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研究性学习活动-苏轼生平事迹研究2

研究性学习活动-苏轼生平事迹研究2 本文关键词:生平事迹,苏轼,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

研究性学习活动-苏轼生平事迹研究2 本文简介:xx市第x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xxxx级高x学年第x学期课题名称: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班级:高xx班主导课程:语文课题组长:xxx课题组成员: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班主任:xxx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教科室,一份交指导老师;2.报告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填写;3.字迹要求端正

研究性学习活动-苏轼生平事迹研究2 本文内容:

xx市第x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xxxx级

高x学年

第x学期

课题名称: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班级:高x

x班

主导课程:语文

课题组长:xxx

课题组成员:xx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xxx

班主任:xxx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教科室,一份交指导老师;

2.报告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填写;

3.字迹要求端正、清楚,不得随意涂改;

4.建议按以上格式使用电脑打印。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主导课程

语文

课题组组长

xxx

指导教师

xxx

开题时间

2012年3月1日

xxx

高x

x班

负责课题前期调查,分析材料准备,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制定

xxx

高x

x班

协助组长完成前期调查和分析

xxx

高x

x班

负责课题技术问题的解答和实践运用指导

xxx

高x

x班

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和整理

xxx

高x

x班

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背景: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采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为什么研究):对苏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近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有利于我们人身观,价值观的成长。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苏轼的生平事迹

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

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报告法,访谈

研究课题计划(研究分哪几个阶段进行,时间如何分配,负责人是谁,采取那些研究方法或手段等):

2012-3-13:选出对苏轼生平事迹兴趣浓厚的同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2012-3-14:针对一部分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对苏轼了解程度

2012-3-15:让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并记下结论

2012-3-16:写下收获的知识和参加活动后的感想以及学到的精神

2012-3-18:将学到的只是以及精神进行交流传播

预期研究成果(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及完成时间):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主要对课题的可行性、特色、研究价值等进行简要评述):

指导教师签名(签章):*年*月*日

学校审核意见: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1)

时间

2012-3-14

地点

学校

成员

本组所有成员

活动内容(目的、方式、过程):

(一).文献法:上网、翻书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相关信息。

(二).准备阶段

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好的实施方案。

活动体会或收获:

1.

我们对苏轼有了深层的了解,通过对苏轼的研究,我们学会苏轼与创作的关系,例如苏轼的某些作品和他的经历有关,某些作品又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他的性格又是否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等等。从作品挖掘出诗人的情感,剖析诗人的思想,并评价作品,通过收集别人的评价使我们对苏轼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2.

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及古今对其评价和分析参加研究的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苏轼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学品味,增加了同学们的文学底蕴,还同步激发了课题研究的每一个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追求作文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指导教师意见: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2)

时间

2012-3-18

地点

图书馆

成员

本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目的、方式、过程):

(三)实施阶段

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设置问卷问题,对问卷调查做好准备。

小组成员间整理前段时间得出的资料、方案等,将每人写的规划进行整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改进。

小组讨论,结合网上资料,老师的点评,得出精确地结论。并整理资料,计划撰写研究报告。

(四)总结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活动体会或收获:

1.学生的素养得到一定提升,研究苏轼—一次与大师的心灵对话,我们看到的是黄州,惠州,海南儋州那诗人浪迹天涯的背影,我们看到的是备受迫害,排拒,糟践,毁坏仍珍爱生命关心世事的诗人的不屈的灵魂,我们看到的是大道多歧,人生多艰,历经劫难却仍保持着天真纯朴的赤子之心的亲切微笑,我们还看到在封建专制体制和恶俗事态之下一群“文化小人”的百般丑态……正是这样一次对苏轼人生的“解读”,我们的思想获得了一次蒸馏,我们的人格获得了一次升华。

指导教师意见:

课题研究小组自我总结

xxx: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xx: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xxx: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都在感悟,都在过程中探索。似乎学得更容易、更轻松、更快乐,每个人天资、兴趣和性格有无数多的差异,但都有学习上的成功,扮演什么角色都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主人,都发现和挖掘出其中蕴藏的财富。虽然研究性学习的确很累,但我们却获益匪浅,那也是值得的。

xxx: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习,让我们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了我们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xx: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注: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体会和感受做简单总结。

白银市第八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表

课题完成时间:

2012

6

3

小组自评时间

2012-7-20

教师评定时间

课题组长签字(章)

xxx

指导教师签字(章)

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绩

xxx

xx

xxx

xxx

xx

教科室

签字(章):_____________*年*月*日

签字(章):_____________*年*月*日

注1:成绩分为四个等级:

A等(出色完成分担的任务,起到了骨干作用);

B等(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分担的任务);

C等(能够参加并完成自己分工的任务);

D等(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没有完成课题组交给的任务,将不给研究性学习合格学分)。

注2:每个课题组中,获A等的同学原则上不超过二名。

注3:

每个课题获3个学分。

论文页:

对苏轼的研究、解读使我们豁然之间步入了一个无比丰富、美丽的世界。在那里,不仅闪耀着文学的光芒,而且,人性的光辉也烛照出一片迷人的天空。“人生如梦”的伤感虚无伴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放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孤寂落寞并没有泯灭“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天豪气。这是一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是一个欲将“乘风归去”的谪仙人,这又是一位针砭时弊、经韬纬略的改革家,是大济苍生、体恤民苦的“苏贤良”!对苏轼而言,还有什么痛苦是他没有体验过的呢?乌台诗案,命在旦夕,宦海浮沉,坎坷丛生;七年远谪,困居蛮荒……上苍对苏轼何其不公,又何其青睐,在将劫难痛苦抛给苏轼的同时,又赐予了他一颗坚韧、博大的心灵。人生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死亡。但是,大智者的彻悟恰恰是从人生的终点开始的,他们并没有绕过死亡的阴影,而是以此为起点,在对有限生命的无限性精神超越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在人生迢迢的不归路上,苏轼正是以他的磅礴大气、卓绝人格,倾力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这是一个重新发现、重新开掘的过程。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谈到苏轼的魅力时说:“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在于花朵,是易于感受而难于说明的。”要在三尺讲台上向学生说明这样一个“世间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也绝非易事。但令人欣慰的是,组员们不但一起寻找着苏轼,从印有苏轼词文书画的各种古籍中,从方便快捷的网络中……我们深受震撼、深受熏陶,我们纷纷记下了内心的触动,但这却也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一课。而且,实践证明,组员对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的学习是有极大的兴趣的。

12

TAG标签: