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揭牌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16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共同于云端主办“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会上同时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讲堂”揭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殷耀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作闭幕式学术总结与致谢。开幕式、闭幕式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祁明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了会议。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会标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殷耀表示,本次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举措和实际行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马院的发展,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马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讲堂为平台,为全国兄弟院校、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殷耀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杨长亮提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围绕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建设等主题分享交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实践探索。他希望本次研讨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讲堂”的正式开讲,能为上海后续加强思政课建设和深化大思政课改革方面出谋划策、解疑释惑,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汪荣明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专家们对加强思政课建设提出了真知灼见,高屋建瓴、务实创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深入学习研讨,并把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切实转化运用到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马院内涵式发展。他表示,学校下一步将大力支持马院的发展:一是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学校将进一步打造思政“金课”,在获得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基础上,力争把两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打造升级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二是在学科建设方面,支持马院积极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加强统筹协同,整合学校资源,全面对标对表,进一步凝聚学科特色和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发展中第一学院的引领作用。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并通过有效举措进一步激励和支持马院教学科研团队产生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马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_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心得_同上一堂思政课价值观的力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祁明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发展

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研讨,主要从“思政课为什么要讲道理、讲什么样的道理,如何讲道理”等方面阐述各自的观点和见解。主旨发言阶段的上半场由《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曹宁华主持。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表示,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魂育人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要站在思政课建设的战略高度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学科知识要厚实。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进一步厚实与学科相关联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第二,科研能力要强。要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第三,要有批判思维。不仅要正面讲道理,也要批判错误思潮。第四,坚持理论分析方法的主导地位。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强大的魅力吸引和引导学生。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认为,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首先,要区别思政课的道理与其他课程的道理之间的差别,关键要抓住思政课讲什么样的道理进行理解。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握住思政课讲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这是思政课与其他一般课程的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各门课都要讲道理,但是具体的课程所讲的道理与思政课讲的道理是不同的;其次,思政课讲的道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科学理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道理;再次,思政课讲的是人的全面成长发展的道理,特别是青年人全面成长发展规律的道理。思政课要帮助青年学生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生发展的总开关,这个总开关解决好了,才能奠定青年成长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青年的拔节孕穗期奠定好基础,才能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同上一堂思政课价值观的力量_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_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心得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探讨了怎样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他认为,关于把道理讲深,要做到四个方面的要求,即要从学理讲政治、用学术讲理论,要讲清楚道理的深层逻辑特别是底层逻辑,要讲清楚道理的来源和上位逻辑,还要将深刻洞察与深入分析相结合。关于把道理讲透,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求,即要纵向贯通,在深度上达到一个适宜的度;要横向贯通,不断扩展眼界和见识;要纵横贯通,把深度和广度贯通起来;要做到深浅贯通,实现深和浅之间的转换;最后,还要实现内外贯通,把理论道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于把道理讲活,要六个方面的要求,即老师要兴奋起来,并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把道理的生命力讲出来,要用鲜活的材料辅助讲道理,善于灵活选取和利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讲道理,要用通俗、生动、活泼、风趣的语言讲道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认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讲道理要做到五个统一:一是“道”与“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最讲道理的。人类的思想活动可分为两个基本维度,“构成思想”的维度就是“道”,“反思思想”的维度就是“理”;讲道理的过程是“道和理的统一”过程,二是做到“学”与“术”的统一。我们要把理讲好就必须要强化我们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三是“讲”与“授”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要武装学生,就必须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人脑入耳入心;四史“教”与“学”的统一。思政课的作用对象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递、理论思想的介绍,逻辑推导方法论的教化,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五是“知”与“行”的统一。学生在思政课不仅要学知识、学研究,而且要学做人。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提出,讲道理的实质就在于用彻底的理论说服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马克思关于理论武装的基本思想,打通了理论说服人、武装头脑、掌握群众的重要关节点。讲道理的必要性在于通过讲道理培养青年学生的理论思维,从而确立正确思想的指引。讲道理的可能性在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存并行、互促互进。一方面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老师要用心教,有理讲理。另一方面,学生要用心悟,学理悟理。我们说,讲道理的关键在于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深就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与学术性,给人启迪、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讲透就是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与穿透力,通透明了、旗帜鲜明,使学生能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讲活就是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真正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讲道理的落脚点在于要通过系统讲、经常讲、反复讲的量的积累,使马克思主义的道理逐渐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质的飞跃。

