尧学 2002;张杰 2005;张为民等 2011)。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明确与大学教育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能也不应该停留在中学注重的英语听说读写的一般技能训练上(罗娜 2006;韩金龙 2007;蔡基刚、廖雷朝 2010)。在此背景下,我们以清华大学为例,开展了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大学教育杂志社,构建了本、硕、博一体的大学英语教育体系。2. 英语教育体系构建的依据2.1英语与全球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目前,“世界人口的1/3 每天都在和英语打交道。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将会使用英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将会大大超过英语母语者”(胡晓琼 2007:21)。由此而来的结果是,英语不再是非英语国家与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而更多地成为一种多国家、多文化、多功能的国际性语言,其支配地位可见于众多领域,如科技、医药、网络、电脑软件、经贸、交通、外教、体育、学术研究等, 已成为一个国家了解世界的最有利工具(Phillipson 2006;王银泉 2002;张凌 2009)。

爱能社张晋畸形教育_大学教育杂志社_教育能改变社会吗

不仅如此,英语目前也显然成为让世界了解某个国家、发展自身的主要工具。面对此情况,王守仁、王海啸(2011:4)指出,“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已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有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年轻一代的国际交流能力。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人数多,涉及面广,影响大。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2.2外语学习规律众所周知,掌握一门外语,学习者必须对其持续不断地学习、使用,保持日常接触,增强语言感觉,使之成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Stern 1984;Ellis 1994;Lightbown & Spada 1998)。外语学习一旦中断,或不常接触、使用,外语能力便会逐步下降, 外语学习动力和兴趣也会随之慢慢消退(Gardner 1985;张为民等 2011)。另外,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一般交流目的,较高阶段一般是学术交流目的(张为民等 2011)。学术语言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是一般语言学习的延续和发展。学术语言学习既可培养学生为学业发展所需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语言的一般交流能力。学术语言学习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技能层面(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如note-taking, presentation, seminar等);二是语言层面(academic English)(如用学术语言、学术文体完成研究报告、课程论文的写作能力等);三是学术素养层面(academic ethics)(如避免剽窃等学术诚信、学术伦理等)。

大学教育杂志社_教育能改变社会吗_爱能社张晋畸形教育

2.3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具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工具性为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为工具性的载体。我们学习英语,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这是英语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但大学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还要兼顾人文性,因为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了解英语所承载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因此,构建大学英语教育体系需兼顾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还需根据本、硕、博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对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所侧重。具体而言,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课程学习持续时间长;研究生教育更趋向于专业教育,课程学习周期短。因此,本科教育对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可以统筹考虑,而研究生教育对英语满足专业需要的工具性更为迫切。

2.4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指大学里使用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双语课又可称为EMI课程(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国际上许多英语为非母语的国家(如日本、德国),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均开设有英语为外语的双语课程(王斌华 2008)。双语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科能力,又能确保学生不间断地接触、使用英语, 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学以致用。因此,双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英语学习变成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 教育部在2001年也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十二项措施,其中双语教育成为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指标,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一定的双语课程,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又指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 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大学教育杂志社_教育能改变社会吗_爱能社张晋畸形教育

2.5学习者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满足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改革,我们针对清华大学在校本、硕、博学生对英语的需求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清华本科生四年当中50%的学生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换,工作语言主要为英语;四年级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时,一般需要阅读英文文献。另外,本科生毕业当年,约75%直接攻读研究生;读研期间,约95%的博士生、88%的硕士生须阅读英文文献;约80%的博士生、60%的硕士生需要参加国际会议,用英语撰写研究论文。这些结果表明,对大部分清华学生而言,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语言能力和学术素养等方面的支撑。

本文选自《现代外语》第38卷第1期(2015年2月)《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93-101)。

【声明】感谢《现代外语》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现代外语》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