同上一堂思政课价值观的力量_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心得_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认为,要讲好道理,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方法为要”,关注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教学法是调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积极性、讲好道理、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讲好道理,需要注意把握四个方法论原则。第一,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既要立足于分析中国原创性理论与实践贡献,也要注重国际视野、世界眼光。第二,现实需要与历史反思相结合。既立足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现实实践,也要有历史思维、大历史观,注重历史反思。第三,理论坚持和理论发展相结合。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理论的认识、概括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第四,部分阐释和整体把握相结合。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主线、灵魂和主旨,还要部分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推进,实践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与否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手段,也是最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发展完善的根基。实践能够更好地诠释理论、讲述道理、提高认知。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实践方式讲道理,社会实践方式具有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生动性强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讲道理引导青年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场,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坚定“四个自信”。运用社会实践方式把思政课道理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加强学习可奠定讲道理的理论基础,参与实践可赋予讲道理的时代内容,善于总结可提高讲道理的真实效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教授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思想理论教育》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曹宁华主持上半场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心得_同上一堂思政课价值观的力量_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

主旨发言的下半场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庾向芳主持。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和道义性的视角,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道理。他表示,一是思政课要讲深,揭示规律、阐明真理。讲道理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规律,揭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情怀,讲道理涉及到学理性、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价值性。二是思政课要讲透,解疑释惑、透彻把握。需要有与现实的关联,理论是一个非常好的武器,要将其变成武器的批判,并让大众来掌握,让理论发挥出改变世界的能力,成为透视现象把握本质的基础。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实效性和思想性的同时,也要结合现实、了解学生,把学生关心的问题掰开揉碎,一个个讲清楚,做到思想通透、一通百通,真正解决学生的所思所惑,真正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三是思政课要讲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既要体现为我们国家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引领社会前进的制度设计,也要融入人们行为准则,成为一种引导性的方向。这对学生个体来说是外在的知识接受,将外在的理论转变为一种主体自身对知识的建构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讲活非常关键,是要由循循教诲的认知习得、实践体验、情感感悟而生发到价值信仰,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情感、到信念、到意志、到行动的转化。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玉华提出,讲道理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应然来看,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但从实然来看,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偏离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现象。我们应强化以讲道理来回归思政课的本质,讲道理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八个辩证统一”为讲道理指明了方向,以“六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玉华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立足“绵绵用力”,讨论了思想课教学的着力点与“讲道理”的新境界。她认为,思政课教学的“讲道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过程。一方面,要在持续不断发力中体现“绵绵用力”,从长时段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过程而言,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都要讲好道理;从高校思政课的各门课程建设而言,每门课程都要持续讲好道理;从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言,整个学期都要持续讲好道理,在持续地、平衡地、充分地用力过程中达到“绵绵用力”境界。另一方面,要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来推进,不断提升理论的说服力、思想的感染力、课堂的吸引力。思政课的重要目标是以理服人,就是要用透彻的理论、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来展现教学中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通过增强思想性、理论性来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回应学生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困惑。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心得体会_同上一堂思政课价值观的力量_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心得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宗爱东认为,新时代思政课是置身伟大时代的理论大课,也是讲述伟大理论的时代大课,新时代办好思政课,要善用“大思政课”,讲好大道理。讲好道理要确立大目标,关键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讲好道理要有大体系,包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纵向衔接体系、校内校外相互配合支撑的横向贯通体系、网上网下一体联动的平台体系和学生知信行相统一的评价体系;讲好道理要有大课程,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群;讲好道理要有大方法,将思政课堂置身宏大的时代,结合生动的现实,运用鲜活的实践,回归生活的世界;讲好好道理要有大队伍,不仅激发调动学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特别事善用学生群体朋辈教育功能;讲好道理要有大格局,构建全场域的育人生态,塑造大写的时代新人。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朝科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的要求转化为持久的能力建设,扎实提高思政课教师“讲道理”的本领,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五问自己:一问思政课要讲什么道理?当代中国最应该清楚的理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二问我们是一个会讲道理的思政课老师吗?要放弃许多先入为主的成见;三问我们是有资格给学生讲道理的老师吗?对所要讲的道理自己是不是真信,用嘴巴将还是用心灵讲;四问我们真的懂得我们所要讲授的道理吗?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五问我们讲道理是有效果的吗?有没有效果关键看老师自己是不是被自己说服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学生是否也学会了讲道理、学生是否主动严肃反思自己的过去和思考未来、学生是否开始行动或准备行动。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朝科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伟宏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两个维度阐述了思政课“如何讲道理”的问题。第一,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理逻辑上讲道理。“讲道理”就是要做到“以理服人”,虽然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但不能因为思政课的政治属性而局限于就政治谈政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学理性,同样要“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要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上好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从学理逻辑上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第二,思政课教师要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讲道理。思政课教学不仅要从学理上讲道理,还要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历的身边事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了解大学生在思想和价值观上的困惑,探究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大学生答疑解惑,让大学生切身感到思政课探讨的问题“与己有关”,在与自身生活实际的联系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悟,提高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伟宏作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庾向芳主持下半场主旨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参加“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嘉宾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